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课堂教学
六十载春华秋实辛勤耕耘
一甲子博学笃行共创辉煌
她,诞生于共和国初创的艰苦时期;亮相于当时教育相对落后的台东区,平民学子同气相求如坐春风的欣喜;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激情燃烧岁月的教学相长;腾飞于改革开放时期,顺时代审大势另辟办学蹊径,浇铸了青岛19中好学、力行的求实学风,凸显着19中人明德浸润的不辱使命,为“慎独”这个古老词语注入新的内涵。
六十年来,从老校狭窄的校园里,走出一代又一代共和国栋梁之才:有融青春于钢铁长城的将军,有冲刺于科技尖端的科学家,有弄潮于经济波涛中的骄子,有描绘丹青激扬文字的明星,更有无数默默奉献于共和国大厦建设的劳动者。
值学校六十华诞,借新校正式落成之际,一个历经风雨积淀历炼而成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文化传统,正在青岛19中厚积薄发,令人期许。
从始建于1956年的19中老校所在地,台东商圈的繁华地段出发,一路向东,过仰口隧道,经滨海大道,进入蓝色硅谷核心区,抵达即墨市鳌山卫镇一处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清秀风景之地,这里坐落一片砖红色简约风格的美式校园,便是青岛19中新校。12.8倍,这是19中新校占地面积和老校的比例,新学校的宽阔舒朗可见一斑。比之空间面积的扩大,更令人欣喜的是,青岛19中新校已将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作为办学特色,因此新校的布局与内设、课程与教学、管理与机制、活动与生活,都将围绕创新打造。
以科技特色为引领
一个顶尖科学家的出现,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和漫长的培养过程。青岛19中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对学生实施生涯规划,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发展设计。生涯规划不仅只考虑中学三年,而是要把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甚至职业选择都考虑进来。学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为学生准备了导师、课程、设施、国际交流等多种资源。
青岛19中率先成立“科技班”,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采用校内名师和校外专家双导师制,与省内外高校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校外专家参与到课堂教学与研究活动中来,共同规划学生成长。导师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校联手高校,依托山东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高校优势,拓展整合资源,积极开发学校课程、选修课程,探索培养素质特长突出的优秀高中生。学校与山东大学数学院签约,双方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访学,联合开发课程,构建创新课程体系。
新校实验设施齐全,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师生学术类活动提供了可扩展性智能化空间。科技楼建有图书馆、网络数据监控中心、计算机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天象室以及各类创新实验室,包括生物技术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建筑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海洋实验室、现代工坊实验室、电子与电气工程实验室等。
开放性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青岛19中与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托莱多大学、德克萨斯卫斯理大学联合开设了中美班项目,为学生开通了美国顶尖大学留学直通车。在语言训练和文化融入基础上,采纳了美国大学部分通识基础课程,全方位与美国大学录取要求对接,为学生录取与直升铺平道路。
科技的进展是集体协作的结晶,青岛19中在全面开展科技素养培养的同时,注重有潜力的创新拔尖人才的发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单独设定课程课时标准,构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体系,使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突出科学、技术、综合实践领域的创新活动,进行微课题研究,强调观察、探究和实践性活动。科技班成为19中人才培养皇冠上的明珠,正为社会培育一批具有超高悟性的希望之星。
以小班化教学契入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学生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2011年起,19中率先承担青岛市小班化教育试点,领跑岛城高中教育。青岛19中通过小班化、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小班化教学有效拓宽学生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五环节教学法”在这一情境中应运而生,成为19中课堂教学主流模式。
19中在学生评价中渗透激励元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努力促进学生“三自”教育,即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从新生入学到军训学工,从评选三好学生到评选“校园之星”,从艺术节、体育节到科技节、读书节,都是学生展示特长的好机会。
19中围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建立教师和家长团队的培训机制,通过专业测评、专家讲座、角色体验等系列活动,努力实现学生个性化指导。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落实导师制。设立生活导师、学业导师,定期召开班级教导会、交心会,通过对学生个体的研究、分析和诊断,结合学生的个人潜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以及家长的目标与要求,为学生制订适合其特点的教育计划、指导方案。
丰富学生社团,搭建个性张扬舞台。在社团建设方面,体现宏观管理、微观指导、放开搞活的思路。学校成立了40余个学生社团,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意识,成为了学生凸现特色、张扬个性广阔舞台。
以新校启用为机遇
新校给青岛19中多样化特色办学、内涵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倡导创新文化,使科技创新与人文创新之风弥漫整个校园,这是19中新校发展的远景与愿景。基于此,不仅要以研究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而且要让创新实验成为学习常态,让学生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学习。学校引入美国高中的STEAM课程,这一融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为一体的跨界课程,突破传统授课方式,能让学生团队、个人兴趣方面找到发展点。学校已经参加STEAM教育国际论坛,共享资源谋求发展。
打造科技创新人才特色培养。为探索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敢于质疑、勇于求异,善于探究、勤于实践的原创力”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学校将对具有高度责任心、执着进取和质疑精神、超常悟性、主动学习与探究品质的学生,在创新素养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成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
实施分类分层选课走班。学生具有选择课程的自主权。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思维特质、发展需求和人生规划自主地选择要修习的课程及模块。
学生自主管理。根据学校统一调配,了解本人所选科目上课的时间、地点、课程表等信息。在行政班班主任组成教学单元工作组和学科单元工作组指导下,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工作,开展正常的学习活动。
技术手段支撑。开发网上选课系统,科技班率先开展电子书包常态化应用,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手持终端使用频率和效果,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20个创新实验室堪比高校。新校最大的特色是有生物技术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建筑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海洋实验室、现代工坊实验室、电子与电气工程实验室等十几类26个创新实验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师生学术类活动提供了可扩展性的智能化空间。比邻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科研院所,坐拥国家海洋科技实践基地资源,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建设科技创新、人文底蕴的现代化高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雄关漫道,再铸辉煌。今年,是青岛19中建校60周年华诞,也是新校落成投入使用,开启新的里程碑。学校将继续秉承“好学、力行、明德、慎独”的校训,抢抓机遇,迎立潮头,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来源于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