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首届本科毕业生陈骏安目前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训练。此前他代表广东省迎战首届全国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斩获金牌,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陈骏安坦陈,哈工大(深圳)对他的影响深远。在训练和比赛中,他牢记学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追求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今就职高校任教的他,也会以母校老师为榜样,以哈工大规格培养学生。
“人才出口”是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的一大观察点,哈工大(深圳)2016年招收首届本科生,目前已有的两届本科毕业生891人中,出国(境)升学毕业生中有87%前往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高校深造,就业毕业生中有24%在航天国防单位就业,33%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超70%的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
第三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哈工大(深圳)毕业生整体满意率高达98.8%,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的满意率更是高达100%。
上述数据只是哈工大(深圳)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缩影。
秉百年名校之风范,承立德树人之精髓,哈工大在深圳办学19年来,始终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来,哈工大(深圳)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师资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不断创新探索、苦练内功、提质增量,逐步开创出一条融合哈工大规格与深圳精神的办学发展之路,也为更好地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具有国际视野、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时代杰出人才注入强劲支撑。
构建“大思政”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
10月29日晚,哈工大(深圳)师生集体线上收看“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刘永坦是哈工大教授、两院院士。用了近40年的努力,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冲破国外技术封锁,为祖国筑起一道“海防长城”。
“国家的需求就是最大的荣耀!”哈工大(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潘天宇观看报告会后深受触动,并表示将以刘永坦教授为榜样,“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奋进者和奉献者。”
在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八百壮士”精神宣讲会等一系列活动中,哈工大(深圳)学子汲取榜样的力量坚定前行。
引导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哈工大(深圳)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格局。
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后,快速组建了一支高水平思政教师队伍,并逐步建立起本硕博一体化的高品质思政课程体系。严格落实本硕博思政课学分要求,除思政必修主干课程外,已为本科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西方政治哲学概论》等选修课程。
贯通本研人才培养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这里鼓励个性与创新,每一条道路都不孤独,每一种选择都能得到支持。”哈工大(深圳)2019级建筑类本科生魏榕说。
哈工大(深圳)在本科生培养中加大了实践教学、专业选修课、英文课程的比重,注重通识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进校后,学院会安排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对其学习与成长进行全过程指导。学校还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
与许多深圳高校发展路径不同,哈工大(深圳)是在十余年研究生教育经验基础上,自上而下探索开展本科教育,且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先进理念和经验制定培养方案,这种“高举高打”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办好本科教育打稳根基。
为破除本研教育分层管理、分线培养的弊端,哈工大(深圳)积极推进本研一体化改革,统筹本研教学一体管理,修订完善本研一体管理制度,率先在同一个软件平台上实现所有本研教学管理与服务,统一本研课程的编码规则,拟制本研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规则,以“课程群”为单元梳理本研专业课程体系,依托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打造本研一体化实践创新体系……经过持续建设,本研一体培养内涵得以深化,使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研究能力培养贯穿本研教育全过程。
为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还聘请校本部资深教授成立校区教学督导组,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听课指导,对授课和学生培养过程进行全面把关。
立足大湾区需求布局特色专业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打好根基
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哈工大(深圳)凭借突出鲜明的工学学科优势,紧密对接广东省“双十”产业集群布局进行学科规划,先后增设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化学、物理学、设计学、外国语言文学6个学科的硕士学位培养点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建筑学3个学科的博士学位培养点,形成了涵盖理、工、管、经、文、艺6个学科门类24个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与5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专业布局。
哈工大(深圳)推进新材料与力学等12个优势学科群建设,成立了10个交叉研究平台,初步形成了跨学院、跨学科、跨平台的学科建设协同体系,牵头成立粤港澳高校工科联盟、会计专业联盟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联盟,服务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8年,哈工大(深圳)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入选重点建设学科,并高质量完成预期目标。今年8月,学校再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上一轮四个重点建设学科继续纳入支持计划,并新增空间科学与技术学科。这将助力学校进一步提升优势学科、打造学科高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深入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
哈工大(深圳)宋清海教授团队在超快调制微激光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于2020年发表在《Science》上。
宋清海不仅教专业课,还带学生做科研。他享受这种教研相长的过程,“教学既能促进科研,同时科研做好了,也能促进我对教学的理解,帮学生用最快速度适应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
哈工大(深圳)鼓励教师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固化为教学内容,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深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创新思维。
创新人才更需要从实践中去培养、磨炼,哈工大(深圳)构建了课程、实践、平台、保障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突破高校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既有模式,学校率先提出了“专业规划、集中建设、统一管理、协同运行”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运行新模式,打造了先进、开放、具有新工科特色的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首创全国共享型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有效破解了实验教学空间保障、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顽疾。中心设置3个系列实验室、5大实验教学部,打造4个新工科特色实践平台,本科生大一时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各项实践创新活动,彰显哈工大“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育人特色。
产教融合是破除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根本路径。哈工大(深圳)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共建课程、实验室、联合培养基地等形式,与百余家深圳企业开展了密切合作,建设了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6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3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30余个,获批教育部校企协同育人项目50余项,全方位聚焦创新人才培养。
建设“大师+团队”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学育人能力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哈工大(深圳)形成了以院士为引领的“大师+团队”的人才格局。学校全职教师中,近80%拥有海外经历,近90%为国家及深圳认定的各级高层次人才。
学校还设立首席学术顾问制,聘请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十余位两院院士为学科发展诊脉把关。同时,在教师引进、考核评价、日常监督等各环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压紧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在2021年11月举行的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上,哈工大(深圳)建筑学院老师郭湘闽荣获一等奖,此前他还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备赛得到了学校老一辈教学督导专家的深入帮助,通过这种传帮带,就把哈工大百年老校的深厚积淀给传承下来。”郭湘闽说。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赛训结合”,哈工大(深圳)各学院纷纷开展教学竞赛、教学研讨等活动,大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学校还引导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以一流课程标准加快各类课程建设步伐,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热情逐年高涨。
人才培养没有终点,砥砺奋进、逐梦前行,新百年人才培养奋进之路已经开启,也必将再创辉煌。
本版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孙颖 受访单位供图
■数读
哈工大(深圳)
人才培养成绩单
●两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各类竞赛奖项200余项,省部级奖项近700项。
●高水平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突破性学术研究成果显著增加,如物理电子学学科博士研究生黄灿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论文。
●两届本科毕业生891人,出国(境)升学毕业生中有87%前往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高校深造。就业毕业生中,24%在航天国防单位就业,33%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超70%的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高达98.8%,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满意度更是高达100%。
●2021年,本科录取提档线在各招生省份保持高位,全国高校录取平均排名继续位列第11位。在广东省的录取生源数量、质量皆创历史新高,连读4年蝉联省内高校理科类投档线第一。
●研究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2020年硕士生推免、统考报名人数皆创新高。
●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教师累计达64人次。2016年至今,教师共获批立项各级各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9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