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帮你扛,请往这边走。”昨日,在武汉理工大学[微博]华夏学院现场,一名红衣志愿者格外卖力,帮新生肩挑手提大包小包的行李。这名志愿者名叫马晓剑,是该校人文与艺术系2013级环境设计专业新生,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已在学校对面的工地当了25天小工。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名出身农村家庭的新生,因家庭贫困几乎要与大学无缘。
“读书有什么用?家里这么穷!”
上大学遭反对 提前来汉挣钱
马晓剑1991年出生于河南清丰县瓦屋头镇闫村,家里世代务农。他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喜欢画画的他,从小受当美术老师的舅舅的熏陶成为一名艺术生,但去年高考[微博](微博)发挥失常。今年,在舅舅的鼓励和资助下,马晓剑以321分考入了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我要上大学了!”当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马晓剑很是兴奋,但一年要交1.5万元的学费加上1000元住宿费,让一生务农的父母一下子懵了,并对上大学一事坚决反对:“读书有什么用?家里这么穷,你就该跟哥哥一样出去打工!”
父母的反对并没有阻止马晓剑求学的梦想。炎炎夏日,他从家里偷出入学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找要好的高中同学借了路费,踏上了开往武汉的火车。为了省钱,他从武昌火车站徒步4个多小时到达位于关山大道的校区,“到武汉是7月18日凌晨1点,走到学校时天已经亮了,我围着校园转了几圈,决心留在这里。”
马晓剑告诉记者,到武汉时自己的全部“财产”是500元现金、身份证以及好友赠送的零食。他决定打工维持生计。
接下来的几天,从来没有打过工的他从光谷走到了森林公园,一家家店去询问,“最初两天就靠零食撑着,累了晚上就在网吧熬过去,不知道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店。”最终,一家缺人的咖啡馆把他留了下来。
“工地上一天能挣120元,加班另算”
开学前一月到工地搬砖头
“咖啡店的付经理很照顾我,店里也管饭。”马晓剑告诉记者,吃的问题解决了,但住宿让他发愁。
进咖啡店的当晚7点,怀着忐忑的心情,马晓剑拨通了学校招生办公室的电话寻求帮助,正在加班的谭兵莹老师得知此事后立刻联系招办主任赵杨,当晚就安排寝室让马晓剑住下,还找来了毯子给他用。
学校的帮助令马晓剑感动,更坚定了他留下来的决心。离开学还有1个月,为了能攒更多的钱,他告别了咖啡店,在学校对面的建筑工地上搬起砖头。“在工地上一天能挣120元,加班另算!”马晓剑告诉记者,8月2日第一天到工地打工,天气很热,中午口渴难耐,他抱着自来水管就喝,没想到当晚就发起烧来,他没有去看病,选择在闷热的寝室不开电扇。“当时就觉得多出点汗病就好了,而且不敢跟工头请假,怕别人觉得我不行就不要我干了。”马晓剑第二天咬牙坚持,晚上又申请了加班。
8月26日,在工地干了25天的马晓剑带着挣来的3000元钱踏上了回家的火车,他希望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可以一个人生活的,说服父母支持自己上学。
“花几万读书,不如去打工挣几万!”
父母执念让他自己想办法
“没想到父母依然不支持,妈妈坚持认为‘读书没用’,爸爸也担心我即使读到毕业还是会找不到工作。”马晓剑告诉记者,经过在外摔打,马晓剑更加理解父母养家不易,而且到了他这个年纪,村里的同龄人都已结婚成家了。“父母觉得读书每年要花一两万,出来还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即使找到了工资也不会高。如果打工还能挣几万,一去一来的费用足够成家了。”但马晓剑求学之心坚定,并告诉父母:“你们总是铺好路,把我的脚放上去,能不能这次让我走自己的路。”父母沉默良久,最后表示,家里不会出一分钱学费,“想上学自己想办法”。
马晓剑说,其实这几年家里咬牙供他读完高中,已经很不容易,“父母身体也不好,希望我打工也是为了我考虑。”内心纠结的马晓剑找到舅舅倾诉,舅舅对马晓剑的决定表示支持,并鼓励他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马晓剑将打工挣来的钱,一部分还了同学,一部分留给父母,带着剩下的1000元钱和几个笔记本,再次踏上了来汉的火车。
“他就带了几个本子来报到”
各方援手拟帮其圆大学梦
“一开始吓了一跳,从没见过就带几个本子来报到的新生。”负责迎新的同学小马回忆,先开始还以为是马晓剑的行李掉了,当听说他的情况后,小马立即领他来到入学绿色通道,并向老师反映情况,马晓剑很快完成了入学手续。“虽然入了学,可生活费仍是个大问题。”马晓剑一度想过办理休学去打工挣够生活费再来上学。
前天,马晓剑所在的人文与艺术系为他购置了床被等生活用品,解决了他食宿问题,得知他的经历后,老师们为他捐赠了换洗衣服。艺术生绘画工具费用较高,系里还准备为他购置学习工具和绘画用品。
记者昨日了解到,系里还准备发动创业成功的校友为马晓剑捐款。学校党委副书记张荣国也表示,将通过爱心基金的方式,帮助好学向上的马晓剑办理助学贷款,并为他安排校内勤工俭学岗位,通过他个人的劳动解决一些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