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定位高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为党的各项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族地区高等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决议》精神,引领学校师生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提高政治站位,努力在学习贯彻《决议》中发挥引领表率作用
1964年,毛泽东同志会见外宾时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党的第三次历史决议,既是重大政治决议、思想决议,也是重大战略决议、行动决议,必能像党的前两次重大历史决议一样,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高校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镇、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要把学习贯彻《决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教师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确保全会精神落地见效。尤其是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百年党史中蕴含的鲜活素材和先进思想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切实提升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引领青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肩负起“强国一代”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和学科优势,组建优秀教师宣讲团、大学生骨干宣讲团等面向校内外开展宣讲巡讲,切实把学习全会精神转化为广大师生奋进百年新征程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同时,要面向社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高扬主旋律,奏响最强音,深入开展理论阐释,围绕《决议》内涵价值等重大问题,加快研究形成一批有学术深度、有广泛影响的成果,为继续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更有说服力的学理支撑,为《决议》的全面贯彻落实作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增强政治自觉,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深刻总结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为统领的宝贵历史经验。历史雄辩地昭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回望百年党史、百年教育史,教育始终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坚强领导是教育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迈向新征程,作为党领导的民族地区高校,要更加坚定地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落实落地。要坚决捍卫“两个确立”,驰而不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理论上的清醒强化政治上的坚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自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紧扣“四个服务”,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迈出新步伐。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统筹高校安全与发展,坚决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打造和维护教育生态的绿水青山,为学校健康发展和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在享受高质量教育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树立大统战思维,充分把握高校各类人才集聚、各族师生汇聚的特点,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共识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提高政治担当,努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
《决议》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在继承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族地区高校在民族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民族地区高校必须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把握民族工作之“纲”,展现更强担当、更大作为,努力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理直气壮地把培养具有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各民族优秀人才作为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必尽之责。要突出培根铸魂,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贯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高校独特优势,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为国家和民族地区从更高层次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教育、宣传、阐释、研究、决策、咨政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提升政治自信,奋力开创新时代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清华大学并强调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都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迈向新征程,民族地区高校要胸怀“国之大者”,深刻把握我们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构建民族地区时代新人培育新格局,不断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把教育事业放到党的新的百年征程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尤其要结合“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抢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政策红利,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坚定走好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不断提升服务“三新一高”能力,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培养基础性人才主力军作用,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我们要永远铭记和珍惜党在百年奋斗中创造的伟大历史成就,大力弘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深刻把握党中央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牢记职责、珍惜荣誉,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责任担当的首要任务,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聚焦民族工作主线,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作者阿拉坦仓,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3期)
作者:阿拉坦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