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天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披露,对2009-2014年新增幼儿园中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占比分析表明,教育部门办园在2011年止跌以后占比明显提高,2014年达到50.13%;集体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在2012-2013年也开始止跌回升。这种发展态势表明,自《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尤其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集体和企事业单位办园,已经初见成效。这些幼儿园已成为政府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主体。
报告还披露,2014年,幼儿园专任教师队伍达184.4万人,比2011年增加52.84万人,增长40.17%。而且,增长的专任教师数量主要集中在乡村和镇区。与2011年的专任教师数量相比,2014年乡村和镇区幼儿园教师数量的增幅分别达到49.09%和45.41%,城区为33.86%。此外,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已达66%。报告指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程度不高仍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公办幼儿园占比仍然较低,民办幼儿园占比过高,“公办民办并举”格局尚未形成,“入园难”普遍表现为“入公办园难”,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相当多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普惠性资源依然短缺,西部农村地区非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高达67%。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程度不高,“入园贵”的问题尚未获得普遍的、根本性的解决。
报告建议,应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理顺公办性质幼儿园的办园体制,把企事业单位办园和集体办园全部纳入教育部门公办园建设和管理;把“双50%以上”(即公办幼儿园数量占比50%以上和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比50%以上)作为各地建设“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的考核指标,普遍提高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