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会上有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有学生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是失败者教育,您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在您看来,如何让职业教育真正扬眉吐气?
胡卫表示,今年世界技能大赛、技能大会、世界技能博览会将齐聚上海,职业教育将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想说爱你不容易?原因在于职业教育被长期污名化,被认为是失败者的教育,尤其是中考以后的“普职分流”,被认为是按照层级所进行的“普职分层”,引发的焦虑加剧了应试竞争,影响“双减”目标的落实。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日本出差,商店里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中国制造,今天你到任何国家看到的几乎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崛起,大国工匠支撑中国制造,创造中国品牌,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胡卫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要摆脱技术上狭窄的困境,既要教做人、也要教做事,既要学文化、也要学技术,让学生既有学头、又有盼头、还有奔头。
胡卫提到,他工作的上海中华职教社创始人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让人能够求知和求能,进而安居乐业,敬业乐群,并且能够有所创造发明,造福于社会和人类。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当务之急就是要破除体制障碍。第一、横向要融通,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的横向贯通,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第二、纵向要畅通,打通断头路,畅通升学渠道,特别是要以能力和实操为导向,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并使之成为职业本科、职业专科招生的主渠道。这个制度的建设不排除像清华、交大这样名校的技术、技能专业,也可通过职教高考遴选优秀学生。此外,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很重要的就是使职教毕业生在就业、落户、薪酬待遇等方面能够享受和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的待遇,以此来扭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缓解家长焦虑。
对于家长而言,职业教育发展走向的最直接体现是当下如何应对“普职分流”带来的焦虑。今年2月23日,陈子季在教育新春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很有必要。
但目前最受争议的是“普”与“职”各占多少比例?对此,今年两会民进中央建议从“刚性分流”转向“柔性分流”。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方面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省市可开展高中后“普职”分流,将分流的重心上移,将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主体。
今年2月23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教育新春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南都提问,重申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很有必要。
民进中央还建议淡化普职的区别,模糊分流的概念,从“普职二轨分流”转向高中阶段教育多类型发展,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转换通道。强化综合高中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发展。
如在普通高中课程之外,可开设职业应用类课程并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毕业要求和考试制度,为高中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普通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中职与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双向流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在中职和普高之间及时调整转换。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胡卫也提出了“普职融合”的构想。他建议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充分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权;稳步推进普高与中职合并重组,加快发展新型综合高中,从而化解“中考分流恐慌”,真正改善高中教育质量。
今年教育部还计划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通过3到5年时间,集中力量建成1000所左右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建设一批品牌专业,示范带动中职教育质量总体提升。全国人大代表、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苟兴龙建议,国家或省级层面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职高/中职教育质量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