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光
最近买了一本书——《民国老试卷》,书中收集了民国时期清华、北大、燕京大学等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考试卷。
买这本书缘于一个故事: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一次自主招生,刚来北大的年轻教授胡适在作文阅卷中给出了一个满分,这名考生其他科目均不理想,数学还是零分。在招生会议上,胡适力主破格录取,获得校长蔡元培的支持,被破格录取的考生叫罗家伦。
14年后,已经是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又破格录取了数学成绩同样糟糕的两名考生,他们是钱钟书和吴晗。
抗战时期,南开大学与清华、北大合并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学校创始人张伯苓把南开中学迁到了重庆。《巨流河》作者齐邦瑷当时在南开中学读书,她回忆说,南开中学的时光是快乐的,老师不仅学养深厚,对学生也宽容慈悲。她的同学谢邦敏语文好、会作词,但物理不会,在期末的物理考试卷上作首词,交了上去。物理老师魏荣爵看后写道:“卷是白卷,词是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后来,谢邦敏考上了西南联大法律系。
去年8月,我到日本看望女儿,在东京小住。那里的学校也正在放暑假,东京社区广场和公园很多,规模稍大点儿的广场有足球场,小点儿的有篮球场或排球场,场地内成群的中学生、小学生在那里踢球、玩球,阳光自信的神情溢于言表。在早稻田大学读研究生的女儿向我介绍说,日本的中小学有各种体育、文艺等社团组织,学生不光学习,还有大量时间参加各类活动,力求全面发展。日本学校的特点是,“办得鲜活,玩得尽兴,学得愉快”。
教育的内涵是教书育人。教育所开启的应该是人性、潜能、习惯和兴趣养成。“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对各类的学生都应该“宽以待人”。当下的教育模式和招生考试体制,几乎陷入分数决定论的误区。社会气象万千,生活丰富多彩,学校教育不应该单纯以分数论学生的好坏与成败,而应该为现代社会培养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