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自己文章的谋篇布局具有个性特征呢?可以从板块结构、文题效应以及内容整合三个方面入手。
一、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
线型结构就是事无巨细,平铺直叙地交待事件的始末经过,四平八稳地叙述事件的发展,直线式地向前推进事件情节。
那么,我们怎样克服这个通病呢?
最佳的方法就是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板块”是指文章中的记叙“场面”情景,或议论中的材料安排。场面通常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景、细节和氛围。
场面在于描写。描写就是描绘特定的环境、场合及其人物活动,从而展示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
材料是指议论文中的论据。在文章中,记叙场面、议论材料是构成情节结构的基本要素。
每一个场面、材料好比一个板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多个材料、场面的转换、组接和推进,便构成了全文的情节结构。这是写作文章的板块结构的实质意义。
变线型为板块,就要学会描写、安排,就要变换一种行文笔调。这是文章的能力要求,也是个性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把线型结构变为板块结构呢?
1.精心安排线索
线索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材料的纽带。它体现了各个场面、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能体现作者的思路。线索的类型,一般有实物线、人物线、情感线、主题线等四种。当你在构思谋篇选择材料时,就要同时考虑怎样安排一条贯穿材料的线索,并以之连缀各个场面,将情景与材料组合成有机的文章意境。
2.巧妙设置场面
一篇文章重点写好几个场面就行,但是这几个场面如何剪辑组合,如何安排次序等,都要精心构思设计。
场面如能设在关键处,或动情处,就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场面设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3.形象描述材料
写景状物,论述观点,求其穷形尽相;刻画人物,表达思想,求其神情毕肖;描述故事,阐发感悟,求其引人入胜。这景物、人物、故事、事实、名言,便构成了形象生动的精彩背景材料。描绘背景材料可从多角度入笔:或视觉,或嗅觉,或触觉,或听觉,或味觉,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
二、变俗套题文为文题效应
我们在写作时常常“文”与“题”保持高度统一,其实,个性化的文章布局正好相反,它给人一种新颖、悬念的感觉,产生文题个性效应。“大题”要小作
现在作文中常见一些诸如“习惯”、“心愿”、“生活”等题材范围十分宽泛的“大题目”,很多同学看后无从下笔。
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呢?
“大题小作”的创新布局便是其中的对策之一。其方法是把题目具体化,增加题目的限制词,缩小题目的选材、谋篇范围。假如有个题目为《变了》,对于这个“大题”,“小作”的办法就是在审题时加上限制词“谁的什么”变了,这样一来,切口小了,就好写了。
题面要突破
一般的文章审题,首先要看清题目字面限定的“框框”,这样行文才不至于跑题,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需弄清题目字面隐含的信息,进而突破题面含义,打开思路,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
1.突破题面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赋予题目新的含义
例如《母爱》,题面本义就是母亲的爱。如果仔细想想,老师、父亲、爷爷等长辈对自己关怀备至,也是一种“母亲般的爱”,那么,“母爱”也便富有新的含义了,所写的范围比一般学生宽泛,其内容也就令人耳目一新了。
②反向思维审题
例如“人一走,茶就凉”,是对人情冷暖和关系淡漠的感叹,如用反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人已走,茶不凉”,或“人未走,茶已凉”的新观点。这样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文题效果。
2.“稳”中要求新
在写作中常会遇到十分熟悉甚至写过的题目,而写这类题目总是容易沿用旧的故事和人人皆知的观点以求“稳”。太“稳”就很容易出现老面孔,这是个性作文的大忌。因此,要想文章进入“个性发展”的层次,就要力求“稳”中出新。
3.“稳”中求新须做到“三要”:
①思想要敏锐
思想陈旧难以跳出旧框框,也就很难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只有思想敏锐的人,才能把握时代脉搏,笔端常有新“泉”涌出。能否捕捉新材料则是衡量思想敏感度的一把尺子。
②思维要多向
面对一道作文题,要多角度地考虑立意,然后进行比较筛选,力避众说,“喜新厌旧”,新意自出。有时甚至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摄取新颖的观点或主题。
③挖掘要深入
在一般立意的基础上,要向纵深处多角度挖掘。这样,即使是陈题也会出新意。
例如《“滥竽充数”浅议》,可从四个角度(齐宣王、齐缗王、南郭处士、吹竽伙伴),两个方面(正面看法、反面看法),提出8个观点:
①齐宣王“合奏”政策具有值得歌颂的集体主义精神;
②齐宣王“合奏”便是“大锅饭”的作法,也是南郭处士悲剧的滋生地;
③齐缗王“独奏”便是“改革精神”的体现,决不“法先王”的作法值得大力提倡。
④齐缗王听“独奏”,赶走南郭处士不应该,而应挽留南郭处士加以培训,才是真正的“改革”之路;
⑤南郭处士能够“人贵有自知之明”,无才便让贤,比起我们现在少数干部赖位不下岗强得多;
⑥南郭处士不学无术,落得可悲下场,活该;
⑦吹竽伙伴同情心强,竟让南郭处士“合奏”多年;
⑧吹竽伙伴缺少批评、监督、帮助的精神,竟让南郭处士蒙混度日。
4.对比要鲜明
对比要鲜明,就是要把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者是把同一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对照、比较,从而鲜明地显示出其中的差异,突出其特征,揭示其本质,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般可采用两种比较方法:
①不同的人、物相比
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智叟与愚公态度的比较;《爱莲说》中的莲花与菊花、牡丹的比较。
②相同的人、物相比
例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的比较;《卖蟹》中卖蟹姑娘对待“过滤嘴”、“旱烟袋”的不同态度的比较。
要做到“对比鲜明”,必须注意寻找共同的可比点,寻找出尖锐的矛盾性。如果做到了这两点,作文也就具有了“创新意识”。这种技法可用于多种文体,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都行。
三、变思维无序为内容整合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作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然后才是具体运用材料,修饰润色,结构成篇。
有的学生老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到哪里算哪里。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
该怎样进行个性布局呢?
首先应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展开联想、想象;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个性化的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布局:
1.片断组合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
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片断组合的构思,可以给作者留有相当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
值得注意的是,片断组合,绝不是大拼盘,应做到所选择的片断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写片断应始终围绕中心展开。
同时,这几个片断应该反映事物的各个不同侧面,各个片断应各具情态,各有侧重,以期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片断的叙述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它们本身应有感染力;要注意叙事有主有次,时间有先有后。
2.信息提取法
行文中,一时思路受阻,应该广泛联想,搜寻记忆中的信息。身在考场,心连社会,我们记忆仓库里的那些东西,还有不少来自新闻媒体、影视作品、自身经历、亲友生活……
大千世界那些闪光的东西,都或深或浅地在我们脑壁上刻下痕迹。你应该让你的心神,回到广阔社会,捕捉生活中的片风丝雨,然后顺理循情引入作文。
3.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是一种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和这一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思维方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总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我们从某一事物(此)出发,按照审题立意的要求,联想到其他相关事物(彼),让它们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这就是“由此及彼”的构思法。
由此及彼的构思,可以使文章开合自如,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由物联想到人,由某一景联想到某一种思想、情操等等。
这种由此及彼的构思,并不局限于一物一景一人,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多次使用:由甲及乙,由乙及丙,由丙而丁……
只要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采用这种构思。当然,这里说的“此”与“彼”一定要有某种联系,不能主观地硬性搭配。
4.角度选择法
角度,有体裁角度、主题角度、选材角度、结构角度、人称角度等等。
在作文有限的时空里,能否快速选好角度,关系着文章的成败。选择角度总的原则应该是,你选定的角度,有利于你用熟悉的材料、拿手的技法,写出新颖切题的文章。
5.纵横对比法
纵横对比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的一种构思方法。
这种方法,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景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使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
写人物时,可写一个人的过去与现在(纵比),也可写两个人的优劣(横比)。写景物时,可写城乡的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纵比),也可写南方、北方景物的不同(横比)。
还可以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从对比中产生某一生活哲理,如用冷清萧条的景物,反衬欢乐喜悦的感情;以外界喧闹的气氛,反衬内在落寞的心理。
6“框架镶嵌”法
“框架镶嵌”的构思,就是将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放大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个特定环境,或为自然景物,或为社会背景,使所要表现的人或事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
除了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框架外,议论也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框架,通过文章首尾的议论的框架,使记叙部分的主题突出。
还有以记叙为框架的,即以某人某事为中心人物、事件的框架。
7.情感激射法
情感激射是一种以情感为辐射的端点和射线而形成的立体网状的文章构思方法。
也就是作者对某一事一物一景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从而让自己的感情纵横激荡,形成汹涌澎湃的情感潮,或一浪高似一浪地向纵深推进,或浪花四溢,向不同的方向回荡。
这种构思,可以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情的感染,适合于抒情性的记叙文。
用这种方法构思的文章,情感是文章的主线,维系着全篇。这种情感,因个人的心情、处境、修养、志趣、爱好的不同而异,形成的情感也就迥然不同。
这种构思,可以形成很多风格迥异的文章,同样一个材料,同样一个主题,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感情。
值得提醒的是,写这类文章,应是“情动而辞发”,切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有真情实感方能“激射”。“情感激射”仅是构思,情感的具体体现还得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完成。
如果不塑造具体形象,只为写情而写情,文章必然“空”,也就无法达到感人的效果;以情构思,往往选取的是某些片断,或一串“特写镜头”作文章的材料。
因此,在构思时,要注意情感的一致性,使文章的基调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