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6日18时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PISA 2015测试结果。在最新出炉的PISA报告中,新加坡学生力压群雄,整体表现获得2015年PISA测试的第一。
在最新一轮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2015中,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B-S-J-G,China)位居总分第十。日本、爱沙尼亚、中国台北、芬兰、中国澳门、加拿大、越南、中国香港分居二至十位。
测试结果如图↓↓↓
▲蓝色部分代表科学项目,黄色代表阅读项目,红色代表数学项目
PISA2015的测试对象为72个国家和地区的54万名15岁学生,测试内容包括阅读、数学以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科学对于如今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愈发重要,此次PISA2015将重点关注学生的科学能力。
自2006年以来,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中小学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上升了20%左右,但在72个国家与地区中,只有12个国家与地区的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科学表现有了提高,其中包括了高表现的教育体系如新加坡和中国澳门,以及低表现的教育体系如秘鲁和哥伦比亚。
“十年来的科学突破并没有转化为学生在学校的科学高表现。”经合组织(OECD)秘书长安吉尔·葛利亚(Angel Gurría)说,“每个国家都有提升的空间,即使是表现最佳的哪些国家。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教育不平等问题依然严重、性别差异巨大、亟需促进的包容性增长问题,这些问题都必须得到妥善解决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最好的教育。”
在所有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在PISA的科学能力测试部分表现出了最高水平(新加坡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获得如此表现)。在OECD国家,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达不到基线水平,只有在加拿大、爱沙尼亚、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新加坡以及越南这些国家与地区,有超过9成的学生掌握了每名学生在离校后应该习得知识的基本水平。
这些结果提醒了所有参加测试的所有经合组织(OECD)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面对联合国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实现“包容和公平的高质量教育并促进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机会”的要求所需要面对的挑战。
报告还分享了成功国家的政策经验:对所有学生的普遍预期高;十分注重教学质量;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校提供支持资源;制订相关的长期战略。
加拿大、丹麦、爱沙尼亚、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在教育输出的卓越性与公平性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很多国家提升了公平性,尤其是美国。不过在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芬兰、希腊、匈牙利、新西兰以及斯洛伐克共和国,达到最高表现水平的学生数量下降,低水平表现学生数量上升。
“更好地实现教育平等不只是关乎社会公正,还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凝聚力提供了重要帮助。”葛利亚先生补充道。
2015PISA报告还指出,在庞大的信息流以及快速变化中,如今每个人都必须“像科学家一般去思考”: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理解随着时间推移,并伴随着新发现的诞生,人们对于自然力量以及科学的能力所及和局限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科学“真相”也会不断刷新改变。
其他关键发现包括:
性别差异
●在所有测试项目中,相比阅读和数学,科学测试中的性别差异更小。但平均而言,33个国家和地区中,男生在最高表现学生中的比例还是比女生要高。芬兰是唯一一个女生的科学表现比男生更好的国家。
●报告中四分之一的学生称他们希望今后的工作能和科学相关,但男女生的选择差异很大:女生更想选择卫生部门的工作,而男生更想成为信息通讯专家、科学家或是工程师。
教育公平
●加拿大、丹麦、爱沙尼亚、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在教育公平与教育表现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平。
●家境更困难的学生成为低表现者的可能性相比家境富裕的学生翻了三倍,移民的学生成为低表现者的可能性比非移民学生高了一倍。
●在移民学生数量众多的国家里,在评估了全校学生的社会经济水平后得出结论,在移民学生集中的学校上学和家境贫穷的学生的学习表现没有关系。
学生在阅读和数学项目的表现
●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平均有20%的学生没有达到基本阅读水平。这个比例变化自从2009年以来保持了稳定。
●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相比2009年,2015年PISA测试中男女表现差异减少了12分,男生取得了明显进步。尤其是在最高表现水平的学生中,男生数量增加;女生退步主要表现在最差水平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
●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中国香港、中国台北和新加坡的学生在数学项目中相比其他国家与地区表现最为优异。
学校表现
●相比学校硬件和教学师资、学生的科学表现和今后想要从事与科学相关的工作的期望程度与学生在学校花费多长时间学习科学以及科学在学校是如何被教授的更为相关。
●在权衡了学校与学生的社会经济水平后发现,大型学校的学生在科学项目上得分更高,也更希望将来从事与科学相关的工作。但是小型学校的学生在科学课上的课堂纪律更佳,更鲜有上课迟到、逃课的迹象。
●相比2009年,2015年有30个国家和地区让学生留级的使用下降;只有五个国家的让学生留级的使用率上升。在哥斯达黎加、发过、印度尼西亚、拉脱维亚、中国澳门、马耳他、墨西哥和突尼斯,让学生留级的使用率下降了10%。
据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消息,按照教育部部署,我国选取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4个省(市)正式参加由OECD组织实施的PISA 2015测试。国家中心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收集抽样信息,上报9178所学校约145万名符合要求的15岁学生,国际承包商完成了样本学校抽取,国家中心完成学生和教师样本抽取。
2015年4月10日至11日,来自4个省(市)268所学校的1万多名学生在各自学校通过计算机考试模式顺利完成了PISA 2015正式测试和调查问卷;268所学校的负责人和6400余名教师完成了在线调查问卷。参加学生普遍反映PISA测试着重考查综合能力,素材丰富有趣、内容贴近现实生活、题型灵活多样、机考方式新颖等。
PISA 2015测试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测试将为充分展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提供国际舞台,同时也为我国改进和完善现行教育政策,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借鉴。
PISA排名为何出现如此大幅下降?
此前两次在PISA测试中名列前茅的中国为何会在2015年的测试中遭遇“滑铁卢”?在熊丙奇看来,上海此前能够取得PISA测试的第一名离不开上海市政府、当地教育部门、学校以及学生老师的高度重视,在前期准备方面也很充分。但是在2015年由于北京、江苏、广东多个地区同时参加,如果各地区重视程度不同或者准备不充分就很难形成合力。
“坦白来说,像参加测试这样的事情很多学校其实并不关心,因为在学校看来这并不能提高学生中高考的成绩。”熊丙奇介绍,“举个简单例子,三个公司分开搞比赛可能成绩都很好,但是合在一起比赛,可能因为不太重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反而出现下滑。”
为什么2015年的测试成绩没那么好了?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陆璟研究员看来,首先是因为样本不同。中国四省人口共2.3亿人,大约是上海人口的10倍,因此素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困难更大一些。四省15岁学生中城市学生占47%,而上海城市学生占86%,样本构成是不同的,取得现在的成绩已属不易。二是要看具体数据,其实第二名和第十名成绩差距并不大。三是真正代表一个国家(地区)未来竞争力的是高水平学生的比例,中国四省在科学、数学、阅读三个领域至少有一个领域达到高水平的学生占27.7%,也就是说四个学生里有一个是高水平的,这一比例仅次于新加坡、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
对此,储朝晖认为,PISA测试排名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在参加测试前准备工作充足、学生的筛选、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其它地区的加入使得各地区的差异性显现出来。所以前两次上海的测试只是针对上海一个“点”,15年的测试属于一个更大的“面”,这有助于更加全面的反映真实的状况,但绝不能依据这个事实得出我们的教育退步了的结论。
上海成绩稳定,越南为什么亮眼?
PISA2015测试结果中,新加坡学生力压群雄,数学、阅读、科学三项均获得2015年PISA测试的第一名,上海是不是不如新加坡了?对此陆璟认为,PISA历年成绩大致是可比的。PISA2015的数学和阅读试题是历年的连接试题,和上海学生以前做过的试题是一样的。上海PISA 2012数学成绩613分,阅读成绩570分,比这次新加坡的成绩(数学564分,阅读535分)要高出很多。PISA2015的主要领域是科学,因此科学是以新题为主,上海在PISA 2009和PISA 2012的成绩分别是575分和580分,说明上海学生的科学成绩是比较稳定的,并且也都高于本轮新加坡科学夺冠的成绩(556分)。
而对于越南仔此次测试中的表现,陆璟分析,首先越南抗逆学生比例是所有国家(地区)中最高的,达75.5%;说明越南绝大多数社经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其次,还要看这个国家(地区)参加PISA学生的人口覆盖率,越南参加PISA测试的学生仅占15岁学生人口的49%。另外,越南在科学、数学和阅读三个领域达到高水平的学生只有12%,显著低于OECD平均水平,OECD平均是15.3%。
专家:PISA测试只能作为参考
PISA测试主要涉及数学、科学、阅读三方面,由学生通过计算机考试模式进行正式测试和调查问卷完成调查。在采访中熊丙奇坦言:这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知识测试,并不能反映出除了知识之外的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所以PISA测试并不能反映中国基础教育的进步或者退步,不能成为评价中国教育好坏的标准。“在2009年和2012年PISA测试获得第一名的时候我就说这并不值得中国感到骄傲,现在出现下滑我也不感到奇怪,用PISA测试作为评价中国基础教育的标准并不能反映出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这个评价体系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不相符。”
“这个结果显现出中国不同地区学校教育现状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当地的教育生态,不同区域间的差距纵向的显示出不同地域的中国教育的现状。”储朝晖分析。“总体来说PISA测试和其它测试一样,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可以作为唯一标准的测试,其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不能迷信PISA测试。”
中国教育行政化和应试化问题更值得关注
相比于PISA测试,熊丙奇认为,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过于的重视知识教育以及知识教育带来的应试化问题。所以目前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淡化应试教育,更加关注学生除了知识教育之外的人格和身心发展,但是在学生减负的问题上,在2012年PISA排名出炉后,熊丙奇就曾指出:中国学生把全部精力用到了学习上,甚至不惜付出缺乏睡眠、体质下降的代价!然而在三年后的今天,他依旧坦言:学生的课业压力并没有减少,学而思等培训机构依然火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也认为:上海在测试中取得的成绩建立在“高强度、长时间”的基础上。“上海学生每周作业时间平均为13.8小时,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7小时,是香港、澳门、台北的两倍多,是韩国、芬兰、捷克的四倍多。加上校外辅导和私人家教,校外学习时间平均为17小时左右,远远高于OECD的平均值7.8小时。传统的偏见认为儒教文化圈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都一样,但事实上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竞争强度已经大幅低于上海。”
在熊丙奇看来,此次多个地区参加PISA测试,成绩出现大幅下滑恰恰反映出中国应试教育的现实问题:第一是行政化,即行政领导重视一件事,这件事就能做好;第二是应试化,即学生需要考试的科目成绩普遍很高,但是非考试科目往往被忽视。
“由于PISA测试有行政化和应试化的影响,和教育部门以及学生、老师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所以没有办法反映出中国学生真实的状态。”熊丙奇介绍,“中国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只要教育部门、学生老师重视肯定会在某项测试中获得很好的名次,但这并不是中国的优势,反而当前的问题是太过于强调排名和分数,所以现在我们应该从关注知识教育走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其它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来源:根据京城教育圈、搜狐智见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