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招考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深化教育改革、全国职教会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改革的意见》等重大决策之后,围绕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多。近期,在光明日报组织的“第三届高职校长微论坛”上,部分知名高职校长们,介绍了各自省份或院校的思路和实践。今天编发此文,以飨读者。
高职招生改革,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刘洪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书记、校长):我国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现行考试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存有几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一考定终身,不能适应考生自主选择和多样化选择的需求;第二,招生计划与社会需求之间未能建立有效反馈机制,一方面每年大批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又找不到适用人才;第三,一刀切的应试模式不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第四,旧有招考模式严重导致应试型教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第五,不符合招生考试的国际趋势和发展特点。
目前,深职院招生考试方式有以下几种:中高职衔接;我们是第一批获准单招的高职院校;普通高考;五年一贯制大专;与深圳大学联合招收应用型本科生;面向港澳台招生;招收留学生。学校在这些探索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王振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浙江的试点方案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双向选择权有效扩大。未来浙江的招考分为统一高考、“三位一体”(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提前招生、单独考试四种类型。考生、高校都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
二是弱化“一考定终身”。统一高考中除了语文、数学,其他科目都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可有效降低学生应考心理负担,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
三是专业志愿优先。高考录取不再分批次,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分大类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崔岩(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目前,除普通高考外,大部分省份的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均以5种模式为主:单独考试招生、对口单招、中高职贯通模式、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综合评价注册入学,已经充分体现了顶层设计的政策导向正在逐步下放自主权、不断拓宽渠道、尽量满足需求、探索试行试点等特点。但从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办学吸引力、发挥其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出发,改革尚有空间、大有可为。
高职招生改革的诸多关键点
刘洪一:放眼高职招生改革的未来发展,实践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
第一,招生方式和考试批次要统筹设计,如何综合考量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如何改革录取批次,都需要认真研究、统筹规划,该放的放,该统筹的要统筹。
第二,考试内容方面,死记硬背为主的应试型要求必须淡化,又偏又钻又尖的考试内容、题目必须避免。
第三,对高职来讲,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立交桥”必须打通,要让考生真正有自主选择权。
第四,不能为改革而改革。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民群众多样化要求、有利于人才选拔成长的现代招考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真正满足公民受教育权利以及自主选择权利。
董刚(天津职业大学校长):“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向。作为一种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为特征的考试招生方法,力求打破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录取模式,是高职院校招生改革的新突破。
以文化素质测试为基础,突出学生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强调学生在高职教育专业学习中的能力素质匹配度,这是符合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的选拔体系。
与传统普通高考相比,这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招生院校可根据专业或专业类培养特点要求以及未来对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出相应职业技能考核或职业适应性测试,强调考生的“文化素质够用,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强”。
崔岩:高职必须尝试找到一个能够满足多样化求学愿望、解决院校发展生存需求、匹配企业岗位人才要求的核心点、着力点、生效点。我认为,可以这样尝试:
分类考试、平行录取,逐步脱离普教高考自成体系。逐步将现行的普通高考分成普通本科统考和高职高专统考两类不同层次类型的高考体系,试行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单列批次录取,逐步扭转“职教低于普教”的错误认识。
加强统筹、分类指导,科学引导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根据院校不同发展基础,在招生政策扶持、招生计划方面实行分类指导与支持,推动高职院校办出特色。以国家层面的学业水平考试为前提,把好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关,防止招生腐败和恶性竞争。实施本科层次高等院校退出高职招生机制。
蒋锦标(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我特别关注中职升高职的技能加试。以下几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考试类型应当属于标准参照式考试,中职毕业生达到一定标准后即可升学。标准可参考职业资格鉴定的初级工或中级工标准确定,形成试题库向中职公开,进而引导中职教育的技能培养方向和培养标准,在高职阶段进行高级工或技师技能的培养与鉴定。第二,以考生单独面试、笔试和实际操作结合进行,既要考核实际操作水平,又要考核技能经验的形成。
关于单独招生考试,我认为文化基础测试要根据专业大类的基本要求确定,以必须够用为度。职业倾向测试题的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高职院校的开发能力不足,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借鉴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经验。还要引进企业参与招生的职业倾向测试,这既可保证职业倾向测试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同步性。
招生改革倒逼高职内部改革
王振洪:应该说,招生改革对于考生和高职都是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同一专业院校间生源的竞争将成为所有院校要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考生拥有多元选择、多次选择的机会,高职院校能否抓住机会吸引学生就读也是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一批应用型本科即将转型带来的冲击。这都要求高职坚定地展开内部的改革。
刘洪一:招生考试改革,就是要倒逼高职院校更大胆、更务实地探索适合高职发展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有向前发展的可能。
崔岩:我认为,在招生考试改革的同时,要择优试点、合理延伸,推行高职试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质性改革。使优质高职院校成为打通学生从中职到专科、专科到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上升通道的支撑桥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制度性突破。同时,可以引入企业成立相关行业各专业大类联合考试指导委员会,最终形成统一的专业招考标准体系。
王振洪:高职必须精心谋划专业发展。高职应该以动力和压力双重驱动的市场竞争性倒逼机制,以错位发展促进优势发展,来谋划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以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和历史底蕴深厚的两类专业为核心,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形成一批主体优势专业。
在深化高职教育的培养特色,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的同时,必须针对不同的生源、不同的发展诉求,为学生提供增值的更大空间,实施多元化培养、差异化培养,将分层教学、选修教育、分方向培养、复合专业培养、创新班培养等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真正做到“教其所求、育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