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的学校,最专业的机构!
特色专业: 动漫设计 学前教育 计算机 会计金融 影视音乐 建筑工程 广播电视编导 外语 美术设计 国际贸易 工商管理 广告学 法律 旅游与酒店管理 汽车工程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8:00-24:00

4007-567-088
2024优秀高校联合招生,学生/家长可以直接电话咨询,热线电话:4007-567-088
首页 > 高考专家团

增强环境保护类专业适应性从何入手

发布时间:2021-11-3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在污水处理厂实习。(资料图片)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作为“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类专业的适应性。

高站位修订制定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职业教育最基础的教学指导文件,是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和深化“三教”改革的基石。面对“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职业教育环境保护类专业适应性的现实需要,教育部组织修订并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一体化设计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三个层次的15个环境保护类专业。整体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类专业目录呈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从教育属性看,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一方面对接职业岗位,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国家发布的新职业目录,根据环境保护类不同工作岗位对专业口径的需求,中高本一体化设计了环境保护类专业目录,并冠以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技术”名称,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明晰,核心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及评价等相互衔接,充分体现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体现了系统培养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对接数字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需要,保留了职业成熟稳定、专业布点较广的生态环境保护等4个专业,合并更名了专业界限不清晰、专业内涵不突出的8个专业,更名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5个专业,新增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的2个专业。

二是从产业发展看,顺应环境保护的时代要求。面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及履行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责任担当等新时代环境保护工作者的新使命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等问题,系统梳理环境保护新职业场景,设置了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环境管理与评价、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专业,以目录为引领系统推进环境保护类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是从职业岗位看,体现数字时代的技能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瞄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变革与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通过对专业名称、专业内涵的全面数字化升级改造,构建环境保护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体系,提高了职业教育适应性。比如,面向环境保护行业的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等智能形态,新目录设置了智能环保装备技术、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等高职专科专业。

高起点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一种类型教育。环境保护类职业教育专业要坚持类型教育基本定位,紧盯产业链条、紧盯社会急需、紧盯技术前沿,推进以“岗课赛证”有机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一是梳理岗位技能图谱。职业岗位(群)是明确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在推进环境保护类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中,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的时代要求,掌握国家及行业政策导向,系统梳理职业岗位技能图谱,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萃取核心能力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解构重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岗课赛证融合的“枢纽站”。新目录对突出专业内涵的核心课程的名称等作了明确要求。落实环境保护类新目录,须解构学科体系和以知识逻辑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构行动体系和以核心能力习得的模块化教学模式;须坚持德技并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标准;须坚持育训结合,把涉及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

三是引导大赛反哺教学。技能大赛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风向标”。目前“院—校—省—国—世”五级技能大赛体系已经建立,落实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技能大赛有效衔接人才培养,反哺教学、促进改革。这需要及时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方案的适应性;将大赛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内容的针对性;将大赛标准迁移为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的先进性。最终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用的目的。

四是推进技能等级认证。“1+X”证书制度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试金石”。目前,环境保护领域已经发布了智能水厂运行与调控、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污水处理等三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明确了适用的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职业技能要求。这就迫切需要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准绳,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倒逼院校及时将环境保护的新工艺、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改造提升课程的技术含量,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求。

高标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目录的修订,课程体系的重构,岗课赛证的融通,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与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匹配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在产教融合、队伍建设、评价模式等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根本路径。职业院校要深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围绕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努力实现产业要素向教学资源的转化,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适配性;行业企业要转变利益单向输出的观念,重新审视产教融合对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反哺作用,主动在技术革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二是打造双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资源。“职教师资12条”和《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建设高素质结构化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完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营造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环境。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建立“流动岗+固定岗”的师资管理制度,校企共育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现“双师型”教师源于企业又反哺企业的良性循环。

三是改革评价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破立结合,系统改革职业教育的院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在院校评价方面,要围绕德技并修、产教融合、育训结合、就业质量、双师队伍建设等元素建立系统的院校评价体系,评价重点应该是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及办学成效等。在教师评价方面,要突出质量导向,注重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力破“五唯”,崇尚“两唯”(唯育人、唯应用),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方面,要破除学生“唯成绩论”等不良导向,构建以品德、能力、工匠精神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

作者:夏德强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30日第6版 版名:职教周刊·教改探索

高考分数低老师帮你选学校

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意向专业 为您查找适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时内短信电话发送给你!
  • 距离2023
    高考还有
  • 100

用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移动客户端访问本站!

免费参观院校申请
  • 参观学校
  • 姓名
  • 邮寄地址
  • 联系电话

版权所有:中教未来(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4 rights reserved www.5ugaokao.cn 京ICP备14025495号-5

高校特色专业招生咨询热线:4007-567-088

高考200分 高考100分 高考落榜 专科学校

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意向专业 为您查找适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时内短信电话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