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从教育部获悉,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督导组对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进行实地督导发现,薄弱学校基本教学条件显著改善,学生自带桌椅、D级危房上课等现象在绝大部分地区已消除。
据了解,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双随机”原则,组织由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组成14个督导组,对29个省份全面改薄工作进展成效、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和公开公示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
督导发现,全面改薄工作启动实施以来,中央累计投入专项资金978亿元,带动地方投入2300多亿元。薄弱学校基本教学条件显著改善,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23亿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1.12亿平方米,购置学生课桌椅2284万套、图书3.38亿册。全国购置生活设施设备1157万台件套,有力改善了农村学生住宿、用餐、饮水、洗浴条件。
督导还发现,城区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有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17.3万个,比2013年减少3.57万个,减幅17%。中小学实现宽带接入比例达到87%,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达到82%,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1.56台,比2013年增加2.31台,增长25%。同时,2016年中央投入21.5亿元,实施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教师约160万人次,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3年来,各地从最困难的地区和条件最差的学校做起,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大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824个县级单位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