最权威的学校,最专业的机构!
特色专业: 动漫设计 学前教育 计算机 会计金融 影视音乐 建筑工程 广播电视编导 外语 美术设计 国际贸易 工商管理 广告学 法律 旅游与酒店管理 汽车工程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8:00-24:00

4007-567-088
2024优秀高校联合招生,学生/家长可以直接电话咨询,热线电话:4007-567-088
首页 > 热点资讯

“双一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2-03-09 来源:光明日报

【圆桌对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日前,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标志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有哪些新使命、新要求?需要把握哪些重点?高校如何跟进落实?听听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与思考。

嘉 宾

王树国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林忠钦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王焰新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主持人:本报记者 邓晖

1.开新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与首轮“双一流”建设“统筹推进”的要求相比,日前启幕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用了“深入推进”的表述。这意味着什么?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林忠钦: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意味着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取得的经验要进一步推广,而一些尚未完成的工作还需接续奋斗。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把服务国家作为价值追求,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将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面临的紧迫工作主要有三个:一是加强科研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和基础前沿研究领域更好地前瞻布局。二是加强知识创新联盟建设,促进知识链、创新链、行业链、产业链、社会需求链的协同创新与系统集成。三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进内部治理,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王树国:“深入推进”,意味着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更加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围绕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优化布局,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也进一步体现直面问题与挑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的坚强决心。

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实施教研一体、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协同育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牵引,推动大学更加深入地融入社会,不断产生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文化,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王焰新:从“统筹”到“深入”,意味着“双一流”建设迎来新起点,进入新阶段。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需要“闯三关”。一是涵养创新生态。“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坚持特色立校,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邯郸学步。在一流学科建设中,要在学科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方向和成果、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特色。二是促进学科汇聚。目前高校的学科壁垒问题依然存在,“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更加重视促进学科汇聚,打造多学科参与的学术共同体,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三是推动成果转化。“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加大力度建设科研产业孵化基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有效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更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

2.强筋骨,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主持人: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要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基础学科人才?

林忠钦:针对基础学科理论性强、创新难、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应以培养未来顶尖科学家为目标,构建基础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一体化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方面,对基础学科本硕博课程进行全局规划和贯通设置。导师方面,为不同阶段的学生配备不同数量的导师,加强导师指导。科研训练方面,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

还要处理好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大力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增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开放性;另一方面,建立基础学科本硕博更换学科专业、学位层次的通道,畅通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的转换。

王树国:加强顶层设计,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基础学科研究、基础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贯通起来,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贯通培养、前后端双导师培养机制等模式路径,把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贯穿培养教育全过程。加强对基础课教师队伍、实验室教学队伍、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探索实施基础学科长周期评价体系,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创造宽松包容的环境。

建议从国家层面设立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项,通过稳定支持,让基础学科人才甘坐“冷板凳”,勇为开创者,闯进科研“无人区”,争做学科领航员。

王焰新:一要推动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创造有利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良好教育生态。二要发挥高校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打好基础学科专项建设“组合拳”。三要建立健全适应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3.优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主持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应如何优化人才发展制度环境?

林忠钦:一方面,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深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类人才投身“双一流”建设的主动性。大力引进世界顶级、学术思想活跃、可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建设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平台、成长环境;通过学术引导、平台支撑、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给予全面关怀,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留住、引进、用好、发展好人才。

王树国: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建立资源与人才联动协调机制,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质量导向,完善基于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制度,强化同行评议机制,深化代表作评审制度,完善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制度,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加强人才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服务人才的工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人文生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王焰新: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一以贯之、不断深化:继续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深入推进“破五唯”工作,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完善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

对存在不足的方面,推进改革、持续创新:聚焦攻克“卡脖子”技术,探索开展联合攻关的人才使用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高校与企业行业等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助力青年人才成长,完善对青年科研人才的支持政策;加大不同类型高校试点探索,加强对基础学科和特色行业高校的支持力度。(记者 邓晖)

高考分数低老师帮你选学校

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意向专业 为您查找适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时内短信电话发送给你!
  • 距离2023
    高考还有
  • 100

用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移动客户端访问本站!

免费参观院校申请
  • 参观学校
  • 姓名
  • 邮寄地址
  • 联系电话

版权所有:中教未来(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4 rights reserved www.5ugaokao.cn 京ICP备14025495号-5

高校特色专业招生咨询热线:4007-567-088

高考200分 高考100分 高考落榜 专科学校

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意向专业 为您查找适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时内短信电话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