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闻对2015年全国21省(市)的29名省级 状元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93.1%上的是普通幼儿园,72.4%上的是普通小学,41.3%上的是普通初中。近七成状元晚上11点后才睡,过半状元每天 课外学习4至6小时,但89.66%的状元没参加过辅导班,他们更倾向于主动学习。据此,有评论认为,这说明学生小时候的“起步”并没有想象的重要,家长 不必为择校过于焦虑。
在 笔者看来,这一调查有很大的先天不足,即调查者忽视了一个基本现实:目前的升学考试评价制度,对少数学生来说本来就是比较适应的,这部分就是高考考试高分 的学生,而更多的学生并不适合这一制度。更明确地说,我国基础教育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中,是90%的学生陪着10%的学生玩。
众 所周知,我国教育的问题是单一评价体系的问题,这一评价体系不适合拿来评价所有学生。目前的高考升学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用单一的分数标准来评价所有学 生。这一分数评价体系对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比较适应的,而对于其他没有学习方面特长的学生却并不适合。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之下,我国中小学学校教育 也千校一面,所有学校都对学生提出一样的要求。因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纠结:在学校里,有的学生觉得学习很轻松,认为老师布置的题并不多,而有的学生觉得 学习很累,感觉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这就是单一评价体系才会有的问题,如果实行多元教育、个性教育,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在美国,有对学生要求严、很多学 生都把上名校作为目标的私立高中,也有要求不高的公立高中,公立高中中有给学生很大自由空间的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也有针 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的军事化管理学校。大学对申请者进行多元评价,名校的评价指标项目就有16项之多,统一测试分数只是一项指标。这就是多元教育,每所 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模式,而学生则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不是数学不好却非要被逼着学数学,数学好是人才,体育好、音乐好照样是 人才。
只 有单一的评价,没有注重学生个性、兴趣、特长的多元评价,把所有学生赶上一条跑道竞技,教育将变为竞技教育。这就好比把姚明赶上跑道和刘翔比赛,然后刘翔 获得第一名,媒体去采访刘翔的感受,刘翔当然会说,我运动我快乐,获得第一很自然,而姚明呢,他为了跟上刘翔,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而就是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后,他还是无法获得好成绩。
中 国绝大多数家长就是如此,在竞技教育中,他们要让孩子“不输”,就只有想着赢在“起跑线”上,希望通过早学、多学,进一个办学条件更好的学校,提高自己的 竞争力,但就是这样,最终能考出前10%的成绩进入所谓的好大学的永远只有10%,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失去了自我,牺牲了个性、兴趣,还有很多学生因无 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被认为是“失败者”。就包括获得高分、进入名校的学生,他们本来在学业之外可用更多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是却为了获得高分, 一直花时间在做题、应试训练上。
概 而言之,对“状元”学习情况的调查,实质是基于一元评价体系的调查,而且是针对这一体系的优胜者的调查,这种调查不能给其他普通学生什么启迪,反而会掩盖 目前单一评价体系的弊端,在这一单一评价体系之下,去调查那些考出一本线附近分数、二本分数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必须意识到,我国基 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单一评价体系,因此才有“状元”之说,才有只关注知识教育而忽视其他十分重要的教育,才有学校的千校一面,以及很多学生被赶上一个 成才通道的压力、焦虑与无奈。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整个社会的择校和高考焦虑不可能有任何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