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自身优势,奋力攻坚克难,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建设一流的思政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效果。中国人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在建设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效果。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思政金课建设的领导管理、统筹规划和制度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压紧压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制定落实“3.18”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专门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中,凝聚起举全校之力建好思政课的共识。学校制定《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和《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单独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委员会,优化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并将“三报一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思政课教师核心学术成果范畴,确保将“3.18”会议精神落实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带头听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并在校、院两级设立教学督导组,及时反馈改进意见,加强精细化管理。
二是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科学构建思政金课体系。学院严格落实中宣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在全国率先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最齐全、最完整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学校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通过吸收最前沿的内容、集中最优秀的教师、给予最全面的保障,确保这门思政必修课的高质量开设。同时,增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等思政选修课,并新设中共党史一百年、社会主义发展五百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体现人大历史传统、学科特色和优势的思政选修课,构建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本硕博思政必修课+选修课课程体系。注重发挥人大马院作为全国重点马院的引领辐射作用,积极推广思政课的“人大经验”“人大品牌”“人大特色”。
三是积极推动“一体两翼”模式不断转型升级,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围绕“八个相统一”的核心要求,学校积极推动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与“研究型+互动型”教学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不断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作用,把“独树一帜”的学科优势转化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学理支撑。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引导教师加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推出优秀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建立“手拉手”备课机制,重视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作用,加强教师教学交流研讨和集体攻关。鼓励思政课教师直面学生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一批中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形成集聚效应,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力,一位教师荣获全国最美教师称号,五位教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奖,一位教师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四是秉承“共有共建共享”理念,助力全国高校思政“金课”建设。2017年,教育部社科司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打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覆盖2700多所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为全国思政课教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服务。这里被誉为思政课教师的能量枢纽。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文献资源300余万条、电子图书4万余册、教学视频5000余个,还有经典文献库、教学内容库、教学素材库、教学课件库、重难点解析库、教学成果库等6大数据库。思政课教师可以在这里管理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创新教学互动,还可以依托移动端,满足掌上服务需求。如果把集体备课平台比作一个“大超市”,思政课教师正是在这里根据学生的“口味”,挑选“食材”、烹饪“大餐”。这里汇聚起讲好思政课的最大合力。每周五的“周末理论大讲堂”,名师大家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被全国思政课教师和马学科研究生视为“经典必修课”;每个月的“青椒论坛”成为青年教师的“筑梦之巢”;还有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教指委专家“在线问诊”等。正如思政课老师所说:“有了集体备课平台,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开始走向集团军作战模式了!”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将再接再厉,继承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