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首都高校外迁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北京高校的外迁有着怎样的规划?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光明教育就此采访到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熊丙奇,熊丙奇认为,高校外迁政策的落实,应该以高校自身条件为主体,听取各方面意见,实行民主决策。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
【对话】
目前大学外迁往往由政府拍板 高校没有自主决策权
光明网:现在北京高校外迁逐步成为一个趋势,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您认为在落实高校外迁政策时应当注意什么?
熊丙奇:高校外迁必须结合学校本身的办学定位,还要听取老师、学生等各方面意见,并经过广泛的社会讨论,然后再做出整体规划。高校搬迁应该以学校为主体,而不是由政府来要求学校搬迁,否则搬迁之后学校的管理工作就会出现问题,具体学校搬到哪里,不是别人干预的事情,学校本身应该有决策权,就像你自己家里买房子,怎么买是自己判断的,而不能让别人来判断。
目前从整体上看,学校在外迁过程中并没有自主决策权,往往是由政府部门拍板,要求大学来执行,有时候甚至学校本来不愿意外迁,但按照政府规定必须外迁,结果导致师生对外迁没有做好准备,搬迁之后遇了很多问题。
比如学校搬到郊区,老师都住在市区,一到下课老师就离开,校园里没有老师,学生与老师没有共同成长的经历,就不容易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有些学校搬迁之后,学生的学习,老师的工作就存在这样一些困惑,因此一些地级市办学的学校现在又开始向省级城市回归。
高校搬迁规划需长远 实行民主决策
光明网:您怎样看待高校外迁对迁入地的影响?或者说,迁入地应该怎样配合高校外迁工作?
熊丙奇:高校搬迁不仅要以学校的实际条件为依据,迁入地的地方政府也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包括学校的搬迁方案,搬迁之后怎么办学,如何跟当地政府处理关系,都应该提交人大讨论,而不是只由政府部门来决定。学校搬迁应该实行民主决策,而不是简单地由政府部门拍板,学校来执行。国外的一些大学就做的很好,比如哈佛大学要新增校区,就会把制定好的方案提交当地议会讨论。如果议会觉得不行,就可以拒绝。如果不实行民主决策,高校搬迁就不会达到大家预想的结果,从我国十多年的大学城建设来看,如果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论证,往往会导致搬迁后大学办学出现问题。
此外,如果地方政府在制定搬迁规划时只顾促进当地经济提升,而不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一旦学校没有给迁入地带来这些预想的利益,政府就会对学校采取很冷淡的态度,这些问题都是现实存在的,所以迁入地的规划制定必须经过广泛讨论,做到民主决策。
高校聚集区最重要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光明网:高校聚集在一起一定会产生集群效应吗?您怎样看待大学城的建设?
熊丙奇:高校聚集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要实现资源共享,“现在很多大学城都是荒芜的,就是因为在搬迁时没有很好地进行资源整合,没有考虑到学校的自主性,学校之间也没有建立起长远的机制,因此我认为在高校外迁的问题上,政府可以做一个整体的规划,但是学校要不要迁,怎么迁,应该充分听取学校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这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