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全国两会等重要场合谈及充分发挥人才,特别是优秀知识分子的作用这一重要话题。他在2013年参加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上,专门强调激发知识分子创新活力和潜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他要求广大知识分子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希望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可以说,选人用人是领导者、管理者的基本功。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只有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才能把真正能干的人团结起来,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识才,考验的是领导者的眼力,但更是对领导者自身素质的衡量。元朝宰相张养浩说:“为宰相不难,一心正,两眼明足矣。”心正是眼明的前提。一个人,自己心里塞满“弯弯绕”“小九九”,哪里顾得上谋他人的利益、看别人的长处?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知人善任的故事,有很多任人唯贤的经验,但最靠得住的一条是“察吏于民”,也就是从公众的视角、群众的利益出发,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有用、是否合格。汉代政治家贾谊描述这个过程是一唱一和,但必须明确群众是最先发声的人——“必使民唱,然后和之”。从实际问题出发,从群众需求出发,而不是从领导者的个人好恶出发,这是识才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才敬才就是尊重群众的呼声,尊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人。由此,也对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让好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选用干部如此,对待知识分子也是如此。
用才,考量的是领导者的胸襟,也是领导者对大局的把握能力。用人不疑,既是对他人的信任,也是更重要的自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下足了选人识才的真功夫,就应该让真正的人才到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哪怕这样的人才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甚至在一时或局部出现失误,也应该坚持用人不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探索难免有失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制度是人才充分发挥的保障。任何事情都不能寄望于一人,即使圣明神武如唐太宗,对魏征不留情面的批评也不是都能接受的,以至于忍不住发誓“会须杀此田舍翁!”要让人才充分发挥,让千里马常有,就必须形成良好的制度保证,用制度维护人才培养、发现、选拔、使用和监督的全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加快构建;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更多千里马必将为了共同的目标竞相奔腾,一往无前。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