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筱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高考成绩尚未发布,很多考生和家长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填报志愿了。今年知分报志愿,填报志愿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天,所以未雨绸缪显得非常必要。然而,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做到理性客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朋友的女儿晓雨是我市一所省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她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希望将来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可晓雨的父母觉得还是金融行业将来就业好、挣钱多,双方的想法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引发了家庭矛盾。
而正在沈阳一所大学读大一的许同学也有着相似的苦恼。去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年下来,他觉得现在的学习生活根本不是他想要的,这让他感到茫然和困惑。
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大学生表示会另选专业。这样高比例数字的背后,折射的是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盲目与盲从。
事实上,高考志愿填报如果专业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状态,轻者产生厌学情绪,重者调换专业甚至退学,这样的例子并非个别。
究其原因,一方面,现在的高中生普遍自我目标缺失。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目的无非就是上名校、读热门专业,将来再找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却很少考虑自己的个体需求,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缺乏综合分析与权衡,对未来所学专业及职业特点更是搞不清楚;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功利心攀比心比较重,更多考虑的是,未来孩子将从事的职业其社会地位和收入等因素,于是往往会干预考生的选择,替孩子做主。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建议考生及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增强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意识虽然不能直接决定学生未来就业的好坏,但是将影响其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层次。它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帮助考生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院校与专业,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独立冷静地思考,懂得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自己的选择判断负责。
填报志愿合适与否,首先应该衡量考生的兴趣、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生填志愿时,面对众多专业,大部分人都很迷茫,这时关键要考虑的就是考生的兴趣和天赋能力,尽量使兴趣、天赋才能与专业相互靠拢,以利于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其次,在填报志愿时要清楚地了解所选择专业毕业后的就业出路,了解近几年这一专业的就业状况,社会对此专业的需求情况,所报学校和专业在国内和国际上所处的地位等等,做到有的放矢。有了这样的职业规划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给考生将来进入高校、步入社会留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