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名教授分别是:
龚敏,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林宏辉,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级生物学基础实验中心主任。
朱敏,四川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玉忠,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
张伟年,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8所中学分别是:
成都七中、石室中学、树德中学、大弯中学、龙泉一中、川大附中(市十二中)、玉林中学、华阳中学
这个月,25名来自成都石室中学等8所学校的高一学生,在四川大学敬茶拜师。他们是2015年四川省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入选学生。四川大学选派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专业的8名教授作为他们的导师。未来一年里他们将利用周末和假期与导师学习,不过他们的学习成果不会与高考成绩以及招生的加分优惠挂钩。而这也引起了入选学生家长的热议,他们的焦点就在于,“不为高考的学习,孩子应该参加吗?”
25名优秀高中生拜师川大教授搞科研
从2013年开始,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协共同推动的中学生英才计划,其初衷在于发现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今年省科协在省教育厅支持下选拔了第二批,从8个中学挑选出25名中学生“拜师”川大5名教授。他们将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在试点大学里跟随著名学者进行一年的学习。
“从1月底开始,我准备把他们分成两个小组,带他们到我们学院的教学实验室。”还有不到一周就要放寒假,但这个号称“史上最长”的假期对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宏辉来说并不轻松,因为他要带着新收的5名高中生“新弟子”做科研。这些学生并非如大学生般坐在教室听课,他们会根据导师林宏辉的安排去各个实验室里做科研,比如到学院动物标本馆、植物标本馆、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机构学习。
听说不与高考挂钩家长担心影响成绩很反对
据介绍,该计划禁止和高考、升学挂钩,而学生同样不能享受到招生的加分优惠。那么问题来了,家长又是否担忧“兴趣的研究”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石室中学的刘书含就陷入了这样的烦恼。“这个计算机学习和高考无关,又要占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肯定会影响到学习。”当刘书含向父母表达想要参加英才计划的想法时,父母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应考虑它与高中学习的冲突和矛盾,科研兴趣应置于高考之后。
“我就是喜欢计算机学科,父母也因为我的坚持而无奈,虽然不支持,但也不阻止了。”刘书含说,她凭借着对计算机学科的热情和爱好,坚持选择在朱敏老师指导下学习。“希望通过导师的影响,坚定自己以后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信念,并去改变家长的认识和态度。”
同刘书含父母抱有同样态度的家长一致认为,和教授一起搞“兴趣研究”在高考时没有一点优惠,还耽搁大量时间,难免不影响学习,得不偿失。而有的家长表示,家长并不能只是看到高考,而眼光则更应该放得长远一点,关注到孩子的科研兴趣,“到大学里面去体验科研课程,也可以打开孩子的思维。”
避免“英才计划”功利化需配套措施
《中国教育报》于近日刊文“英才计划是英才之路”分析在当前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之下,英才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会出现走样和变味?从现实实践看,英才计划也面临高考压力,以及来自学生和家长方面的挑战等。在这种情况下,英才计划很容易陷入发展误区,比如与高考挂钩,比如急切地要他们出科研成果等。但这些显然不是否决英才计划的理由,相反,英才计划要良性运转,就要想方设法规避这些误区,坚决避免和功利化因素挂钩,使之不受干扰、纯粹地发展下去,最终实现初衷。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采取系列配套举措。比如,针对学生知识储备欠缺的问题,可以在教授指导下进行自学弥补;比如针对学生和学生家长顾虑影响高考的问题,可以进行时间的妥善分配和进行招考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