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召开。会议现场,国家督学、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曾经,一个生于医学世家的孩子被父母要求高考志愿全部填报医学专业。可是,孩子并不喜欢学医。为了逃开“当医学生”的命运,孩子竟然在高考时,故意缺考一场。
“当然,这是一个个案。不过,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学生缺少选择的机会。”张志敏表示,过去,教育多是“择优而教”,服务于阶层;之后是“择向而教”,服务于生活,或者叫服务于未来职业;如今,教育倡导“择性而教”,真正服务于学生,遵从其独特的个性,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这一改变,正是高考改革的方向——扩大学生选择空间,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介绍,除了高考改革,即将出台的高中课程方案也做了重大调整,方向之一正是为高中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过去,高中阶段学分中,公共必修课占到80.6%;新方案中,将降低必修学分,增加选修学分,使两者比例接近2∶1。
“有了选择的机会,增加了选择的空间,可是学生有没有选择的能力呢?”在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申屠永庆看来,下一步的教育改革应关注选择权的落实和选择力的培养。
这一观点与申继亮不谋而合。“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教育将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做好选择。这将成为每所高中学校,每名高中学生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他表示,在未来,学校要把“学生发展指导”作为新的办学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更好地做出选择。“教育部把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建设作为推进整个高中课程改革、推进高考改革的支撑性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教育部今年年底将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的相关文件,推动全国各地建立这样一个制度。”
据了解,论坛期间,首个全国性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正是意在探索、建立、推广适合我国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有效模式和评估系统,开展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认证,推动全国范围内的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和实践工作,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选择,美国纽约州库克大学教授、中国总校区终身校长黄天中建议,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生涯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学会规划和选择。“生涯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还应是一个育人体系。很多学校把生涯教育局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是不对的。这一教育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不能仅仅在选择考试科目、填报高考志愿时才启动。”(陈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