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24:00
出现漏填、错填志愿或无效志愿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漏填批次、院校或专业志愿。考生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本应填报多个批次、多个院校、多个专业的志愿,但在填报过程中漏填了部分批次、院校和专业志愿。
(2)填错院校批次位置。如把属于第一批的志愿填到第二批志愿栏,或把属于第二批的志愿填到了第一批志愿栏,都属于无效志愿。
(3)填错院校代号。院校代号和院校名称是一一对应的,考生志愿信息按院校代号录入,填错了院校代号就等于填错了院校。
(4)用往年资料或招生材料上的院校代号填报今年的志愿。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不是一成不变的,考生填报的院校及专业代号一定要以当年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5)科类填报错误。招生计划分文史、理工、艺术、体育科类,考生要根据自己考试科类查阅招生计划,选报志愿。文史考生如果根据理工招生计划填报志愿,理工考生如果根据文史招生计划填报志愿,都是错误志愿。
(6)生源范围和招生对象填错。
对于各位学子来说,高考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但是对于高考后填志愿是极其重要的。选择志愿就必须慎之又慎。那么,如何选择志愿?选择志愿分为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两部分。
方法/步骤
1、选专业还是选学校?
在优先选学校或优先选专业的问题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一般来说一类院校挑名气,二类院校重专业。填志愿时候你要根据你的分数,意向以及就业人生规划来填报志愿,但是只重视学校不重视专业或者只重视专业都是不可取的。
2、学校怎么样选择?
要了解综合类、文史类、理工类、医药类等各类院校的特点,一般来说综合类学校实力强些,其他类学校专业性强些。同时综合性院校校园面积较大,环境优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如清华大学,学校规模大而且漂亮,而专业性院校专业类型较少面积较小,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考察一所学校的实力,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院士以及各类著名学者的数量;博士生导师的数量;重点学科的数量,重点学科越多,说明办学水平越高;学校建立的时间;学校的位置,越发达地方录取分数越高,填报人数越多,一些位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而那些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远的高校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
3、专业怎么样选择?
专业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前景来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对未来学习以及工作非常有好处。同时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做到"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两者兼顾。不要过于重视热门专业,有些热门专业不一定就业好,如英语;现在的"冷门"不等于将来是"冷门",现在的"热门"也不等于今后也是"热门"。
如何按分选择学校和专业?
1、找到你高考年份的成绩5分段统计表,从5分表上找到你高考成绩所处在的位置,如在2012年某人在湖南省高考取得的分数为591分,从5分表上找到其位置大概是5300名左右。
2、找到高考前一年的成绩5分段统计表,根据你高考当年5分表所处于的位置,从高考前一年的成绩5分统计表找到你在前一年高考大概能是多少分。如某人找到2011年湖南省5分段统计表,他在2012年5分段统计表所处为5300名,在2011年5分段统计表中找到5300名,其在2011年5分段所对应的分数为618分。
3、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知道你所得到的分数在高考前一年是什么水平,然后挑选你所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找到其高考前一年所喜爱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录取分数线,看看是否能够达到所规定分数线。
4、按照此方法,找到你当年高考分数在高考前两年的水平。
5、综合选择
4、如何把握志愿梯度?
对于第一学校志愿往往选取比你所得分数稍高的但有录取可能的学校,搏一搏。第二第三志愿按照你所得分数填报,第四第五志愿作为保底。
第一专业志愿应填报录取分数相对较高、符合自身兴趣和比较热门的专业,而第二、三专业的志愿则应该填报一些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你以选学校为主,可以选允许调剂;但是不建议为了上名校而允许调剂,调剂一般是调剂到冷门就业前景不好专业。
1.了解专业内涵
了解专业内涵。第一,可以将自己最没兴趣甚至厌烦的专业淘汰掉。第二,可避免或减少凭想当然、望文生义填报志愿所带来的后悔与无奈。第三,录取后,有助于根据自己的兴趣学的更好、更深。第四,可以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2.上“专门院校”读“主体专业”
(1)上专门院校。不同的学校对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按照国家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共分为理工类和文史类两个大类,11个学科门类,71个类别,250多个专业,如果再加上专业方向,共有700个以上,以及艺术类和体育类等都有专门的院校。理工类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4个学科门类。文史类又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并且还可以细分出多个专业门类。比如:学理工类专业就应该上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理工类专业见长的学校。学文史类专业就应该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文史类专业见长的学校。艺术类专业就应该上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类专业见长的学校。同样,体育类专业就应该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体育类专业见长的学校。
(2)读主体专业。各综合性大学以及准综合性大学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主体专业并且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相当强劲。比如:学生物学就应该上清华大学而不是中国人民大学;学设计就应该上中央美术学院而不是中国农业大学;同样学语言类就应该上北京外国语大学而不是北京体育大学,学体育类就应该上北京体育大学而不是其他专业见长的学校。
因此,考生首先得仔细定位自己该向文史类还是理工类等方面发展,然后选择各大科类的专门院校,最后再选择各大专门院校的主体专业。
3.“冷门专业”“热门专业”与就业率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冷门专业?简单说,就是那些社会上不怎么能运用到,就业岗位相对比较少的专业。比如:资产评估、注册会计师方向、注册税务师方向、工程造价、网络执法、学前教育等。
什么是热门专业?简单说,就是那些社会上常用的,就业岗位相对比较多的专业。比如;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等。生物技术类: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资源科学等。现代医药类: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等。汽车类: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物流类: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等。新材料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环境能源类:核工程与核技术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管理类: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法律类: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商业法、国际商法等。营销类:市场营销、营销策划等。
什么是就业率?就业率一般是指城镇户口情况下,有工作的人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而冷热门专业的就业率是指就业岗位与专业人数之间的比率。因此,我们大体可以得出冷热门专业的就业率公式:就业率=就业岗位/专业人数。
由于就业岗位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报热门专业的考生却不断增加,大大超过了就业岗位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了大量“热门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反而很多“冷门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却相当的高,有的岗位甚至严重缺乏专门人才。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冷门专业就业率>热门专业就业率。不过,并不是所有冷热门专业都如此。冷门专业虽然比较冷门,但他的出现必有存在的社会需求性。因此,考生必须认真的思考自己适合学习什么样的专业,而不要一味的扎堆热门专业,有可能会得不偿失。
选择专业是填报志愿的重中之重,必须慎之又慎的对待,认真思考和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高考志愿填报:怎样选择目标院校? 考生定位很重要 三条原则要注意,具体请看:
第一,估分有偏差,方案需考量。
根据这些 年来,我们掌握的各地的情况,以及经过我们自身手上辅导过的考生,凡是估分的,不管你是考前估还是考后估,都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如果说这个估分能够掌握在五分之内,就是这个偏差能够缩小大五分之内,这个准确率已经是非常高的了,而多数情况下,这个偏差都在十分、甚至二十分,甚至是更高。
就说明考前估分报志愿也好,还是考后估分报志愿也好,都面临着一个考生的定位问题。
那么即使考后知分报志愿的省份,也并不是那么地轻松,因为考后出分报志愿,一是时间紧,考生要在三五天之内,来设计这个方案,这个根本来不及反应,志愿容易形成夹生饭,甚至出现重大失误。二是知分填报志愿,容易出现志愿扎堆,尤其是高分考生的扎堆情况,所以说即使是出分报志愿,你也要进行提前准备。提前进行 志愿的设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管你是估分报还是出分报,都要事先对考生进行一个基本的定位。并且根据这个定位,进行方案的初步设计和前期的准备。那么考生怎么样进行科学定位呢?一是掌握一个区间,就是考生分数加减二十分,掌握在四十分的分数区间内。
比方说一个考生正常估分是580分,那么往上波动,你增加两个分段,可以到600分,往下波动,再下降两个分段,可以是560分,就是从最低分到最高分,掌握到40分之间的这么一个区间。按照这样的一个分数区间来考虑,考生的志愿并进行院校的组合。
一般来讲,能够消失掉估分带来的偏差,就是能把这个风险能够消化在方案自身中。这是掌握的一条原则。
第二,区分考生类型。
成绩比较稳定、心理素质比较好的考生。可以根据一模成绩来设计前期方案的基本组合。可以说像这样的考生,它高考,一般情况下,都能够正常发挥。一模往往是各地组织比较严密、重视程度比较高的一次考试。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验考生的真实水平,如果我们以一模成绩作为志愿填报的一个基本参考,那么成绩比较 稳定,心里状况比较好的考生,未来高考,如果正常发挥的时候,基本上能够保持一模的成果。
成绩不稳定、心理素质不太好的考生,可以依据一模、二模、其期末三次成绩,进行折合。那这条原则他是适合于考前估分的这些省市。那么我这些年来在北京指导考生,一般的有条件的家长,都要求和考生见一次面,起码得见一次面。主要是,通过和考生的见面,面对面地聊一聊,从而掌握这个考生的基本情况和状态。那么这 个对考生基本的了解,不光是一个考前状态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对考生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看他目前的这个情况,未来的高考能够发挥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往上走,还是往下来。那么我们给这个考生定位的时候,大致能够心里有数,他的基本出发点是在这里。
所以说,区分考生类型,非常重要。这是第二条原则。
第三,考后知分填报的省份,可以采取以下的两种方法进行志愿前期准备:
一要根据考前几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志愿初步设计。
二要在高考以后,及时估分,进行志愿的近距离调整,等出分以后,再进行一个正式的修正。
进行目标院校的判定,目前就全国范围来讲,大致有四至五种,可以利用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它适用于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区域,或者说适用于不同的人群,那么这些方法也是各有千秋,关键是看我们手中的资料和你平时掌握的程度。
第一、类比法。
类比法,这个方法适合于所有考生,所谓的类比法就是确定考生目前所在的高中,是哪一类型的学校,你比如说是省级的示范校还是市级的示范校,是省重点高中,还是一般普通高中,那么你所在的这个地区在这个市,在全省和全市他处再一个什么水平,那么这个高中,它的全省范围来讲,又处再一个什么层位。
主要体现在:
1、近年来,你说在的学校,应届毕业生一本录取率、上线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三年前入校时,就是到这个高中读书时,你所在的这所高中在当地招生的情况和前后几年的情况对比,有没有大的变化,比方说在生源范围上。
2、第二个你在最近的几次大考中,能够进入前72%,一般认为你走一本是有希望的。同理,如果地掌握了母校的这些数据和信息,就很容易通过上一级学生被录取的情况,反推活类比出你可能报考的学校。
第二、排名法。
排名法适合于考前或者是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省份。排名法,尤其目前在北京、天津、等地市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而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则不怎么使用,即使是省考院,公布了一分一段人数的省份,人们往往也不习惯于用这种方法来填报志愿。道理很简单,传统的排名方法,在考生人数较少,属地招生院校较多,而多数考生 又不愿到外地上学的情况下,最简单可行。而在考生人数较多,院校选择范围相对分散的省市,排名法则变得不易操作,或者是比较模糊起来。
而这种方法,关键是由什么样的水平的人,什么样的基础的人,来使用、来操作的。所以我对大家的建议是,全市前一千名的考生,尽可能使用排名,我在博客上主张是500-800,这里我给你放大一下范围,前一千名的考生,你尽可以使用排名。
第一,一千名靠后的考生要慎用,我说的是慎重的“慎”。
第二,使用排名要结合考试人数和招生计划,利用排名和预估批次控制陷比较科学,也比较可取。就是要结合考试人数和招生计划,利用排名来预估批次控制线。一般来说,比较科学也是可取的一种做法。比如说,北京市某个区,得出的一本线是480分,一本线通常来,对应的排名到理科对应的就是1.9万名左右大致这样的一个排名情况。
第三,使用排名要和今年招生计划相结合,尽可能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各招生院校的招生人数进行累加,并把累计人数与排名的名次进行对照分析。
计算考生排名,涉及两个步骤,除了目前网上热议的几个方法以外,这里我再推荐另外的几个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第一个方法:平均分推算法
第一步,测算考生的高考成绩,平均分推算法,就是用平均分推算法来测算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刚才我们一开始说了,你不管用什么方法,来选择院校,首先要进行考生定位。那么北京市是考前估分的,我建议你参考使用一下,平均分的推算法来测定一下考生本人的成绩。
第二步, 测算考生在全市的位次,常数排名推断法,就是用常数排名推断法来测算考生在全市的位次。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分析三年以来,本校考生的校排名,与这个学校在全市排名的一个关系,得到一个校排名。亦是校名子与考区内,我们所说的考区就是北京市,在整个考区内名次的一个大致的常数,假设这个常数可以用C来表示,那么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时候,就是C=M/N,其中M为考区名次,N为校名词,那么考区名词除以校名次,就得到这个常数C。然后,你再把握考生自己在学校的名次,这个名次与这个常数C相乘,就是自己在考区内的一个大致的排名。比方说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得到的大致常数是C=4,假如该校某个考生经多次考试,确认在校内的排名为23,然后将自己的名次乘以4,那么这个考生在考区内,也就是整个北京市的大致排名则为92。这个方法,也比较简单。
第二个方法:人数累加排名对照法
这个方法就是将各高校往年录取的人数,按分段分布相加,这个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北京市的大厚本儿,包括天津等等,你发下来以后,就是一个分布的原始数据的公布,那么你以高校为单位,按照他这个原始分布的状况,进行累加,再对照自己的估分,就会得出你全市的名次。通过考生自身的定位来预测你在全市大致的一个排名的位次,那么出了这些结果以后,以后最终的目的,就是如何检索出你所报考的学校,必须有第三步,那么接下来第三步就是利用排名找到合适院校,那么我们再说一个方法,就是学校往年分数座次表法。
基本的办法就是把一个高考近三年以来的平均分,进行一个再平均。然后,按照各个学校,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假设北京大学排第一,清华大学排第二,北京理工排第三,北航排第四,假设你按这么一个顺序,那么这个顺序我是随便举例的,那么你这个为此具体怎么来设置,一定是根据这个学校近三年以来,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来 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序的
第三个方法:线差法
线差法适合于所有填报志愿的省份,也就是说不管你是考前估考后估还考后出分报,所有的省份,只要你吃透了这个方法的真正的内涵,同时把一些相关的其他因素能够过滤掉,那么这个方法是通用的。
线差法就是以所在的分析控制线为参照物,分别计算考生报考分差和院校录取分差,我们把考生分差比作腿长,院校分差视作门槛,只要考生腿长大于院校门槛,则可以被列为可选择的院校范围。打个比方说,攀登高峰必须知道海拔高度,那是高山的绝对高度。选报高效,需知批拔高度,那是院校的真实门槛,高效批拔高度,构 成高校录取门槛,考生批拔高度PK高校批拔高度,便可轻松录取了。
因此,考生对目标高校的烦琐筛选,可以简化为对考生批拔高度大于高校批拔高度基本公式的轻松运用。所谓的院校的批拔高度,就是某高校录取分数高出当年本省同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分值,也就是说高校录取分减批次录取控制线,等于高效批拔高度。
所以说在院校选择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了解学校的门槛高低,以及自己的高考成绩腿长能否够得上目标院校的这个门槛,即考试批拔高度大于高校的批拔高度。
那么这里我们使用的是控制分数线也就是说通常所说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重点线,或者是二本线等等的,这些省级教育招生部门。为了既能保证各批次招生计划的完成,又能保证各批次的录取质量,一般按照大于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一般是120%的 比例,为各批次确定了一个最低的高考分数线。他是衡量考生有无资格参与各批次录取的基本尺度,是高考录取的生死线,只有高考测同分,也就是说高考实考分,加上你的政策照顾分,他的总和就是高考特征分,高考特征分,达到或超过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才有可能被该批次的院校投档、筛选、挑选、否则你就与该 批次录取的院校无缘了。
那么这条分数线具有以下的重要特征:
第一他是一省范围内,同批次、同科类、所有上线考生统一竞争的起跑线。又是不同高校之间比较生源质量和录取分数高低的一个尺度。
第二,它是全省文理考生群体,总体考试水平的一个标志,以这个大范围的高考分数来建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通性和相对稳定性,能够有效地过滤掉特殊性和偶然性。
第三,虽然由于受试题难度,考生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分数线,每年都有所不同,但是就多数省份的多数年份而言,一省市内多数年份的控制线基本稳定,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区分。
使用这个分差有这么几个特殊的情况,需要关注。
第一个是关于数据的截取年份。考虑到招生大小年的因素和影响计算高校的批拔高度时,起码要使用三年以上的平均值。
第二,关于最低分和平均分,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省份公布的分数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投档最低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等等。
第三,关于院校招生的大小年。招生大小年,是由于报考人数乎多乎少而引起的,而报考人数的多少,是由上一年录取分数的高低所吸引而造成的,这种招生院校的分数波动现象,几乎很普遍。
第四个方法:“五三黄金线差”理论
考试特有方法体系支撑的“五三黄金线差”理论,就是对高校录取分数,特别规律的一种揭示。
正如以上我们所说的,线 差法、涉及不同年度的数据如何使用,招生大小年如何规避,以及到底使用最低分还是平均分等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给考生和家长带来的困惑。我们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成功地创立了“五三黄金线差”,简称“黄金线差”他是以一省历年招生录取数据为依据,根据统计学、概率论的相关原理,对其进行全面 详细的分析以后,总结概括出的一种全新科学、实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既以黄金分割线差为核心的指标体系,用这种方法,对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进行估测。其预测的成功率,可达99%以上。不仅是对本省招生办通编的高考指导用书的必要补充,更是广大考生快速筛选目标院校的必备工具。
利用这个工具,填报高考志愿,可以达到方便快捷、事半功倍的这样一种效果。简单来说,“五三黄金线差”就是对最低分和最高分之间的分数区间,进行黄金分割,以黄金点位的分数来计算分差,就是既不适用最低分,也不使用平均分,而是对这个分数区间进行黄金分割。以分割点位的分数来计算分差。这是它的一个基本产生的原理。
然后再以计算出的黄金线差,反推到近三年,或更多年份,以检验其数据的有效性。那么计算公式,为当年参考报考线差,加上以往各年度最低录取控制线,减掉同年度院校最低录取最低分,那么每一个年度都会得出一个误差值,根据这个误差值来判断,有没有招生大小年现象,根据这个误差值来修正“黄金线差”。
那么作为一个理论成果,我们几年以来在不同的城市进行推广使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按照这一理论体系,编写的这个高考分数线,分省地方版也普遍受到广大考生家长的欢迎。目前这本书,不用做什么宣传,只是依靠家长的口口相传,其受众面,已相当可观。那么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位家长,前一段给编辑部打电话说,根据 你们计算的分差预测录取分,既不浪费过度的分数,又有一定得分数余量,很好使,很管用,简直是太神气了。
其实类似这位家长发出如此感叹了,是很多的,因此我们说,根据黄金点位分数计算出来的黄金分差其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
“黄金线差”在实际运用中的普遍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黄金线差”科学解决了不同高校招生的相互比较的问题。无论哪一所院校,无论最低录取分是多少,无论录取分数区间是多大,我们都以该校录取分数区间的五三点位,作为分析比较的基本点位,利用黄金点位分数和相关批次控制线之差,顺利解决了在同一年度内,各院校录取数据不可比的问题。
第二,“黄金线差”,有效解决了,不同年份之间,录取分数不可比的问题,尽管各省市,每年统一批次的控制分数线不一样。但只要计算出,五三黄金点位的分数与同年相应批次的控制线之差,无论何年度、无论何院校,无论控制线走高还是走低,也无论录取区间有多大,都可以用“黄金线差”这个指标去度量、去比较、去分 析。
第三,“黄金线差”较好地解决了,考生成绩与招生院校分数不可比的问题,预见性的找到了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点。我们可以这样直观地去理解。既要向比较有把握的,被某所高校录取,而在专业选择上又有较大回旋余地,考生得分数,应该达到该校的录取分数区间,自下而上五分之三的位置,也就是说报考分差要略大于或等 于“黄金分差”。
第四,“黄金分差”在考生投入与产出比上实现了最大优化。首先按黄金点位分数去报考,就能有效规避风险,掌握较高的胜算概率,因为在报考这个环节上,考生最关心的是能否被录取。或者不要被他人挤下来,其实按照一般的情况而言,这个点位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他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找到的一个黄金点位。那么 低于这个点位,录取概率会大大降低,风险程度就要加大,那么高于这个点位,可能要浪费一些分数,不如另外选一所更好一点的学校。
这个需要我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个“五三黄金线差”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一种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出“黄金线差”这个核心指标以外,还包括往年第一志愿平均投出率,往年平均分数优势变化率,历年录取误差值,以及第一志愿百分之的调档线等等。
其中往年第一志愿平均投出率,是往年若干年一志愿投出率的加权平均值,一志愿投档率是院校第一志愿投档人数以实际录取人数或者是招生计划人数的一个比值,主要用于判断院校能否在第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这是我们观察院校报考热度,或者说是人气指数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过这样的一个指标,我们将各个批次的所有招生院校,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是以往多数年份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一次投档,即可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
二是往年多数年份,第一志愿生源不足,需要征集志愿或通过补录,才能完成招生任务的院校。
另 外一个分数指标是往年平均分数,优势变化率,那么这个指标是衡量和评估,考生分数优势大小的一个指标,考生分数分布的密度,不仅影响分数区间的大小,也直接关系报考的难度问题,一般来说,分数区间小,考生人数多,考生密度大的院校,要比分数区间大,考生人数少,考生密度小的院校相对容易一些,报考的风险因 素要小得多,这也和人口分布密度一样,你比方说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指标是历年录取误差,这个指标刚才已经简单地提到了,就是通过今年的报考线差,反推这三年或者是五年,用它加上这个年度的批次控制线,减掉最低分,出来一个差值,就是验证今年这个参考线差,近几年来他的偏离程度有多大?通过这个指标来调节报考线差。
第五个方法:难度系数法
这个方法很简单,一般用来解决专业选择的问题,解决无论考生或者是家长,在志愿选择上,历来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凭自己的分数,应当选择哪一所大学才能进得去,二是报考什么样的专业确保被录取。即不仅要走得了,而且还要走得好。
综合以上分析和介绍,我们可以说,报考线差和难度系数,看成一堆卵生姐妹,是科学解决志愿填报难题的两把金钥匙。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三方博弈,决定胜负,不仅取决于考生本人,更取决于具有同等水平的考生群体怎么报,依据任何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考生与院校匹配分数或者是分差,都是静态 的,没有考虑第三方的因素,而考生个体之上的考题群体的填报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切皆因考生群体的不同报法而变化,因此在使用任何一种方法,测算目标院校时,还要根据不同院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比如你院校的地理位置,此处行应类型,在全国的知名度,以及当年考生的选择心理等,进行综合研判,全面 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难考仅仅意味着录取分数比较高,并不意味着学科实力比较强。如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理工大学,但由于地理位置较差,录取分数都不高。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大学比较适合想上好学校但分数不够的考生报考。其实每一批志愿都有这样的大学,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一般而言,离自己所在地较远,地理位置较偏的大学,与同水平的大学相比,录取分数会低一些。
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人文学的实力处于无人能敌的地位,社会科学的实力虽不及人文那般不可动撼,但无疑也是全国最强的。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去年《泰吾士报》将其在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列为17,极大地增加了吸引力。全国每年30多名文科状元几乎全部流入北大.
老牌的文科强校,是建国后中央重点建设的文科大学,社会科学实力仅次于北京大学,尤其以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见长。
近几年逐渐加强了社会科学的建设,尤其是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搞得很红火,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之一。最后还加上一点现期的政治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就是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因此更具吸引力。
南方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综合实力、人文学实力、社会科学实力在南方均位居第一。
应该算是老牌文科强校,理科也很强,经常跟南京大学争高下。
华中第一流名校,文科实力全国也算很高的。
显然啦,民国四大名校、中国十大名校,实力自然强悍!
自从合并杭州大学以来,文科实力日增,且又是老牌的理工科名校,再加上地处杭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声誉很高,虽然文科实力并没有理科那么强。
师范院校的王牌,文科很有优势,非师范专业也很多且很强.
在北京名气很大的一所大学,号称“小北大”。听说经济学类专业很厉害.
在志愿填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以分数为依据,来简单地对应所报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还应考虑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和地域、院校、专业意向等诸多因素,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做出对院校和专业的选择。
当然,分数是志愿填报需要考虑的一系列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考生和家长急切的关注这个问题也在情理之中。那么,如何以分数为参照来选择院校和专业呢?
一.选择院校和专业,须以“相对分”为参照
为了便于理解和比照,这里首先提出了一个“相对分”的概念。这里所说的“相对分”,是指考生高考总分或高校录取最低分高出当年“省控线”的分数。
那么,什么是“省控线”呢?
所谓“省控线”,简单地说就是省级招生部门根据招生计划数和考生分数,按一定比例划定的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因此,“省控线”又叫“批次线”。比如一本批次线、二本批次线、专科批次线等。一本批次线、二本批次线、专科批次线又可以分别简称为一本线、二本线、专科线,其他各批次线均可以相应地这样简称。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考生高考总分,没有考虑加分因素。至于加分是否纳入高考总分,须结合具体高校的录取规则来考虑。
至于录取最低分,既包括学校录取分,也包括专业录取分。因为,我们在填报志愿选择院校时,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专业。也就是说,我们填报志愿,既要参照学校录取分,又要参照专业录取分。因此,将录取最低分细分为学校录取最低分和专业录取最低分是必要的。
为了便于表述,这里把学校录取最低分和专业录取最低分高出当年“省控线”的分数,分别称为“学校录取相对分”和“专业录取相对分”;把考生高考总分高出当年“省控线”的分数,称为“高考相对分”。
下面再来梳理一下上面提到的几个概念:
所谓“高考相对分”,即考生高考总分高出当年“批次线”的分数。比如,假设某考生的高考总分为550分,一本线为535分,那么用该考生的高考总分550分,减去一本线535分,其高考相对分为15分(550-535=15)。
所谓“学校录取相对分”,即学校录取最低分高出“批次线”的分数。比如,假设某高校的学校录取最低分为570分,一本线为555分,那么用该高校的学校最低录取分570分,减去一本线555分,则该高校的“学校录取相对”分为15分(570-555=15)。
所谓“专业录取相对分”,即高校某专业录取最低分高出“批次线”的分数。比如,假设高校某专业的录取最低分为575分,一本线为555分,那么用该专业的最低录取分575分,减去一本线555分,则该“专业录取相对分”为20分(575-555=20)。
二.如何运用“相对分”把握高考分和录取分
1.运用“相对分”把握高考总分
可能有的网友会问,我考了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啊?还需要把握吗?
回答是肯定的。高考总分虽然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但如果没有批次线作参照,就会显得比较“抽象”。
比如,假设某考生考了550分,能判断该考生考得怎么样吗?实际上难以判断。
如果以批次线为参照,就能作出一个具体的判断。比如说,假设某一批次的批次线为549分,那么该考生的高考分数(550分),相对于这一批次的批次线来说,相互比较接近;假设某一批次的批次线为500分,相对于考生的高考总分来说,该批次线低于该考生的高考总分50分。
举例来说。
假设一本线是490分,二本线是450分,则该考生550分的高考总分,高出一本线(490分)的分数为60分(550-490=60),高出二本线(450分)的分数为100分(550-450=100分),即该考生的高考总分相对于一本线来说,其“高考相对分”为60分,相对于二本线来说,其“高考相对分”为100分。
假设一本线是550分,二本线是505分,则该考生550分的高考总分,与一本线(550分)持平(550-550=0),刚好踩一本线,高出二本线(505分)的分数为45分(550-505=45分),即该考生的高考总分相对于一本线来说,其“高考相对分”为0分,相对于二本线来说,其“高考相对分”为45分。
可见,批次的不同,批次线的高低,对考生的高考分数的判读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运用“相对分”作参照,考生对自己的高考总分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就比较明晰了。
2.运用“相对分”把握学校录取分
我们知道,填报志愿时,对某高校录取分的把握,需要参考该高校往年的录取分。但是,假设某考生考了500分,某高校上一年的录取分为480分,如以该考生500分的高考总分和该高校上一年480分的录取分来参照,即根据该考生500分的高考总分,比该高校上一年480分的录取分高20分,就能断定该考生的高考总分超过了该高校的录取分吗?没有这么简单。
这还得用“相对分”来进行比较。
假设二本线为480分,则该考生500分的高考总分,高出二本线(480分)20分,即该考生的“高考相对分”为20分。
假设上一年的二本线为450分。则该高校上一年480分的录取分,高出上一年450分的二本线30分,即该高校上一年的“学校录取相对分”为30分。
也就是说,该考生500分的高考总分,虽然高于该高校上一年480分的录取分20分,但该考生的“高考相对分”(20分)却低于该高校上一年的“学校录取相对分”(30分)10分。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考生的高考总分来与往年的学校录取分进行比较。而“高考相对分”只与某一年的“学校录取相对分”进行比较是不够的。因为不同年份的“学校录取相对分”往往会有高低变化,因此,某一年的“学校录取相对”或高或低,可能具有偶然性,“高考相对分”须与近年3-5年“学校录取相对分”作比较,才能作出大致的判断。但是,如果以某高校近年实际学校录取分直接进行判断会这么样呢?
以某高校近5年的“学校录取分”为例。
假设某高校: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的学校录取分分别为600分、575分、560分、565分、593分,但我们不能仅根据2010年600分的学校录取分,超过了历年的学校录取分,就简单地认为该校2010年600分的学校录取分,是近年最高的;也不能简单地根据近年录取分,多数时候都在575分以上,就认为高考成绩须达到575分以上,才能报考。
与判断考生高考总分相似,这种以高校实际录取分为参照分的方式,同样是不能有效判断该校的学校录取分的。因为不同年份的批次线往往不同。我们得根据对应年份的相同批次的批次线来进行判断。换句话说,就是需根据对应年份的“相对分”来进行判断。
仍以上述某高校为例,只是近5年的参照分由“学校录取分”改为了“学校录取相对分”。
假设某高校: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的学校录取分分别为600分、575分、560分、565分、593分,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该校招生省份的“一本线”分别为550分、515分、500分、510分、520分则:
2010年该高校600分的学校录取分,高出当年55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50分,
2009年该高校575分的学校录取分,高出当年515分的省控线分数为60分,
2008年该高校560分的学校录取分,高出当年50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60分。
2007年该高校565分的学校录取分,高出当年51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55分。
2006年该高校593分的学校录取分,高出当年52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73分。
即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该高校的“学校录取相对分”分别为50分、60分、60分、55分、73分。可见,2006年至2010年近5年来,由于不同年份的“省控线”不同,从“学校录取相对分”的角度来看,该校2010年600分的学校录取分表面上看最高,但“学校录取相对分”却只有50分,为历年最低。
虽然该高校近5年的“学校录取相对分”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到该高校的“学校录取相对分”的大致区间,即在50分-73分之间,且连续4年都没有超过60分,最近5年“学校录取相对分”的平均分也在60分左右。
通过运用“相对分”对该校录取分的把握,就可以大致知道,报考该校,考生的“高考相对分”至少应该到达60分左右。
3.运用“相对分”把握专业录取分
前面说过,我们在填报志愿选择院校时,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专业。
而某考生的“高考相对分”达到了某高校的“学校录取相对分”,仅仅只能表明,从分数的角度来看,该考生达到了进入该校的基本条件,是否能被录取到所填报的专业,则要看该校相关专业的录取分,因为高校的专业录取分,往往要高于学校录取分,至少不会低于学校录取分。
与选择院校时参考具体高校的学校录取分同理,对意向高校某专业录取分的把握,也需要参考该专业近年3-5年的录取分。
在比较高考总分与高校专业录取分时,同样需要运用“相对分”来进行判断。
还是以上述某高校为例。
假设该高校的某一专业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的专业录取分分别为(括号内为学校录取分)610分(600分)、580分(575分)、577分(560分)、575分(565分)、603分(593分),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该校招生省份的“一本线”分别为550分、515分、500分、510分、520分则(括号内为学校相对分):
2010年该高校610分的专业录取分,高出当年55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60分(50分),
2009年该高校580分的专业录取分,高出当年515分的省控线分数为65分(60分),
2008年该高校577分的专业录取分,高出当年50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77分(60分),
2007年该高校575分的专业录取分,高出当年51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65分(55分),
2006年该高校603分的专业录取分,高出当年52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83分(73分)。
即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该高校的“专业录取相对分”分别为60分、65分、77分、65分、83分。
从而可以看到该高校某专业的“专业录取相对分”的大致区间为60分-83分之间,多数年份都没有超过77分,其中有3年没有超过65分,最近5年“专业录取相对分”的平均分为70分。
因此,如果报考该高校的这一专业,其“高考相对分”至少应该达到65分以上,最好能达到这一专业近年的“专业录取相对分”的平均分(即70分),如果考生的“高考相对分”再高一些,报考这一专业则更加稳妥。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同一高校的“专业录取相对分”要等于或高于“学校录取相对分”。
因此,在根据“相对分”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考虑。不能只顾“学校录取相对分”,就贸然填报。否则,即使档案投进了高校,也可能因为分数没有达到专业录取分被退档。因此,填报志愿究竟是以“学校录取相对分”为参照,还是以“专业录取相对分”为参照,是有考究的。
如首选院校,只要能录取就读,也就是说即使被调剂到没有填报的专业,也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学校录取相对分”为参照,当然,填报“服从专业调剂”是必要地;如首选专业,最好以“专业录取相对分”为参照。同时,还要结合高校录取专业的排序方式等来进行综合考虑,关于这一点,因不是本文的重点,不再赘述。
挑选三本院校先“五看”
与其他批次院校相比,三本院校收费较高。很多考生家长认为,三本院校除了学费高没有其他优势。对此,陈大琪表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三本院校大多是依托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普通高校开办,专业设置也比较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前景不错。
由于三本院校类型较多,办学实力参差不齐,考生和家长对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感到迷茫。苗振青认为,随着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依托名校开办的独立学院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就业优势的特色专业。
考生在填报独立学院时要注意“五看”:一要看是否在教育部批准的学校之列,招生程序是否规范;二要看母体院校实力及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的资源共享情况;三要看学校综合实力与声誉,充分了解各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与办学现状,了解师资力量,了解学校校舍、实验室、图书馆等办学硬件;四要看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层次、考研升学率以及在英语、计算机等学校标志性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五要看家庭经济能力。
三本也有“平民”院校
三本院校里不乏收费在3000元至5000元的“平民化”的院校和专业。由于收费相对较低,竞争自然激烈。家庭条件不好但成绩较好的考生可以考虑这些院校。
在省内,这样的院校和专业有河南大学与开封大学联合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河南师范大学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河南师范大学与河南教育学院联合办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专业,河南师范大学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阳师范学院与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的生物技术(茶学)、生物技术(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微生物应用技术)专业。
此外,南阳理工学院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办的中医学专业的学费是每年4500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河南检察职业学院联办的法学(检察方向)专业每年学费3400元。据往年录取情况,这些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很高,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分数理性选报。
1、首先理清工科和理科的区别
理科属于研究型,工作地点多在室内,一般去向是研究所。而工科是实际多于理论,本科时期就可以实现就业,大部分去向是企事业单位。
2、选专业要选学校的王牌专业(国家一级学科)
选定了院校后,在选择专业方面,学生最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积累及能力、潜力,着重考虑该校的王牌专业。既然是王牌,国家便会相应地加大扶持力度,这些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很强,学习氛围好。而且,从侧面也能反映出此类专业的发展空间及就业前景。
3、挑学校首选985和211大学
这是我国重点一本高校,这些大学科研经费多,师资力量强。985、211大学在全世界承认学历。众所周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都是211及985的院校。全国独立设置的44所艺术类院校里,中央民族大学既是211又是985院校。部分艺术类院校,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属于211院校。理科生在选择院校时,这将成为一大重要标准。
以上三点便是高考理科报考学校选择方面需要注意的三点问题.
1、美术统考专科合格千万不要假冒本科
据了解,报名参加校考的美术类考生,必须取得普通高校美术类专业招生专业统考本科合格证。没取得普通高校美术类专业招生专业统考本科合格证的美术类考生,即使报名参加了校考,我省也不承认其考试成绩。
市招考办特别提醒考生,要参加美术类的校考,考生必须取得美术省统考本科合格证,也就是美术统考成绩达到120分以上。没有取得本科合格证的考生就不具备参加美术类专业校考的资格了。虽然仅取得美术省统考专科合格证的考生不能参加校考,但并不妨碍这部分考生使用美术统考成绩报考在鲁招生的美术类专科(高职)专业,实际上考生还是“省事”了。只取得省美术统考专科合格证的考生,千万不要假冒本科合格考生去参加美术类校考,否则成绩作废。
2、考生不要盲目赶考提高命中率是关键
市招考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艺术本科提前批、艺术本科一批、艺术专科批的批次,不同于普通文理科院校划分的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的批次概念,艺术类的批次划分与普通文理的批次划分是不相关的。“青岛考生在普通文理科二本及其以后批次分数线较省线低20分”的政策,不适用于艺术类录取。
另外,艺术类考生报考艺术本科提前批只能填报一个院校,艺术本科一批只能填报两个院校。所以考生应该注意,参加校考时最好不同批次的学校都考几个,不要全部只考一个批次的学校,避免出现“考了七八个证,只能选择一个”的现象。当然,校考合格证“贵精不贵多”,我们不鼓励考生盲目地到处赶考,关键是要提高“命中率”。
3、考试指南信息有变必须查阅网上简章
市招考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艺考生的手里基本都有一本《普通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专业考试指南专刊》,有关信息考生可以参考指南。但去年年底指南印刷时,大多数省外院校并没有制定好招生计划,所以省外院校的专业设置、考试科目、考试时间、招生人数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考生重要的是参考一下报名的时间,其他信息,必须查阅院校网站上公布的艺术类招生简章。
考生和家长到院校网站查阅简章,重点要了解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招生范围和报考条件;二是招生计划;三是专业设置情况和考试科目情况;四是有没有单科线或特殊要求;五是要特别重点了解院校的录取排序原则,计算折合分(或综合分)的公式是什么,文化成绩、专业成绩各占多大比例。举例来说,英语要求90分以上的,英语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就要考虑是否应该放弃;不招小语种的,选考非英语语种的考生就不应该报考;完全按照文化分排序(部分编导或文化管理类专业)或文化成绩所占权重比较大的院校,文化成绩比较弱的考生就要仔细掂量一下。
市招考办还特别提醒:必要的时候,考生一定要想方设法跟有关高校招生办取得联系,通过电话认真咨询一下。院校在咨询过程中,可能会希望更多的考生来报考,所以对于一些信息,考生及家长应该学会分辨,避免出现把该院校全国招生的最低线当作在山东招生的最低线的错误,一定要充分考虑困难,不要盲目乐观。
4、不同院校要求不一家长代报名先问清
艺考开始后,很多考生要忙于各院校的考试,报名的工作很多就交给家长代劳。市招考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要求,考生应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身份证办理报名手续,在青岛考点,青岛市招办不限制考生家长使用证件复印件代报,但招生院校有规定的除外,具体有限制规定的院校,考生只能向招生院校咨询。
据了解,往年中央美院等几所“大牌”院校报名时,要求考生必须亲自报名,还有的院校要求考生报名时要携带近期的作品,考生在列艺考方案表时,应该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免得多跑腿甚至影响考试。
5、违规处理规定有变作弊行为详细界定
市招考办此次特别提醒,考生考试时应自带专业考试用品,如:美术生的画架、画板、马扎、画具等,音乐类考生应携带除钢琴以外的专业考试用品,但是考生一定不要把手机带入考场,以免被发现后以违规甚至作弊处理。
6、文化分越来越重要考生赶考别丢功课
近年来,我省普通文理科考生要读个本科,怎么也得500分以上,可艺术类的本科线一般都到不了300分,这给很多考生造成艺术本科很好上的错觉。对此,市招考办特别提醒,近几年来,由于我省艺考火爆,艺术类的录取情况已经充分说明,艺考不是高考的“捷径”。随着艺术类招生工作的发展,文化成绩越来越重要了。
根据往年录取的实际情况,一般美术类本科考生要考到400分以上,且专业成绩还不错的情况下,才能说录取的希望比较大;而部分院校的本科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很可能会录取到文化分500多分。广大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只看到艺术类最低控制线本科不到300分,实际录取中,对文化分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之所以最低控制线划得比较低,是因为艺术类招生特点的原因,考生可千万不要误解。
一般来说,文化成绩刚够300分,走艺术录取的路,可能不具备什么竞争优势。另外,考生高中阶段平时的期末考试,或“一摸”、“二摸”成绩,不能等同于实际高考成绩,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实际高考成绩会较平时成绩低50多分,请大家一定要正确估计自己的实际水平。
希望考生不要因为参加校考而产生“浮躁”的情绪,踏踏实实提高文化课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7、各类骗局浑水摸鱼家长考生睁大眼睛
近几年来,每到大考到来之际,总有个别所谓“神通广大”的人会向考生兜售自己的各种“关系”,这种人同时还会在社会上制造一些诸如“考试不公平”、“考试不规范”、“考试出现重大失误”的谣言,这类反映一般都是无迹可查、子虚乌有、捕风捉影,其作用仅仅是在舆论中“造势”,其目的就在于搅乱正常秩序,转移管理部门的视线,以便从中渔利。请广大考生及家长一定不要信谣、传谣,也不要轻信一些人“花钱就能办大事”的言论,千万不要“花钱买证”,否则吃亏的肯定是考生自己。
另外,普通高考考生参加校考时一定要分清真伪,个别不具备普通高考招生资格的院校,可能会借此机会,混淆普通高考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教育等类别的概念,使用一些“试点本科”、“合作办学”的名义,进行非法宣传,借机“敛财”。普通高考考生一定要到正规的报名点报名考试,避免上当受骗。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韩国的本科学校:
韩国的高等学校由一般大学、产业大学、教育大学、专科大学、广播通讯大学、技术大学所组成,一切高等教育机构都在教育人的资源部的管理之下。韩国被世界公认为“教育兴国的典范”,“科技兴国的楷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文盲率世界最低,联合国近期对全球24个工业化富裕国家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韩国的学生综合素质最高。韩国的高等教育兼收并蓄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教育的优势,其发达的教育体系和完善的教育制度,为广大东方学子易于接受。据中国日报报道,韩国的教育体系在亚走最为完善,名列前茅。其各大院校治学严谨、师资雄厚、设施一流,文凭含金量高,为世界各国所承认。
韩国高校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工商、贸易、语言类,中国学生中有40%选择读工商贸易专业,韩国私立院校会根据市场需求设立食品生命科学、居住环境、护理学等专业,但要同时学好韩语、英语才能把该专业读精。韩国比较受欢迎的高校中,排名靠前的有首尔国立、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汉阳大学、成均馆大学、中央大学,其中以工科专业出名的汉阳大学、国贸和法律见长的建国大学、盛产明星的中央大学很受学生欢迎,自然学科排名靠前的则有弘益大学、建国大学等。
韩国大学本科对中国学生的录取标准:
1、语言要求:
韩语3~4级以上。如果语言成绩达不到大学本科入学要求,可先在大学指定的语言中心学习,待语言达到要求再转入本科学习,也就是通常我们常说的双录取:即大学的有条件录取通知书和语言通知书。
2、学历背景要求:
要求申请人在入读本科时必须是高中或高中同等学历以上,同时每所大学对申请人的成绩都有一定的要求。
3、中国学生的报名条件:
1)高三在读、高中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历。
2)中国大学在读、大专在读或大专毕业生。
2014年新开设的专业分别如下:
一、“统计学”为本科新专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新增备案专业1804个,新增审批专业70个,撤销专业26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高招新增3个本科专业,分别为微机电系统工程、安全工程和统计学。据该校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该校新设的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今年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高校不在少数:北京工商大学今年新增中外合作办学的统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保险和精算)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北交大2014年的30个招生专业中,新增机械类、数学类两个大类,其中数学类涵盖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2个专业,统计学是新增专业。
二、质检人才每年需求超万人
金融学、质量管理工程等专业也是今年各高校开设的新专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办主任曾庆梅介绍,今年该校新增投资学、金融学(金融经济)2个专业,其中金融学(金融经济)在京招生计划为理工类14人,投资学在京招生计划为文史类6人、理工类16人。据介绍,今年新增的金融学专业是该校去年才成立的国际经济管理学院首次招生,将全英文授课。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到国外大学深造,也可到政府机关、各类经济部门从事金融经济理论研究、金融经济政策分析与决策等工作。
北京物资学院招办主任孙静表示,2014年学校新增质量管理工程(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专业,只招理科生。孙静介绍,开设这个新专业,主要为了满足商品检验与质量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专门从事检验鉴定的企事业单位有456家,加上一般企业的质检部门,每年的人才需求至少在万人以上。
三、部分市属高校今年新专业
1、首都师范大学
新增本科专业及方向:3个
专业名称以及招生计划: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京招生13人);历史学(文化遗产)专业(在京招生14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全国招生20人)。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新增招生专业:2个
专业名称以及招生计划:金融学(金融经济)(在京招生理工类14人);投资学(在京招生文史类6人、理工类16人)。
提示: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经贸提档比略有降低,平行投档省份提档比例原则上不高于110%,且在京一批二志愿仅预留3%左右少量计划。
3、北京工商大学
新增招生专业名称:中外合作办学的统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保险和精算)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
提示:学校今年招生政策有变:一是不预留二志愿招生计划,想把北工商作为第二选择的高分考生,可考虑在本科一批一志愿B填报;二是承认加分,按投档分提档和选专业;三是专业录取时取消了专业级差。
4、北京农学院
新增招生专业:1个
专业名称以及招生计划:风景园林专业(北京招生47人)
提示:2014年北京农学院招生总计划2219人。该校的园艺专业、动物医学专业今年首次在本科一批次录取,招生计划分别为30人。学校2014年录取时,将首次采用“分数优先,专业间不设分数级差”的原则,即对进档范围内的考生,按照分数从高到低依次确定考生专业,专业间不设分数级差。
高考将近,学生和家长们开始为如何挑学校,怎么选适合专业而烦恼了。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有许多好学校好专业可供选择,但每年理科专业所占比重总是远远高于文科专业。今天,我们就针对理科生挑学校、选专业的问题,提一点小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1、首先厘清工科和理科的区别
理科属于研究型,工作地点多在室内,一般去向是研究所。而工科是实际多于理论,本科时期就可以实现就业,大部分去向是企事业单位。
2、挑学校首选985和211大学
这是我国重点一本高校,这些大学科研经费多,师资力量强。985、211大学在全世界承认学历。众所周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都是211及985的院校。全国独立设置的44所艺术类院校里,中央民族大学既是211又是985院校。部分艺术类院校,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属于211院校。理科生在选择院校时,这将成为一大重要标准。
3、选专业要选学校的王牌专业(国家一级学科)
选定了院校后,在选择专业方面,学生最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积累及能力、潜力,着重考虑该校的王牌专业。既然是王牌,国家便会相应地加大扶持力度,这些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很强,学习氛围好。而且,从侧面也能反映出此类专业的发展空间及就业前景。
4、分清专业本身属文属理
许多艺术类专业都是文理兼报的,但也有部分特例。同学们在选报时需要了解清楚,千万不可在文理的选择上出现小问题。
5、了解专业所学的具体方向,以免误报
很多人通常会误解某些专业的学习方向,误入门槛后才追悔莫及。比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编导专业,其实是一个大类的分法,确切应理解为“编导类“专业。它可细分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导演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等,而某些专业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则又可细分为好几个方向。如果考生在填报时不多加注意,便很容易入错门。
6、注重兴趣
考生最好不要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那样学起来会很痛苦无味,也容易事倍功半。找对兴趣专业,你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由此看来,考生和家长在挑学校选专业时一定要多方了解信息,谨慎填报,切不可因专业选择的问题而追悔莫及。
文科生选专业应从6大性格特征分析专业倾向
作为文科生,你一定是感性多于理性,或者思想活跃,见解独到;或者能写会画,艺术修养高;或者精于沟通,敢于"同陌生人说话";或者工于心计,善于谋划管理……审视自己才能完善自己,认识自己才能规划未来。在数以百计的文科专业中,哪一类专业与你有缘呢?
文科专业类别
本科专业共有506种,它们分别属于12个学科门类。文科生可以选报的专业有100多种,它们分别属于表格中的10个学科门类。
表中所列专业是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整理。与原专业目录相比,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1.有些专业名称已更改,如对外汉语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税务更名为税收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更名为广播电视学等。
2.各校招生时,还会据此分出许多专业方向,如历史学专业,有的学校招生时,分为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方向、文物鉴定与修复方向、国学研究与应用方向等。再比如法学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的是医药卫生方向,大连海事大学招的是海商法方向,北京物资学院招的是流通法方向。
3.有的学校按大类招生,招生专业只标出经济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等,入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分出具体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还有的学校以"实验班"的名义招生,如"人文科学实验班""国学实验班""文科基地班"等。
六大性格特征与专业倾向
人的性格大致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分别与六类专业相对应,如果一个人具有某一种性格类型,便易于对这一类职业发生兴趣,从而也适合于从事这种职业。同学们可以根据右表"按图索骥"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
如果说,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是目的地,那么专业选择就是路线的主要内容。从经济和效率的角度来看,我们所选择的专业当然应该是职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只是奠定了成长基础,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人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比如,一个孩子很胆小,不愿与人交往,后来的工作环境是在军队里,这是个集体,需要他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残酷的斗争,这样的环境就会使他变得坚强、开朗、豁达。生活、环境、时间都是改变性格的最好的雕塑师。
即使是你的性格一生没变也无所谓,因为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内向者有内向者的优势,外向者有外向者的劣势。不能从性格上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每种性格都会有所成就。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性格模棱两可,似乎与好几种性格类型都沾点边,那不妨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来选择专业,如语文成绩好,可以考虑中国语言文学类和新闻类专业;英语成绩好,可以考虑外语类专业;数学成绩好,可以考虑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文综成绩好,可以考虑哲学类和历史类专业等。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2013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等10个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其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超过10万人。这一数据对高考考生选择专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10个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临床医学和会计学。(按照专业代码进行排序)毕业生人数排名靠前的专业还有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和金融学等。
专业名称 | 2013年本科毕业生规模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8.5-9万人 |
法学 | 7.5-8万人 |
汉语言文学 | 7.5-8万人 |
英语 | 10万人以上 |
艺术设计 | 10万人以上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7.5-8万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万人以上 |
土木工程 | 8-8.5万人 |
临床医学 | 6-6.5万人 |
会计学 | 10万人以上 |
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也普遍较多,如全国有980余所高校开设英语本科专业,930余所高校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610余所高校开设会计学专业。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这些专业大多是考生选择的“热门”,报考人数众多。2014年还会有不少人选择报考这些专业,那么考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专业人数越多,不一定代表就业率越高。比如,在上述10个专业中,法学专业的就业率要明显低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则介于两者之间。这说明,就业率的高低与学生规模没有必然联系。
以法学专业为例,目前有620余所高校开设,其中不少是近年来新设立的。这带动了我国法学教育的繁荣,但一些学校的条件并不完备,导致法学专业教育总体水平下降,也给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对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也造成较大冲击。
第二,不同高校开设的同一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具体的方向和学习内容可能有差异。例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是工程领域社会需求量最大、应用面最广的专业之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类)专业分为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数控等三个方向;而北京物资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则主要偏重于物流设备工程方向,培养从多方面对物流设备进行规划、设计、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考生在报考时可以参考院校背景、高校《招生章程》及专业介绍等资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校。
第三,毕业生规模和就业率只是选择专业时的参考因素之一。近期的就业率只能反映过去一两年或当下的人才需求,并不能反映四年后的形势。因此,考生和家长在估计专业的就业前景时,要了解专业未来的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等宏观趋势。另外,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兴趣特长,结合自己的志向和职业规划,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热门”专业,更不要仅凭专业名称来判断专业“好坏”。
十大新兴大学专业分别如下:
一、新型新闻媒体专业
该专业将传统新闻课程与数字媒体设计和管理结合起来。有些学校更注重电脑技术和网页设计。另一些学校则更强调传播整合和数码技术。
二、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专业兼顾生物学和工程学,旨在解决农业、食品科学、和医学方面的实用问题,是一项交叉学科。不过,近来本科学位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高,像德拉瓦州立大学。
另外,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生物信息和生物医学工程,前景也不错。
三、有机农业
为了适应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量增加,很多大公司开始雇用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四、国土安全专业
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土安全部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相当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并在国土安全防御中心提供一个18个月、授予学位的培训课程。85%的国土安全专业毕业生都来自社区学院。
五、网络商业和网络市场专业
此专业着眼于通过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往往与客户沟通、雇员管理、商业伙伴沟通有关,一般是在商学院[微博]提供的研究生水平课程,这个专业学生需求量的增长将大大高于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水平。
六、电脑游戏设计
这个10年前还闻所未闻的专业,现在已经在全美150多所高校扎下了根。
七、法律财会专业
法律财会专业成为会计领域里增长最快的专业,课程包括金钱侦探(负责调查公司与法律相关的财务漏洞),除了基本会计学技能之外,此专业还要求学生具有更广泛的商业知识。
八、人机互动专业
HCI一般是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但有些学校,像新泽西理工学院已经开始开设本科课程。
九、超微工程专业
在国家超微工程启动会的支持下,越来越引人注目。大多数学校提供的是研究生水平的课程,少数学校如路易斯安娜州大,开设超微系统工程的本科专业。
十、社会与环境专业
此专业关注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在不同学校里侧重稍有不同。学生一般是主修社会科学理论中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学校都是硕士生水平的课程,也有加大伯克利分校开始开办本科课程。
很多人以为,填报高考志愿的依据主要是看分数高低,考分高,意味着可填报一流大学、热门专业,考分较低,就只能接受别人挑选后剩下的学校和专业,于是要像商场里买东西一样一分钱一分货地计较,似乎每高出一分就应该有一个更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与之对应。其实,这里有个很大的误区。殊不知把分数和学校并列等价起来,常常会违背志愿选择的最为本质和最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今后自我成长道路的规划和设计。
高考志愿是考生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重要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个人的规划同国家事业的规划一样,也要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因为今天的选择便是明天发展的基础。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优长多是不同方向、不同类型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校和专业也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设计不可能千人一面。高分考生优先选择,选中的仅仅是适合于他的学校和专业,余下的可能正是最适合你的专业,这绝不像商店里被前面的顾客淘汰的残次品。如果不依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等从职业规划角度进行自我设计,一味追求所谓“热门专业”,甚至拿自己的劣势去同别人的优势相竞赛,在填报志愿这一环上的失利,很可能造成人生职业规划起跑线上的先天不足。
按照培养方向的不同,大学通常划分为三类:一是学术理论型大学,也就是综合性大学,或所谓的“研究型”大学;二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三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如果用一条直线形象地表示,直线的一端是学术理论型大学,另一端就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间是过渡型的应用本科高校。学术理论型大学以学习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基本理论为主,培养方向倾向于研究型的学术人才,毕业生比较适合在大学或者实验室搞基础研究,但岗位竞争较为激烈,目前招聘目标主要是硕士和博士毕业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方向是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尽管所学的是较为专门的应用技能,但其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高,毕业生就业情况好。随着新工业化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多数专业已在逐步产生变化,学科专业设置的市场化取向突显出来,即使是传统特色专业也在向以市场为中心转变,三类高校的概念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尤其是最近几年,高校每年都有直接指向社会需求的新增专业或调整专业出现。新增专业呈现出多学科的交叉性,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瞄准新兴行业急需的专门人才需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应该说,所有学校和专业都可以在“学术——应用技术”这个坐标上找到一个点,表明其对于学术理论或是应用技术的偏重。对考生而言,即使个人特性不同,也能在“研究型——应用型”的人才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一个点。志愿填报应该使两个坐标对应起来。
个人志向、兴趣、能力、性格等是考生选择专业的依据,选择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可以扬长避短,这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曾经有一个北京考生,为了上一个好学校,压抑自己的职业理想,读了计算机专业,但上大学后,对喜爱的建筑设计专业仍难以释怀。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大学读到第三个月时,他决然提交了退学申请。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他报考了一所外地学校的建筑专业,直到如愿以偿,才强烈感觉到“自我的回归”。可见志愿填报应当以所学专业适合自己的特性,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主要标准。
即使是高分考生,填报志愿也不能仅凭分数,不能只顾专业“驱热”草率选择。志愿选择只是避免“高分低就”,避免“上线落榜”,仅仅是一种肤浅的考虑。而从众心理,非名牌大学不上,就更乏理性。上名牌大学是许多考生的理想,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名校情结”过多地受到虚荣心驱使,弄不好就可能耽误了自己。比如有人喜欢园林,却不甘心上农林院校;有人很想考体育院校,却怕被人说没文化;有人好动手,喜欢操作工具和机器,填报技术性强的专业又怕“糟蹋”了分数。其实,全国不少有特色的专业、不少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没有设在名望很高的综合性大学里,有的普通院校的某个专业排名可能比一些名牌大学更靠前。适合别人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如果缺乏理智的分析,脱离实际,舍弃优势所在,盲目追求热门,选择专业不当,进入大学后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学习情绪,甚至在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带有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分数不理想也不要紧,只要志愿填报合理,同样能给个人生涯发展作出很好的规划。
报考志愿前,考生有必要先评估一下自己的“兴趣”水平。如果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对于某一具体专业的要求并不强烈,带有相当的可塑成分,那么你选择的专业可以是基础性较强的,这类专业对应的职业面较宽,未来职业选择的余地较大。如果兴趣较为“专门”,是内心深处的喜欢,那么就要服从内心的呼唤,在分数层次的相应学校中确定所钟爱的专业,同时说服父母支持你的选择。一般而言,职业理想较为确定的考生,填报专业的对应性应当强一些;职业理想还有些模糊的考生,专业的选择可以向基础性方面侧重,宽泛一些。大学毕业即准备就业的考生,填报专业的对应职业可以具体一点,适当考虑专业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大学毕业后准备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的考生,学业规划可有意侧重某一大的方向,选择基础性较强的专业,这样未来专业的选择余地更大。
尽管填报的是同学们个人的专业志愿,但是对每一个有志向、有追求的青年人来说,国家的需要更为重要。高校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为祖国建设输送人才,这也应该是青年学生的成长目标。显然,国家最需要人才的领域,一定是优先发展、财力物力优先支持的领域,这也一定是年轻人大展鸿图的地方。从根本上看,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是一致的,当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吻合的时候,一定是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愿每个学子的梦想和中国梦紧密相连,在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同时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高考生选择志愿时的自身定位主要考虑五要素:职业规划、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水平、身体条件。
1. 职业规划定位
所谓职业规划,就是考生将来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把选择学业与将来的职业对应起来,使自己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服务于今后进入社会从业的发展。
很多考生虽然有自己的理想,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所规划,但落实到选择志愿时非常纠结,不知道是侧重“选院校”还是“选专业”。其实,这要看考生在学业与职业的选择上侧重哪方面定位。如果将来想从事的职业专业性很强、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考生可在专业选择上多考虑,如医生、飞行员、会计、IT行业等;如果职业规划没有特别强的专业性,或是没有想好未来从业方向,考生可以侧重大学期间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选择院校方面多考虑。
2. 兴趣爱好定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影响人的一生。人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可以激发出浓厚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对于自己选择的学业,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学有所成。
2012年,一位考生家长反映:孩子就读于重点中学,家里在如何选择高考志愿上产生了分歧。家里是从医世家,希望孩子能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可孩子偏偏心有所系,对经济学类专业情有独钟,想报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对家长的选择采取拒绝、回避的态度。
我认为,家长替孩子选择其不喜欢的专业,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怎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
3. 性格特征定位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行业。比如,有的考生天生是急脾气,活泼好动,家长偏偏让其选择学会计专业,就是没有考虑孩子的性格趋向。
考生只有选择最符合自身性格特征的学业,扬长避短,才能为获得一份理想职业创造条件。这也是最佳的选择。
4. 能力水平定位
这里主要说的是考生学业成绩水平定位。学业水平的量化是通过分数来表现的。我们所说的分数是“一模”成绩、“二模”成绩,同时参照上学期期中、期末成绩等,是绝对分值。
虽然考生考前会经历大量模拟考试练习,但考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所以考生成绩很难确定在一个点上,而是落在一个区域里。考生定位切忌使用绝对分值,而要将分数转化为位置,也就是考生的学业水平层次。考生学业水平层次决定其选择志愿的层次,即自身水平定位在一批、二批、三批、专科中的哪个层次上。考生要在能够达到的层次上选择最理想的志愿。
现在,社会上主要流行两种方法,即分差法和排名法。这两种方法都是要找出考生的相对位置,从而帮助其科学合理填报志愿。实践证明,如果定位不准,志愿选报不合理,即便分数高,也会高分低录或落选。
2011年,理科考生李某高考分数为595分,高出市一批调档线111分,高出市二批线160分。他在一批第一志愿报考中央财经大学(提档线597分),差2分不能投档,一志愿作废。二志愿A报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二志愿提档线597分),还是差2分不能投档;B志愿报考北京工业大学(提档线590分)被投档,但因所报专业分数过高,不服从专业调剂被退档;C志愿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不再投档(二志愿只投档一次),一批未被录取。最后,他被二批首经贸录取,高出调档线124分。
这是一个高分降批次录取考生的例子。笔者认为,该考生一批一志愿显然属于“够着报”,没给自己留有余地。
5. 身体条件定位
《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是根据高中毕业生的生理特点、体质状况及高等院校各专业对考生身体的要求制定的。其中对考生按照自己身体状况选择专业进行了指导。
考生要根据本人体检结果,认真学习《指导意见》,对个人身体条件定位,避开限报专业。拿到体检结果后,考生要认真阅读体检表下方“报考专业意见”,比对其中提出的不适宜选报的专业和《指导意见》中规定限报的专业,以免在录取时因身体条件不符合专业要求被退档。
考生还要注意查阅拟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其是否对身体条件有补充规定。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医药类专业培养特点对考生身体有要求:残疾考生、传染性疾病者慎报,色盲色弱者不宜报考。
总之,做好自身定位是选择高考志愿的前提条件,也是基础性工作。考生和家长只有充分做好自身定位,才能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
1、兴趣爱好和自身特性
黄伦生说,如果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他们学什么都会很难。“因为进入高职后,不论是哪一个专业,以后就业机会都很大,因为高职设置的专业都会相当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无论进到哪一个专业,只有你学好了,才会比别人具有更高的就业竞争能力。”
林润惠表示,学生不能忽视自己的基础盲目去选择专业。在填报时,通过招生简章了解该专业开设了哪些课程,来大致判断自己是否有兴趣、能适应什么专业。另一方面,也应该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取向也考虑到专业选择中去。也就是说,你属于形象思维型还是逻辑思维型?如果是前者,那掌握高数、电工、数字化等方向的课程比较符合;而后者可能爱好音乐、图画、语言,选择文科类专业可能相对容易接受。
2、职业的稳定性
有一些专业所面对的企业、行业,或者职业岗位,它有相对稳定性,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比如会计类、文秘、烹饪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或缺。
3、产业的新兴与区域经济特点
一般来说,与新兴产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或者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出现的行业,在高职的培养周期内就业前景会比较好。如目前,在广东,高新科技产业、新兴制造业都是产业发展急需的。尤其对于一些喜欢创新、愿意面对新职业挑战的年轻人,应该是站在前沿的产业。
4、对产业、市场的适当超前把握
黄伦生特别强调,学生和家长,要通过更多的了解不同专业的招生规模,可能有些尽管是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它一窝蜂上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对未来的就业产生影响。所以,不要盲目地追随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要学会热门专业冷眼看。
要理性地看待与分析热门专业,要有超前意识。家长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重视对本地区或更大范围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选择能推动职业发展的专业。一般而言,新增专业的前景会比较看好,这些专业都是结合了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办学优势,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后新增的。但是对于已经热过一段时间,就业情况出现饱和或无序苗头的专业,就要特别警惕。
5、学校为该专业提供的训练可能性
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不一样,特别是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因此在选择专业时要清晰查询专业所在院校所能提供的专业训练的条件与机会。
判断学校含金量
高职院校有三种类型,一是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二是公办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大,高职办学时间长,教育与就业有一定优势;三是民办高职院校,国家承认学历,学费较高。
最宽泛的考察,就是看这个学校是不是出现在各省区市招办印发的招生学校名册上。如果想了解得更详细,可以登录教育部网站进入相关页面,验证这所学校是否具备资格。
“国家首批100所高职示范校”被形象地称为高职的“211”院校。他们在师资、设备、教学水平方面都在国内处于不错的水平。目前广东被列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院校该如何判断含金量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林润惠和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伦生指出,除了衡量办学质量一般性指标外,还须在一些特有元素上多加留意:
1、毕业生质量。其中,就业状况是最能反映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林润惠说:“一般人都马上会想到看就业率,但这条对广东高职院校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大家的就业率基本都超过90%。倒是看那些关于就业质量的指标,比如初次薪酬等比较有用。”他指出,或许院校自身对这些指标的统计都不一定到位,家长不妨参看一些第三方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例如“麦可思”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各院校高职生薪酬调查、排行榜等资讯。
2、出身。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值得关注:有一批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过去一批老中专,尤其是国家重点中专的底子相当不错。这些中专转为高职后,它的职业培训力量还是很强的。而有些民办的高职院校开办历史比较早,经验丰富,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变化需求,在就业市场有很高的口碑。
3、在校生规模。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大学的最优规模是不超过1万人。规模太大,就业很麻烦。此外,高职不同于普通本科,对教学设备要求非常高,在校生规模太大就会导致设备紧缺,影响培养质量。但同时,如果学校规模过小,比如只有一两千人,也有其他的问题存在,考生一定要慎重考虑。
4、评估状况。林润惠强调,判断一所高职是否正规,看它是否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非常重要。这是国家对所有办学的高职院校都要进行的一次评价,从2005年到2010年陆续开展,国内所有在册的学校都要评。没通过评估的,就进入“暂缓评估”序列,这起码说明该学校办学时间较短,硬件不一定达标。
5、“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双师型”,即专业课教师应具备教师和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双重资质和能力。有些教师即使不是工程师,但也在企业干过,熟悉工艺流程、掌握相关操作技术,也可纳入这个范畴。“双师型”教师在整个师资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说明职业教育的成熟度和水平越高,例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两家都超过了70%。
值得注意的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不是由专业机构评定,学校提供的指标可作为参考,但还需要结合其他情况加以判断。
6、校企合作、定岗实训以及订单式培养等项目的数量。从这几种数量当中,往往可以看出该学校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足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否引起了行内业内的兴趣,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有没有足够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从而推算出就业前景。
7、国家级、省级、教职委及教育行业内的精品课程数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
必须注意的是,高职收费并不一定比普通本科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要注意这个学校能否提供奖学金及助学贷款。因为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尚未得到银行提供的助学贷款服务。
经教育部审批的具有颁发本专科文凭资格的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共249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中国的民办高校已经结束了10年前的“三无”(无资金、无师资、无校舍)状态,而且越来越注重教育质量和校园文化建设。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注重就业。
——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民办高校非常注重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有的学校提出“订单教育”,即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怎样的人才。
比如<北京经济技术学院—创意产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打破了原有的热门专业支撑热门学校的办学模式,创办了商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汽车学院、应用心理学院、武术学院等15个应用型学院。学校同时规定,就业率低于95%的“滞销”专业,在安排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时减少招生指标,对未达到最终就业率85%的专业,就停止招生。
——充分重视就业。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出口决定着入口,也就是说,毕业生就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年招生的多少,因此,民办高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学生就业工作。以北京人文大学为例,学校成立了“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就业研究所”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就业进行专题研究,在学生中成立“职业生涯设计协会”,指导学生入学就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毕业前一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增强其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学校还根据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积极开展“特色课程教育”,全方位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方面育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果说重点高校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那么民办高校培养的就是“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民办高校办学实力的提高,一些好的民办高校开始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再单纯的追求“自考”通过率等指标,而是把“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比如,黄河科技大学对学生的要求是“五会”即,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会创造;“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都要求学生不仅仅有好的学习成绩,更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注重就业。
——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
——充分重视就业。
——多方面育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年前美国CNN曾播报,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中国的家长将会越来越期待高质量的教育。而在如今的中国,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其中,国际学校以其鲜明的特征占据了相当大的一席之地。国际学校,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国内学校而言。国际学校,采用的是国际课程,比如英国的A-Level课程,美国的IB课程,而非国内的传统课程。当然,去国际学校上学,其代价也往往不菲。首先体现在学费上,要有高昂的学费作支撑,动辄十几万、二十多万。然而学费只是外在符号。现实是,并非交了学费就万事大吉,还需要帮助孩子渡过国际学校震荡期。
漫步于北京的别墅群,常常可以见到一些成片欧式建筑,它们被围栏包围,在晴天碧空下,显得格外扎眼。过路人往往很难知道这是一所学校。因为校名是外文,而且学校一片肃穆,从外面往往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因此,对于未深入其中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大有与世隔绝之感。
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学校就像它给往来路人的第一印象那样,不同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周边环境所带给我们的经验。陌生,与以往经验大不相同,是走进其中的很多中国孩子首先需要面临的,而且正是这些不同造成了这些孩子在未来日子中的震荡期。
国际学校中的语言环境往往不同于国内学校。比如,英国国际学校要求英语是学校里唯一的官方语言,其它语言是被明令被禁止的。对于英语不好的孩子来说,语言关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除了中文课和其它一些小语种语言课之外,教师课堂语言都是英语,因而孩子的英语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很多课业学习能否顺利进行。
国际学校与国内学校课程设置上的最大不同恐怕要在于它们的中文课。国际学校的中文课不会像国内学校那样被重视。课时量不会像国内学校那样多,要求也不会像国内学校那样高,有时中文课还会让位于其它课。在国际学校,中国孩子对于中文课,具有先天优势。但是,一旦放松,他们的中文会出现下滑。
国内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在国际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会更为多元。比如,会把学生的努力程度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通常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积极面要大于消极面,教师也会在评价中对学生未来应努力的方向提出建议。再比如,国际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社团活动能力。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野外拓展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中国孩子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的要比外国孩子多。
同伴关系的好坏是孩子在国际学校的学习生活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存在文化差异。因而,在国际学校,中国孩子之间更易结成同伴。但是,有些中国孩子养成的唯我独尊的性格,容易造成和其他孩子之间的矛盾。
如果孩子进入国际学校不久,即出现情绪问题。建议家长不妨往以上方面考虑一下,多鼓励和疏导,帮助孩子较快渡过震荡期。
在探索民办高校生源困境的原因时,首要归因于我国高等人才选拔的梯形机制。民办高校在选才时受到不公平待遇,单是在专科层次的投档批次中,民办专科排在公办专科之后,只能在专科二批(最后一批)进行招生,补录顺序同样如此。这样以提供专科教育为主体的民办高校只能在“录剩”的考生中挑选人才,选才体制问题直接导致民办高校无法获得充足的优质生源。
结构性矛盾也是民办高校生源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源数量整体下降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动,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得到跨越式发展。仅民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数量从2003年的175所增加到2010年的676所,增加了286.3%,在校人数由2003年的8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76.68万人,增长了488.5%,生源减少与办学规模扩大的结构性矛盾必然使民办高校的生源枯竭。
民办高校办学质量低下是考生拒绝就读民办高校的根本原因。高考(微博)恢复30多年的选才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文凭大国”,现在进入了“文凭相对过剩”时代,中国社会也从“文凭社会”转向“能力社会”。家长与考生也不再迷恋文凭,民办高校只有依靠其“文凭”的真正含金量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同。
而且,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很多民办高校的财政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费收入,有的学校学费收入甚至占其财政收入的九成以上,在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融资状态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生源的减少使民办高校办学的规模效应不复存在,生源减少带来的生存危机使民办高校由粗狂型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刻不容缓。
民办高校的出路在于走精品化道路。精品化的内涵在于民办高校提供多样的、适应就业市场的高质量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是我国民办高校可借鉴的好例子。社区学院虽然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也处于相对较低的层级,但其以专业设置的实用性,服务趋向的地方性,服务的多样化等特点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民办高校从中可以借鉴到很多实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