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公布,择校、选专业成为萦绕在考生和家长们心头的头等大事。近日,高校在我市的招生宣讲工作已经启动。参差不齐的大学、种类繁多的专业面前,考生们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抉择,因为这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联系到就业,笔者注意到了这几年层出不穷的怪现象:大学生进高校后挤破脑袋调专业、象牙塔学霸重返高中校园、名校毕业摆摊卖猪肉等。这些怪现象折射出择校择业与就业的不匹配,暴露出就业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参加高考的考生大多在18岁上下,这一阶段做职业规划确是关键时机。而考生职业规划的滞后,甚至是缺失,阻碍了高考与就业的通道。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教育改革,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仍是我国广大学子的真实写照。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考生,对社会缺乏认知,职业规划更是无从谈起。更可怕的是,不了解社会形势、不了解大学、不了解专业也就罢了,很多考生连自己都不了解,连起码的尊重自己兴趣的意识都没有。盲从的结果就是,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如同婴儿般开始睁眼看世界,当然,还有很多人直至毕业才恍然觉悟。
高考制度下的家长呢?有多少家长纯粹为“面子”将孩子送进名牌大学读其弱势专业?有多少脱离时代的家长自以为是地指挥着孩子的志愿填写?当然,还有一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高分手足无措,根本无力给孩子提供参考意见。
笔者认为,职业规划真的不能再迟于高考了!互联网时代,了解学校、专业及就业前景的渠道很多,然而并不意味着将职业规划问题抛给互联网就万事大吉。网络排名、网络调查、网络专家……甄别信息、判断选择绝非易事,有时还会让考生更加无所适从。为此,学校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笔者坚信,高中教育最大的成功不是做象牙塔的“传送带”,而是做“桃李”满天下的精英源。高中教育绝不能仅仅着眼于分数,更不能止于高考,职业规划教育同等重要。何不在各类高校前来招生之前,利用自身的资源集聚优势,邀请各界人士为学生做一次专业的职业规划讲座?哪怕只是为学生们创造一个与前几届师哥师姐交流的平台呢?尤其是对信息相对闭塞的乡镇生源而言,相比考高分,填志愿、找工作对他们或许真的更难。高考过后,这些迷茫的考生,能够信赖的依然是自己的老师,他们更需要老师亦师亦友的情谊,为他们的职业规划点上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