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透露了我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情况:我省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按照“3+1+2”模式已报教育部备案,经教育部对陕西高考综合改革条件保障评估通过后向全社会公布。
陕西将于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在普通高中同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5年全面实施新高考,也就是说,明年秋季的新高一学生为首批参加新高考的学生。消息引发人们对新高考改革的极大关注,华商报记者采访了专家、校长等多位业内人士,他们的观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新高考。
观点
“新高考”是新高考、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结合
以实施“3+1+2”模式的省份为例,“3”是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科目,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1+2”:先在历史和物理中选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2门。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訾艳阳分析:“新高考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重要改革,给予学生尽可能的选择权,在专业招生上也给了高校选择权。新高考其实‘三新结合’:新高考、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结合,是一套‘组合拳’,对中学的教学组织、运行管理、教师配备、教学场所等提出了很大挑战。”
“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打破了以往文理科的界限,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校长李鸿认为这是新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新平指出,有人将“3+1+2”模式称为小文理科,它是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全面把握高考改革总体特征,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重要举措。
他说,从目前实施“3+1+2”高考方案的省份来看,其明显特征是:考生优先选专业,其次才考虑学校,这就倒逼高校要进行很多调整,如推行大类招生改革,学生入学再确认具体专业,“名校冷门专业招生或遇冷,故高校要根据新高考方案和高校专业实际,研究为考生填报志愿设置的专业类型与数目。”
知名教育专家、西安交大韩城学校总校长刘鹏指出,新高考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模式,转而以“两依据一参考”作为高校录取的基础,更加具有公平性、科学性、自主性,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同时也要求学生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个性、爱好、特长,以便未来对自身学习的专业及职业,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西安市教科院副院长贾玲指出,新高考改革体现了综合性,因其涉及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国家课程方案及课标精神的落实,高中教材的选用,学校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化生实验考核等等。对学校的分层教学、管理、评价实施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高考改革体现了稳妥,“3+1+2”模式认可度比较高,较为适合陕西现阶段省情。业内人士表示,新高考除语、数、外,其他科目自主命题,故省级考试管理部门要做好自主命题准备。
挑战
高中教学须为不同的学生确定各自的课程组合
中学:面临分层走班
“新高考最大的亮点是选课走班,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发展的空间。新高考最大的困惑点也在于此:高中学校的教学必须根据高等院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招生‘考试科目要求’,为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教育基础的学生确定各自的课程组合。”日前,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校长刘忠建说。
除了面临师资、硬件(教室、实验室、设施设备)、选课走班管理的共性问题外,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校长刘俊博指出,由此带来的分层走班教学不容忽视,“比如同样是选数学,有的学生需要的是基础性学习,有的则需要更深入地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实施同科目下的分层走班教学”。此外,由选课走班而产生的学生管理及综合评价认定也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带来压力。
“我省各地高中差异较大,对大部分中学来说,能否提供全部的12种选课模式,有待实践的检验”,李鸿表示,不排除学校因面临选课的人数少开课两难的境况,更有可能的是,中学因师资等因素或舍弃某几种选课模式。
刘新平指出,新高考改革对中学提出不小的挑战。例如选课走班,就要求学校从设备设施、教室、师资等方面做好准备;开齐开好各学科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课。并建议有条件的中学应编制结合本校特色的“选课手册”,让学生有效选择“1”和“2”。让学生通过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科学选科。
老师:水平不足可能无人选报
新高考改革同样对老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李鸿在内的多位校长表示,老师应通过自身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如果老师的教学水平及人格魅力不足以吸引学生选课,那么该老师可能出现无人选报或人数寥寥的情况。
李鸿指出,老师还应重视对国家课程标准的研究,因为今后高考命题也是依据课程标准,老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据经验、教材来教。
他给初三学生和家长的建议是,明年中考后选报高中时,多了解中学在新高考方面的情况,比如是否能提供12种选课模式,学校有哪些优势科目,是否开设生涯教育及学校的管理等。
刘鹏认为,老师除了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外,还要全面了解大学专业设置和专业前景,以便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要做学生人生未来的导师,“在走班选课中,既要适应行政班级管理模式,又要适应学科班级管理模式,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
高校:要参与高中生涯教育
多位中学校长认为,实施新高考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关注的热点,因为选考的三科直接决定大学将学习什么专业,以及今后从事什么工作,这将迫使高中要做好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科学选科。
与其他中学校长所不同的是,西安交大附中校长訾艳阳曾为西安交通大学招办负责人,并身兼西安交通大学博导。他指出,新高考对高校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冷门专业或出现生源问题。从目前来看,在新高考改革政策制定过程中,高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参与度不够。当下,高校要和基础教育密切衔接,高校要参与到高中的生涯教育中去,在高一选科时就要深度介入,包括开放高校实验室,让学生提前了解各专业。
刘新平补充说:“高考科目多样性选择符合学生多元化发展,故也会困扰每个家庭——家庭也要做好学生生涯规划。”
应对
中学已全面启动新课标、新教材准备
刘忠建表示,下一步,八十三中要把“3+1+2”模式下学科科目的组合应开尽开,“做好12种组合全部开出的准备,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计划通过走班试读,让学生确定擅长的科目。成立学生选课指导中心,制定《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模拟指导;结合学生多次选择和学校课程安排形成个性化课程计划,编排个人课程表,保障“优势组合+自选组合”的选课思路。
刘俊博明确表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选课走班规划学业,二十六中将引入导师制,届时,每位老师将负责约10名学生,关注并指导他们的成长。
刘鹏告诉记者,西安交大韩城学校已为走班选课做好了师资储备;在外语教学(英语、日语等)、社团课程等方面,部分课程已开始试行走班制,在实践中探索行政班级和学科班级管理的路子,积累经验。
訾艳阳表示,新高考难在落实新课程上,因为新课标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要求大大提高了。作为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校,西安交大附中已全面启动新课标、新教材的准备,包括迎接新高考课堂模式的准备,以及开展了生涯教育。 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