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考”“包过”“好就业”甚至可以“挂靠”赚钱——如此“稳赚不赔”的“碳排放管理师”,你心动了吗?如今,市面上充斥着诸如此类的“碳排放管理师”的招考宣传广告。然而,在不少消费者交费报名后,却遭遇了一些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客服失联、无法退款等诸多问题。据报道,近日网络投诉平台收到了大量针对提供“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培训业务的培训机构的投诉。
客观来讲,目前很多群体尚且处于对“双碳”“碳排放”等概念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自然很难厘清“碳排放管理师”的具体职业性质和从业内容。在“双碳”目标的推进下,2021年3月,人社部公布了碳排放管理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碳排放管理员”与“碳排放管理师”看似相同,然而一字之差就迷惑了众多“门外汉”。前者是具备国家职业资格的正规职业;而后者仅为培训学时证明,只能证明该学员曾参加过项目培训,并非职业(执业)资格类证书。
细数过往,培训机构打着“免考”“包过”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组织含金量较低的资格证考试欺骗消费者早已不是个例。如今的“碳排放管理师”也不过是机构换汤不换药的老套模式。对职业名目的混淆认知、个别招聘单位“唯证书”的不良风气、轻松高薪的广告宣传,都精准狙击了消费者的消费痛点,培训者以此拿捏住了消费者的需求心理,重重诱惑之下,自然有人买单。
众多培训机构敢于如此堂而皇之地虚假宣传,细究其因,是高昂的收入回报和缺少严厉的惩罚措施所致。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包过”机构,想要打破虚假宣传资格考试的现状、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需要有关部门细化权责,重拳出击。具体可通过对现有的培训机构资质进行核查,对不具备相关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统一处罚处理;利用大数据搜索、关键词捕捉等技术手段对全网全平台的广告投放端口进行排查,斩断虚假广告的传播链条。此外,还要加大国家职业(执业)资格类证书名目的查询途径宣传,规范相关考试科目的招生信息和报考渠道。多个端口协同把关发力,才能共同维护职业资格考试的清朗空间。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