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24:00
提问人:学生/家长 | 分类:高校招生问答 | 浏览:次
2014-07-29 16:11:04如何参照高考成绩选择志愿填报院校与专业?
回复人:王老师 回复时间:2014-07-29 16:15:04
在志愿填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以分数为依据,来简单地对应所报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还应考虑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和地域、院校、专业意向等诸多因素,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做出对院校和专业的选择。
当然,分数是志愿填报需要考虑的一系列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考生和家长急切的关注这个问题也在情理之中。那么,如何以分数为参照来选择院校和专业呢?
一.选择院校和专业,须以“相对分”为参照
为了便于理解和比照,这里首先提出了一个“相对分”的概念。这里所说的“相对分”,是指考生高考总分或高校录取最低分高出当年“省控线”的分数。
那么,什么是“省控线”呢?
所谓“省控线”,简单地说就是省级招生部门根据招生计划数和考生分数,按一定比例划定的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因此,“省控线”又叫“批次线”。比如一本批次线、二本批次线、专科批次线等。一本批次线、二本批次线、专科批次线又可以分别简称为一本线、二本线、专科线,其他各批次线均可以相应地这样简称。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考生高考总分,没有考虑加分因素。至于加分是否纳入高考总分,须结合具体高校的录取规则来考虑。
至于录取最低分,既包括学校录取分,也包括专业录取分。因为,我们在填报志愿选择院校时,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专业。也就是说,我们填报志愿,既要参照学校录取分,又要参照专业录取分。因此,将录取最低分细分为学校录取最低分和专业录取最低分是必要的。
为了便于表述,这里把学校录取最低分和专业录取最低分高出当年“省控线”的分数,分别称为“学校录取相对分”和“专业录取相对分”;把考生高考总分高出当年“省控线”的分数,称为“高考相对分”。
下面再来梳理一下上面提到的几个概念:
所谓“高考相对分”,即考生高考总分高出当年“批次线”的分数。比如,假设某考生的高考总分为550分,一本线为535分,那么用该考生的高考总分550分,减去一本线535分,其高考相对分为15分(550-535=15)。
所谓“学校录取相对分”,即学校录取最低分高出“批次线”的分数。比如,假设某高校的学校录取最低分为570分,一本线为555分,那么用该高校的学校最低录取分570分,减去一本线555分,则该高校的“学校录取相对”分为15分(570-555=15)。
所谓“专业录取相对分”,即高校某专业录取最低分高出“批次线”的分数。比如,假设高校某专业的录取最低分为575分,一本线为555分,那么用该专业的最低录取分575分,减去一本线555分,则该“专业录取相对分”为20分(575-555=20)。
二.如何运用“相对分”把握高考分和录取分
1.运用“相对分”把握高考总分
可能有的网友会问,我考了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啊?还需要把握吗?
回答是肯定的。高考总分虽然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但如果没有批次线作参照,就会显得比较“抽象”。
比如,假设某考生考了550分,能判断该考生考得怎么样吗?实际上难以判断。
如果以批次线为参照,就能作出一个具体的判断。比如说,假设某一批次的批次线为549分,那么该考生的高考分数(550分),相对于这一批次的批次线来说,相互比较接近;假设某一批次的批次线为500分,相对于考生的高考总分来说,该批次线低于该考生的高考总分50分。
举例来说。
假设一本线是490分,二本线是450分,则该考生550分的高考总分,高出一本线(490分)的分数为60分(550-490=60),高出二本线(450分)的分数为100分(550-450=100分),即该考生的高考总分相对于一本线来说,其“高考相对分”为60分,相对于二本线来说,其“高考相对分”为100分。
假设一本线是550分,二本线是505分,则该考生550分的高考总分,与一本线(550分)持平(550-550=0),刚好踩一本线,高出二本线(505分)的分数为45分(550-505=45分),即该考生的高考总分相对于一本线来说,其“高考相对分”为0分,相对于二本线来说,其“高考相对分”为45分。
可见,批次的不同,批次线的高低,对考生的高考分数的判读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运用“相对分”作参照,考生对自己的高考总分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就比较明晰了。
2.运用“相对分”把握学校录取分
我们知道,填报志愿时,对某高校录取分的把握,需要参考该高校往年的录取分。但是,假设某考生考了500分,某高校上一年的录取分为480分,如以该考生500分的高考总分和该高校上一年480分的录取分来参照,即根据该考生500分的高考总分,比该高校上一年480分的录取分高20分,就能断定该考生的高考总分超过了该高校的录取分吗?没有这么简单。
这还得用“相对分”来进行比较。
假设二本线为480分,则该考生500分的高考总分,高出二本线(480分)20分,即该考生的“高考相对分”为20分。
假设上一年的二本线为450分。则该高校上一年480分的录取分,高出上一年450分的二本线30分,即该高校上一年的“学校录取相对分”为30分。
也就是说,该考生500分的高考总分,虽然高于该高校上一年480分的录取分20分,但该考生的“高考相对分”(20分)却低于该高校上一年的“学校录取相对分”(30分)10分。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考生的高考总分来与往年的学校录取分进行比较。而“高考相对分”只与某一年的“学校录取相对分”进行比较是不够的。因为不同年份的“学校录取相对分”往往会有高低变化,因此,某一年的“学校录取相对”或高或低,可能具有偶然性,“高考相对分”须与近年3-5年“学校录取相对分”作比较,才能作出大致的判断。但是,如果以某高校近年实际学校录取分直接进行判断会这么样呢?
以某高校近5年的“学校录取分”为例。
假设某高校: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的学校录取分分别为600分、575分、560分、565分、593分,但我们不能仅根据2010年600分的学校录取分,超过了历年的学校录取分,就简单地认为该校2010年600分的学校录取分,是近年最高的;也不能简单地根据近年录取分,多数时候都在575分以上,就认为高考成绩须达到575分以上,才能报考。
与判断考生高考总分相似,这种以高校实际录取分为参照分的方式,同样是不能有效判断该校的学校录取分的。因为不同年份的批次线往往不同。我们得根据对应年份的相同批次的批次线来进行判断。换句话说,就是需根据对应年份的“相对分”来进行判断。
仍以上述某高校为例,只是近5年的参照分由“学校录取分”改为了“学校录取相对分”。
假设某高校: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的学校录取分分别为600分、575分、560分、565分、593分,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该校招生省份的“一本线”分别为550分、515分、500分、510分、520分则:
2010年该高校600分的学校录取分,高出当年55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50分,
2009年该高校575分的学校录取分,高出当年515分的省控线分数为60分,
2008年该高校560分的学校录取分,高出当年50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60分。
2007年该高校565分的学校录取分,高出当年51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55分。
2006年该高校593分的学校录取分,高出当年52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73分。
即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该高校的“学校录取相对分”分别为50分、60分、60分、55分、73分。可见,2006年至2010年近5年来,由于不同年份的“省控线”不同,从“学校录取相对分”的角度来看,该校2010年600分的学校录取分表面上看最高,但“学校录取相对分”却只有50分,为历年最低。
虽然该高校近5年的“学校录取相对分”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到该高校的“学校录取相对分”的大致区间,即在50分-73分之间,且连续4年都没有超过60分,最近5年“学校录取相对分”的平均分也在60分左右。
通过运用“相对分”对该校录取分的把握,就可以大致知道,报考该校,考生的“高考相对分”至少应该到达60分左右。
3.运用“相对分”把握专业录取分
前面说过,我们在填报志愿选择院校时,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专业。
而某考生的“高考相对分”达到了某高校的“学校录取相对分”,仅仅只能表明,从分数的角度来看,该考生达到了进入该校的基本条件,是否能被录取到所填报的专业,则要看该校相关专业的录取分,因为高校的专业录取分,往往要高于学校录取分,至少不会低于学校录取分。
与选择院校时参考具体高校的学校录取分同理,对意向高校某专业录取分的把握,也需要参考该专业近年3-5年的录取分。
在比较高考总分与高校专业录取分时,同样需要运用“相对分”来进行判断。
还是以上述某高校为例。
假设该高校的某一专业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的专业录取分分别为(括号内为学校录取分)610分(600分)、580分(575分)、577分(560分)、575分(565分)、603分(593分),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该校招生省份的“一本线”分别为550分、515分、500分、510分、520分则(括号内为学校相对分):
2010年该高校610分的专业录取分,高出当年55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60分(50分),
2009年该高校580分的专业录取分,高出当年515分的省控线分数为65分(60分),
2008年该高校577分的专业录取分,高出当年50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77分(60分),
2007年该高校575分的专业录取分,高出当年51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65分(55分),
2006年该高校603分的专业录取分,高出当年520分的省控线分数为83分(73分)。
即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该高校的“专业录取相对分”分别为60分、65分、77分、65分、83分。
从而可以看到该高校某专业的“专业录取相对分”的大致区间为60分-83分之间,多数年份都没有超过77分,其中有3年没有超过65分,最近5年“专业录取相对分”的平均分为70分。
因此,如果报考该高校的这一专业,其“高考相对分”至少应该达到65分以上,最好能达到这一专业近年的“专业录取相对分”的平均分(即70分),如果考生的“高考相对分”再高一些,报考这一专业则更加稳妥。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同一高校的“专业录取相对分”要等于或高于“学校录取相对分”。
因此,在根据“相对分”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考虑。不能只顾“学校录取相对分”,就贸然填报。否则,即使档案投进了高校,也可能因为分数没有达到专业录取分被退档。因此,填报志愿究竟是以“学校录取相对分”为参照,还是以“专业录取相对分”为参照,是有考究的。
如首选院校,只要能录取就读,也就是说即使被调剂到没有填报的专业,也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学校录取相对分”为参照,当然,填报“服从专业调剂”是必要地;如首选专业,最好以“专业录取相对分”为参照。同时,还要结合高校录取专业的排序方式等来进行综合考虑,关于这一点,因不是本文的重点,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