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告别学生时代,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思政‘青椒’!”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强光美,第一次参加学院举行的青年教师座谈会后,在个人社交平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学生评教排名前20%,荣获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一等奖,相关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三年多过去,从不太会讲思政课到牢牢站稳三尺讲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门外汉”到学科交叉的“创新人”,强光美以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
在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强光美有类似成长经历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上下足功夫,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组合拳”,努力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贡献“北科方案”。
“引一批、转一批、招一批”,优先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
学校党委通过“校外人才引一批、校内教师转一批、应届毕业生招一批”,优先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引一批”,即从国内其他高校引进9名副教授以上青年骨干教师,并给予配套支持政策,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转一批”,即从本校择优选拔10余名党政干部、辅导员转入思政课教师队伍,明确思政课教学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招一批”,即从北大、清华、人大、社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招聘优秀博士、博士后20余人,进行针对性培养。
此外,学校还“备一批”,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吸纳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充实思政课教师后备力量。以上举措,多管齐下,有效保证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规模,也优化了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增添了队伍的活力。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时人数规模,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了翻番式增长。
“进得顺、转得实、上得快”,加速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
在优先建齐队伍的过程中,为了让新入职教师顺利、快速地融入学院,适应新岗位,扮演好新角色,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创新机制,让新加入的教师“进得顺、转得实、上得快”。
“进得顺”,是指引进、转岗和招聘过程中政策到位、流程顺畅。校党委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师编制到位、进人政策倾斜。人事部门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进人或转岗效率,在进京户口指标分配、岗位聘任等方面优先思政课教师。“转得实”,是指校内转入思政课教师工作相关措施到位,明确思政课教师岗位职责,通过“融入教研室、融入思政课程、融入思政课题、融入思政研究生培养、融入思政类社会咨询服务”的“五融入”措施,确保转岗教师实质性融入思政教师队伍。
在助力青年教师“上得快”方面,北科大对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培养,有效助推他们迅速成长发展。学校给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设置了一年的助课适应期,在此期间免于教学工作量的考核;学院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1名资深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快速熟悉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方法。此外,学校也为教师的科研业务和学术著作出版提供支持补助,旨在助力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
“搭平台,重引领,促提升”,全力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承担着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责任。因此,这支队伍不仅要配齐夯实,更要建强建优。三年来,北科大参照一流学科建设目标,通过“搭平台,重引领,促提升”,高标准支持和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
围绕“搭平台”,学校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扶持,搭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类平台,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发展的机遇。例如,学校支持思政课教师校内外挂职锻炼、实践研修、海内外学术交流、与学校一流学科交叉合作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刊物《思想教育研究》等优质平台均优先对青年教师开放等。
聚焦“重引领”,学校重点培养名优教师并发挥其引领作用。学校从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中,选拔一批骨干教师,让他们先“冒出来”,在学校“北科学者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中,对他们进行全过程重点资助,培养一批热爱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业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思政领军人才,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着力“促提升”,学校致力于从整体上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引路人”素养。“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从严、从高培养高层次思政课人才,学校还通过加强日常的监督、培训、交流、考核等环节,从整体上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