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该规划紧紧围绕浙江省教育改革进程,将智慧教育作为 “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线,并提出智慧教育技术环境、智慧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和教育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等三方面的建设内容。那么,智慧教育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它能为我省教育改革带来什么利好?
教学变革将更深刻??
?
位于江南水乡的绍兴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将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改革深度融合,开发建立了“百草园”数字课程,该课程由多个微课视频组成,涵盖了写作、体育、文化、实践等多个版块内容,每一版块涵盖“互动平台”“导师小结”“课程视频”等课程结构。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开发了上千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各地还结合地方实际推出了上千个优质微课。同时,翻转课堂、创客教育、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不断涌现。
“十三五”期间,这样的教育变革将更加深刻。因为《规划》提出建设1000门义务教育拓展性网络课程、1000门省级高等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00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精品网络课程等多项数字资源建设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此外,我省将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浙江智慧教育服务平台——智慧学习广场,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学科教研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基于技术的自适应学习,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和实体空间的有机结合。
省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认为,智慧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它既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供给方式,还要提供精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他说,“教育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十二五’期间,我们依托教育信息化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而‘十三五’的重点在于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教育管理将更精准
作为全省首批100所数字校园示范学校之一,杭州第十四中学“彩虹课堂”实现了大班额下的差异化教学,在大数据运用方面走在前列。学校最终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形成高度集成的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学生只要在班卡上刷一下,他在学校的所有情况就会收集到大数据库里。为了更好实施新高考“选课走班”制度,学校借助大数据系统开发了“彩虹学堂”,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提供平台支撑。
“十二五”期间,我省基本建成了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和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建成浙江省电子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和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其中,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还实现了教师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的自主选择,依托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全过程的综合素质评价。
“十三五”期间,我省教育管理信息化还将深入推进。《规划》提出,我省将建设教育云计算服务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和教育管理创新支持服务平台,实现教育管理精准化,鼓励各地高校开发特色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具备业务管理、政策支持、监管监测、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功能的浙江省智慧教育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数据动态采集、实时分析和学习诊断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精准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推送、学习分析、学业评价,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施建国表示,教育管理精准化还有利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通过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进行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全民教育将更普及
学习者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进行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就像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样,即使隔了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仍可折合成学分,存于“学分银行”。《规划》提出探索建立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登记和学分互认机制,逐步建立课程证书、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等衔接互通的制度,为构建完整的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和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有效载体。
同时《规划》提出要全面整合资源,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通过购买、征集、开发等多种形式,引进和整合各级各类终身教育资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规划》提及的“在线学习商城”便是利用社会力量整合资源的一种方式,在这个平台中,既有学校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也有社会企业、科研机构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内容不仅提供给校内教师和学生,还对所有想学知识的‘学习者’开放。”施建国介绍说。
《规划》提出建立100个浙江网络学习社区试点,丰富教育供给方式,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终身教育新模式。施建国认为,随着智慧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到2030年,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技术受益,获取人生的成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