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绘制了宏伟蓝图。“强教必先强师,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优先发展师范教育。”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师赵国祥表示,提升师范教育整体水平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的家庭教育视野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家庭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有法可依的“国事”,中国父母正式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素质水平关乎下一代优秀人才的培养,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程意义重大。有必要鼓励、支持、引导高等院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将‘家庭教育学’列入必修课程。”赵国祥介绍,目前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已正式成立了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虽然家庭教育属于尚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但是参与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高校已从2020年的20余所增加到目前的近100所。他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专门机构和指导中心,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把家庭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预算,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强大支持。
另外,作为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一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家庭教育必修课程的重要性,利用并整合已有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为家庭教育必修课程的开设创造条件;任何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要注重推动家庭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充实优化家庭教育理论,培养家庭教育的优秀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为高校家庭教育必修课程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高校也要增设家庭教育专业,并扩大家庭教育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规模。
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加强教师社会服务转化能力评价
赵国祥表示,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长期以来,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不全面,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弱化,使得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师德师风问题屡现。
对此,赵国祥建议,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地方普通高校教师政治素养;规范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实现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常态化;推动社会积极提供支持平台,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转化能力;完善高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提升高校教师职业素养水平。
如何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转化能力?赵国祥认为,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搭建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平台,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积极承担企业的项目课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以兼职、挂职、在企业设立科研实验室等方式,为高校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提供机会和有利条件,培育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及其转化能力。在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应加大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水平、信息素养、创新创业素养在日常和年度考核中的比重,建立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极力克服学历、论文、帽子、职称等要素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加强教师社会服务转化能力评价。
在沿黄九省布局师范类“双一流”,发挥“教师母机”辐射引领功能
谈及我国师范教育现状,赵国祥如数家珍:截至2021年,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210所,仅占普通高校总数的7.26%;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显示,147所高校中,师范类院校只有北京师范大学等9所,且承担本科师范生培养的综合性院校极少;具体到黄河流域,“双一流”中仅有陕西师范大学一所,与黄河流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才支持体系极不匹配。
在《关于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赵国祥提出,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教师教育质量水平,可从五大方面下功夫:构建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黄河流域“一省一标杆院校”,引领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振兴;推动师范院校的“再师范化”,凸显“教师母机”辐射引领功能;改革师范院校招生选拔制度,持续完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师薪资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赵国祥认为,要直面黄河流域9省师范院校数量多但发展整体滞后的现实,加大投入力度,打造黄河流域教师教育“一省一标杆院校”,明确学校建设标准、专业办学标准和师范生培养标准,以给予标杆院校足够的办学经费和自主权,努力把标杆院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师范大学(学院),辐射和引领整个黄河流域31所师范院校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当前黄河流域31所师范院校中,除教育部直属的1所师范大学外,其余8所地方师范大学(学院)均为省域内师范院校的领头羊,建议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以配套,在沿黄九省没有“双一流”师范大学的省份,统筹布局遴选“双一流”。
郑州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