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逢春考和艺术专业测试的报名、确认,听到有议论说哪个学校在动员大家都去参加春考,也有说“重点”学校的同学是不屑参加春考的,还有分析说什么样的学生最应该参加春考,等等。普通高校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的统一考试都是文化考试,似乎有可比性,也容易进行对照分析,比如考试的难度、招生院校和专业的类型等。
这样的讨论至少说明春考引起了很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确实是把它看做高考升学的一个路径,这从报名数据上也能反映。记得2015年的上海春考是第一次向应届生开放,我那时正在一所高中学校工作,看了一下往年的升学数据,注意到部分同学的录取结果与春考的招生学校是相当的,就主动邀请高校来做招生宣传,同时联系部分同学和家长前来听宣讲。后来有同事告诉我,个别家长接到电话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学校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的孩子考不上更好的大学,竟拒绝听宣讲。
这引起我思考。
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除了为进入社会做最后的完善之外,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争取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
所以,除学业上的强化学习之外,客观认识自身的特点和水平以及研究大学的学科专业和招生要求并为之准备是必须的。但因为我们长期以来的统一高考太过强大,或多或少掩盖了大学不同的培养要求所引出的招生要求,也或多或少淹没了高中应有的更具个性的生涯教育或升学教育,使得不少人都等待高考的最后一搏。很多高中学校也是为了激励同学们参加高考,片面地加以宣传,如“拼搏高考,今生无悔”“高三高考高目标,苦学善学上好学”“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等等。十余年前,我做大学招生工作时,也听说不少上海的优质高中学校是不鼓励甚至反对学生参加大学自主招生或出国读书,说是怕影响学校复习迎考的氛围。究其原因,是怕影响学校的高考平均分数吧。
其实,我们的目的是升学,而不是高考。
在现今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社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希望下一代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有更长的学习周期,以使家庭和社会有更美好的未来。但是受限于资源,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都设置了不同的升学条件,又由于完成12年基础教育的学生也各自具备了不同的发展特点,由此,高等教育的升学模式也必然被要求多样化,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既然如此,寻找适合的高等教育及其路径就是高中教育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其标准无非就是优质的高等教育、合适的升学路径,或者说以最合适的方法获得最优质的高等教育。
在以往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下,有些特点的就是艺术类专业的招生了,因为其不同于统一文化考试招生的模式而受关注。
上海近两年的数据也显示,参加艺术类专业测试学生的升学质量确实要明显高于普通本专科的升学质量。
我想,就这些参加艺术类专业招生的同学来说,无论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有特长还是纯粹为了升学,就接受高等教育或者是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而言,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通过走艺术专业招生的路径获得了更多更优质的高等教育。当然,这也要求他们在更早的时候就要做出决定,需要在专业学习方面有更多的投入和坚持,这些或许都不是常人都能理解的。
随着高考招生综合改革的推进,类似这样路径的选择会愈加多元,而不仅仅是考试科目的变化。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 郑方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