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的学校,最专业的机构!
特色专业: 动漫设计 学前教育 计算机 会计金融 影视音乐 建筑工程 广播电视编导 外语 美术设计 国际贸易 工商管理 广告学 法律 旅游与酒店管理 汽车工程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8:00-24:00

4007-567-088
2024优秀高校联合招生,学生/家长可以直接电话咨询,热线电话:4007-567-088
首页 > 微访谈

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评审质量

发布时间:2022-03-17 来源:光明日报

新闻学博士生马平川的20万字毕业论文,正在盲审中。

盲审通过后,论文还要交由学校抽检。这之后,她才能开始答辩。此刻,她忐忑不安地等待结果,“我和导师压力都很大”。

临近毕业季,鲜在微信群里发言的导师提醒毕业生们,“认真准备论文答辩,不要掉以轻心”。

一个大趋势是——论文盲审、抽检力度越来越大。

从近两年开始,江苏大学等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100%“盲审”。论文查重方面也更加严格,查重甚至包括了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部分。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再次确认: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加大高校评估整改督导复查力度。

前不久,南昌大学对网友反映的一篇存在问题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表示“零容忍”:自2022年起,停止该导师研究生招生资格,同时组织专家对该论文进行重新评审。

论文盲审、抽检究竟该如何进行?什么样的论文会被判定为“不合格”?盲审、抽检趋严后,毕业更难了吗?

最大程度避免人情干扰

论文的盲审和抽检,采取由工作人员根据论文研究主题、关键词等少量信息进行“指派”同行专家的办法,这有效避免了“拉关系”“找熟人”等不正常现象,保证了程序上的公平公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这是当前最合适、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避免人情干扰。

实际上,盲审和抽检趋严,有迹可循。各省份和高校对硕士论文的评审工作也更加重视。

随着学术不端事件不断被曝光,原本以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为主的盲审、抽检,延伸至本科毕业论文。

2021年1月,教育部发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未来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将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该《办法》提出,对查实涉嫌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将依法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该学生的学位证书。

“很多高校会在论文答辩之前,依托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平台送审部分甚至全部论文,进行双盲评审。此外,在论文答辩完之后,学术论文会面临国家或省市的抽检。也有的高校内部会制定‘往回看’的抽检办法,进行自我质量把关。”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介绍。

“保障论文质量根本要依靠导师指导和学生努力。”王传毅介绍,答辩前,盲审一般会送3位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若评阅成绩不理想,可能让申请人对论文进行修改,延期答辩,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最后对论文进行打分。

即便毕业生顺利通过盲审和答辩,拿到毕业证,还有一道论文抽检环节。

2014年发布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规定,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论文是直接从国家图书馆进行调取。2018年随机抽检博士学位论文6572篇,占全国总数的比例为10.4%。

记者调查发现,根据各学历层次论文抽检办法,虽然不同学历层次、学科门类的抽检评议要素各不相同,但论文判定方法基本一致:只要累计两位专家给出“不合格”的评议意见,该论文便为“存在问题论文”。

严格的评审制度环节有助于论文质量的提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曾以全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阅意见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不合格学位论文大致存在六大问题,包括:“作者科研能力不足”“论文规范性欠缺”“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文献综述质量较低”“作者学术态度和行为不端正”及“选题意义和严谨性不够”,占比分别为38%、29%、13%、8%、7%和5%。

除了个体差异之外,部分学科也是出现“问题论文”的重灾区。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的比例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

王传毅认为:“新增的学位授权单位或高校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此外,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

抽检的目的何在?王传毅坦言,严格的评审制度环节有助于论文质量的提升,但是抽检只能解决论文质量的底线问题,解决不了高线问题,而产出真正推动科学进步、产生巨大经济和科技效益的论文一定不是靠抽检所保障的。“研究生质量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导师指导和培养环节优化上。当抽检本身承担了评判论文是否通过的责任,会在一定程度弱化导师和培养单位的主体意识。”

应建立问题论文的申诉复议制度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收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反馈的该校2018至2019学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抽检结果全部合格,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质量趋好。“抽检率达到15%,是近年来抽检数量最多的一年。”

随后,该校研究生院官网通报称,从2020年获得硕士学位的2980篇学位论文中抽取520篇进行了校外同行专家双盲评议。抽检的学硕论文103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3篇;抽检专硕论文417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23篇。通报提醒“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相关单位,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按时提交存档。

从评审专家的角度看,论文质量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对论文质量的评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专家个人偏好不同、评价尺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赵世奎坦言,比较而言,理学、工学等学科论文评价的共识度明显高于教育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当前论文抽检还存在学科匹配精度的问题,即被抽检论文很难精准匹配到同行。即使是按照二级学科或论文关键词匹配,也有可能送在‘最熟悉的陌生人’手里,特别是对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论文,论文抽检有造成‘误伤’的可能性。例如,同样是做车辆研究,有人做新能源电池,有人做无人驾驶,方向差异非常大,需要针对交叉学科制定专门的论文抽检办法。”王传毅说。

“从博士生的角度看,在确定论文选题、设计研究内容和路径的过程中,为了迎合不同专家可能存在的评审品位的差异,部分博士生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相对保守、传统的策略,形成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学术氛围。”赵世奎透露。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她的博士毕业论文曾在盲审中被判定为“不合格”论文,经过个人申诉后,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重新评审。由于论文质量过硬,该论文还被评为学校当年优秀博士论文。

有研究指出,同行评议并非完全客观,其效度和可靠性备受关注。如何避免论文在抽检和盲审中出现“被误伤”?

在盲审的规则约束下,提高评审质量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同行专家的遴选,应尽可能做到“小同行”;另一方面应建立问题论文的申诉复议制度,对于少数专家评价意见存在较大分歧、明显差异的“非共识”论文质量,重新作出审慎裁决。赵世奎建议,从长远的制度设计看,变盲审为明审,同时将论文评审专家及其评审意见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不仅有利于提高评审专家的匹配度,对论文质量作出更客观科学的评价,也有利于营造客观公正负责任的评审文化。

(本报记者 陈鹏)

高考分数低老师帮你选学校

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意向专业 为您查找适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时内短信电话发送给你!
  • 距离2023
    高考还有
  • 100

用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移动客户端访问本站!

免费参观院校申请
  • 参观学校
  • 姓名
  • 邮寄地址
  • 联系电话

版权所有:中教未来(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4 rights reserved www.5ugaokao.cn 京ICP备14025495号-5

高校特色专业招生咨询热线:4007-567-088

高考200分 高考100分 高考落榜 专科学校

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意向专业 为您查找适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时内短信电话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