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改革,所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这个目标是清晰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利益主体不同,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中学、学生、高校之间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需要把这四个利益群体的诉求整合在一起,想办法通过有效机制和有效途径统一起来,实现总体目标。我的主张是改革的措施不要太琐碎,规定得越琐碎,投机的可能性越大。尽量发挥微观教育单位的改革积极性,尽量减少行政力量的主动性干预,把原则性的问题规范好,然后让各个利益主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自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做的效果可能更好,当然,也需要更大的智慧。在这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大学招生是真正的总枢纽。把这个牛鼻子牵住,整个改革就会豁然开朗,很多困难都能自动得到妥善解决。
文理不分科是这次高考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文理不分是否意味着要降低数学的难度,迁就文科生的数学水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大学过去可以通过数学成绩判断一个学生在学业上的优劣,现在比较困难。高考数学越来越简单,数学在顶尖大学录取过程中的选拔性功能有弱化倾向。这种现状应该得到改变。现在很多学生往文科转,以为文科简单,这可能是一个误读。真正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也应该建立在强大的数理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它的难度一点儿也不比理科低。
设置选考科目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如果不赋予高校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就有可能流于形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由大学决定在录取时考虑的依据。如果大学录取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中学和家长就会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大学录取时仍然注重专业和分数,中学、学生和家长很早时候就会把学生限定在专业里。
综合评价的核心应该是评价,而不仅仅是考试。如果把综合评价等同于高校面试的话,就会丧失它的意义,对于顶尖大学来说,尤其要发挥好综合评价的价值。(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 秦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