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地方报纸,对自己所在地方的大事小事都不关系,唯独对大学情有独钟,特别关心大学教师,尤其是人文社科的教师的讲课。担心他们迷失了方向,讲错了内容,毒害了青少年。这不,辽宁日报派出大批记者,分赴5个城市的20所大学,听了300多节课,偷偷记了13万字的笔记。以点带面,发现全国的高校人文社科的老师们,问题太大了,严重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发了一封给全国高校教师的公开信,要他们迷途知返。听好了,今后按照辽宁日报划出的道道来讲课,一、二、三。
其实,辽宁日报过虑了,我们的大学主管单位,以及大学当局,对你们所关心的问题,一直十分重视,万分地关注。我们的大学,不仅有七门以上的政治课,而且语文课是政治课,历史课也是政治课。其他的课程,一律以正统的主义和思想为指导思想。平时明察暗访,就没断过。辽宁日报的暗访,平均每节课,才记了400多字,不大像是课堂笔记,充其量只记了老师讲课时的牢骚和口水,就凭这只言片语的玩意,就否定整个大学教育的政治正确性,简直就是玩笑。
客观地说,中国的大学,虽然也夸下海口,要争世界一流。平时也跟国外的大学有过很多的交流,有的时候,一时兴起,也说要跟人家接轨。但在本质上,中国的大学,还只是貌似大学,看着像,其实未必是。中国大学的这些名堂,什么211,985,什么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研究基地,国外的同行,根本弄不明白。但是,一所大学如果跟上述名堂无缘,那么肯定不入流。不是在世界上不入流,而是在国内官方体系里不入流。一不留神,人家就把你当蓝翔技校了。
我们的大学也重视学术,能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文章,也被鼓励。但是,大量没有标点的宣传文章,也算学术成果。如果这样的文章发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那就是重大成果了。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的课题,重大课题,好多听起来,一直站在大领导的指导思想里,怎么看都跟学术不沾边,但是如果一个学术单位和一个教师,如果拿不到这样的课题,漫说科研水平上不去,评优评奖没戏,好些人,从此就跟高职称无缘了。显然,这样的学术,也是貌似的。
这就是中国的大学,大学里的人文社科现状。就这样的现状,居然能叫辽宁日报痛心疾首,可见,这家报纸的敏感度,不,过敏程度是多么的高。真的担心这家报社的编辑和记者,是否都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有一丝灰尘,都足以让他们大打喷嚏的。可是,像北京这样严重的雾霾,你们可是怎么混进教室里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