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567-088
通知公告:

我院2024招生已正式启动,名额有限,预报从速!

点击报名

免费获取简章

认真填写以下信息,免费邮寄招生简章!

申请人 *
联系电话 *
邮寄地址 *
身份证号 *
联系我们
在线报名

报名成功后,48小时内院校老师电话回访!点击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咨询专业老师为您解答疑问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大学的精神:教育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发布日期:2017-05-31 14:57:22

摘 要:读书求知,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在于你在哪里读大学,而是那求知不止的精神。

21世纪,大学如何处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名校怎么塑造精英?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习?5月23日,中信出版社主办 “大学的精神:教育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主题讲座。《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蒲实携新书《大学的精神》,《量子大唠嗑》的作者、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马兆远和大家一起分享名校学习的亲身经历与感受。

蒲实历时七年,通过实地探访,集中采访大学校长、学院领导、教授、大学学生等,追寻7所世界名校的魅力与品格、积淀与气质。报道集结成《大学的精神》一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读书求知,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在于你在哪里读大学,而是那求知不止的精神。

对斯坦福,蒲实说她感觉到一种跟她对大学的设想完全不同的氛围,很多接受采访的斯坦福本科生,说他们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自己的公司,成为一个企业家。他们都想在自己本科生这两到三年中,甚至在完成学业之前就辍学去开创自己的公司。斯坦福大学和当地这些企业资本、产业资本结合得非常紧密,几乎每一个大学的教授都会在企业担任顾问或者股东这样的职务,这是一个大学和资本结合非常紧密的一个地方。

正是因为对斯坦福的感受,在拜访哈佛的时候,她关注的不仅仅是哈佛的学生能够从哈佛学什么,或者哈佛怎么塑造精英这个问题,她更关心的是一个名校或者一个非常有权势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如何面对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在哈佛的学问完全是一种绅士贤人式的学问,所有关于古希腊的、关于拉丁语的,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多大应用价值语系的这些学问,都是这些人在探索。

在21世纪,学生如何看待大学外部世界的关系?

蒲实说,我们在探究大学起源的时候发现,文科可以说是大学的一个灵魂之一,但是到了90年代的时候,文科的衰退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不和科学结合,就很难让传统的文科科学获得地位。在这个时候所有人就觉得,大学的意义还在哪里?

就像哈佛大学90年代的校长提出,大学不是要做一个独立的学术象牙塔,而是要获得社会的承认,如果社会不认可我们,大学又如何存在下去,这是他在90年代提出的疑问。

蒲实讲述了一个在哈佛读博士朋友的故事,哈佛近几年一直在争论一个问题,叫做学分贬值,因为发现60%到70%的哈佛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都是以全A的成绩在哈佛毕业,所以很多人认为,哈佛的学位已经不值钱了,因为它的学分已经不值钱了,这是21世纪大学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终身学习成为机会

说到终身学习,马兆远从人工智能方面分析了终身学习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取代了人类,人类应该去取代新的工作,终身学习这个事情就变成了一个机会,今天的很多大学,似乎更着急的是把学生撵出去。

蒲实认为在不同阶段都有一种回到大学里的冲动,哪怕四五十岁的时候也会有,这可能是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

顺着自己的兴趣点去探究

蒲实讲述自己本身职业就是写字,没有太多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她分享了在哈佛采访了《深红》校报主编时的故事,哈佛其实是没有新闻系的,这个主编靠着自己的努力追求校园新闻的真相最终成为了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她告诉现场的同学们如果作为新闻这个职业,可能去实地调查,去做某一件事情,顺着自己的兴趣点不停地去深究,这种深究可能是无止境的,你可能会花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去深究,这才会是你真正作品的来源。

马兆远说大学应该是创造一个你跟别人更多交往的地方,书上的信息可能过于单纯或者固化,更多要培养的能力是和别人交往的能力,而且书上的这些东西很快会被人工智能或者计算机学到,另外一个学习的方法很重要就是聊天,这也是回到今天的主题,大学精神。牛津给他一个重要的训练就是在各种场合下,跟各种不同专业的人聊天,会迅速掌握他所了解那个领域里最重要的东西。(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春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