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几位中国大学校长到我所在的普林斯顿大学访问。他们想知道用什么方法办一所一流的大学。事实上,用行政手段不能把一所普通大学变为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是教授的质量。没有一流的教授,便不能办一所一流的大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大学变为世界一流。原因是大战时很多欧洲的著名学者逃到了美国。二次大战后美国经济进步,生活水平良好,又吸收了世界学术的精英,同时国内的学者有优越环境做研究,来改进他们的学术水平。
中国的大学发展在历史上受过几次挫折。1952年政府把所有的私立大学关闭了。随后政府改变了大学制度,将讲授多门科目的大学改变为训练专门技术的学校,来满足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需要。在“文革”时期大学则基本停了课。直到1978年以后,大学才慢慢得以恢复。
今天中国的大学不如美国的大学,不但有其历史因素,还有制度的因素。或可以说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还没有包含大学教育的供应。美国最好的大学几乎都是私立的,类似私有企业,有自主权。它们的经费不靠政府供给,多靠收学费与校友捐助。像私有企业的董事会,私立大学也有董事会来委任校长和监督学校的工作。私立大学的政策,如决定课程、每科教授的数目和学生的约数等,都由校方自己决定。
虽然一般私立大学的目标不是营利,这与私立企业的不同(有少数私立大学的目的是营利)。它的产品是教育,它的目标是希望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好的大学会尽量招聘好的教授来提高教学水平,来培养优秀的学生,正如私有企业尽量制造出良好的产品。美国政府大致不会干预私有企业和私立大学的运作,而是让它们自由竞争。因为只有好的教授才能给予良好的教育,校方会尽量设法聘请好的教授来保证教育产品的质量。
与美国大学对比,中国的大学由教育部控制,像国有企业由政府控制一样。攻读某科目学生的人数需要教育部批准。学科的内容也需要教育部批准。如果全国大学学生的人数由政府决定,而不是让各大学分别去观测市场的需要,那就可能发生错误。例如快速增加大学生的人数,以至于符合标准的教授供不应求,就会降低教育的水平。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后,很多人会找不到工作。同时因为大学的学科发展很快,教育部难以雇用足够人员来制定课程和改进课程。不让各大学自由决定供应大学教育所需的各种要素,如教授、教材、学校规模等,会使得大学的教育水平降低。
在目前中国大学教育制度下,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中国的大学教学质量呢?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考虑,即:师资、学生与学校。
关于现有师资的质量,教育部已经在设法改进,如制定“千人计划”,把在国外的著名中国学者请回国内讲学。还用各种办法鼓励在国内工作的教授们。还要注意的是,应改良中国已有或从国外引进的教授的工作环境。中国大学教授的工作环境中还有不少薄弱之处,如出国访问、参加学术会议都需教育部批准。改良他们的工作环境并不太难,只要给他们多些自由去干自己要干的工作即可。
关于学生的质量,如果不把中国大学的质量加以改良,中国优秀的中学生都跑到外国去留学,就会降低国内大学生的水平。学生的质量有赖于教师的质量。把教师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质量便会得到同时提高。
改进中国大学教育最好的一个办法,是在适当的环境下容许私立大学的建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容许私立小学的建立。结果十分良好的小学很快地建立起来。那么能容许和鼓励私立中小学建立起来,为什么就不容许私立大学的建立呢?如果这些私立大学的运作不影响到中国的教育政策,而且其教育水平良好,笔者建议教育部可以逐步让多些私立大学建立起来。这样一来可以节省教育部的费用,二来能让私立大学有机会创新。良好的私立大学还可以作为公立大学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