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的学校,最专业的机构!
特色专业: 动漫设计 学前教育 计算机 会计金融 影视音乐 建筑工程 广播电视编导 外语 美术设计 国际贸易 工商管理 广告学 法律 旅游与酒店管理 汽车工程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8:00-24:00

4007-567-088
2024优秀高校联合招生,学生/家长可以直接电话咨询,热线电话:4007-567-088
首页 > 热点资讯

政治试题常见知识性错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1-06 来源:网络

在连续多年的高三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解某些政治试题时,尽管老师讲过,自己也曾做过,却经常“把脚放在同一条河里”,造成不必要的失误。事后懊悔不已,下次“涛声依旧”。

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学生审题不够严谨、表达不够规范、解题习惯不好。事实上,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认知误区才是失分的致命原因。

也就是说,有些题目尽管相同或相似,但学生对其考核的知识点并没有真正彻底掌握,因而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摔倒”,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和思考,按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的顺序,把高三学生解政治试题容易犯的典型性的知识性错误进行了系统归类并以实例进行剖析如下:

一、政治常识

1、认为政治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

【例题】“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基本含义是:

a.政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

b.经济关系是随着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c.政治活动必须有经济作保障

d.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经济问题展开的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即认为政治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错误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掌握政治和经济的区别。事实上,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不能掌握国家政权,就不可能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因此,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夺取和维护国家政权问题,而不是围绕着经济问题展开的,尽管这样做的目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的。b、c项说法颠倒了政治和经济两者关系,不选。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2、认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民主,其发展程度就一定高,而落后阶级的民主其发展程度就必然低

【例题】在美国,虽然宣扬“人人都可以做总统”,但要入主白宫,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据报道,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的家庭财产净额在110-250万美元之间,而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的家庭财产净额在1110-2940万美元之间。这说明:

①美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美国民主的发展程度较?③美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④在美国,只有最有钱的人才能做总统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剖析】此题易误选b项,即虽能认识到美国民主的阶级性是资产阶级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对大多数人的专政,但却据此认为美国民主发展程度不高。实际上,美国的民主发展程度在资本主义世界是相当高的。与民主性质不同的是,民主程度是指民主的实现程度,即民主原则和精神转化为实践的程度、状况和水平,它是民主的量的规定性,一般不具有阶级性。由于民主建设的条件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任何类型的民主的发展都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同一性质的民主,在其不同点发展阶段存在着发展程度的高低,不同性质的民主亦存在发展程度的差异。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3、把基础政权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混同起来

【例题】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党的基层组织 d.村级政府机关

【剖析】此题易误选a项。我国地方国家机关分为省、市、乡三级,在民族自治地方则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显然,农村村民委员会不能作为我国的基础政权组织、村级政府机关,也不能与党的基础组织村党支部划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4、把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混同起来

【例题】人大代表有权持证视察人民法院工作,是因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

a.是国家权力机关 b.是我国的政体 c.是国家行政机关 d.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不能等同。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非人民代表大会。解题时如果把提供中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看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对此方面知识就有漏洞,便很容易造成误选。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5、把我国政权体系中和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两个机构混同起来

【例题】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和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分别是:

a.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国家政权体系也叫国家机构组织体系,在近现代国家中,根据国家的职能,一般都设有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暴力机关等。政治常识教材28~29页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我国的国家机构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建立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并监督这些机关工作。”具体的说,在中央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建立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并监督这些机关工作;在地方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建立其他地方国家机关,并监督这些机关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国家机关的最高体现者和决定者,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有权决定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切重大问题,因而在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此题正确答案为b项。

6、把人大的决定权和监督权混同起来

【例题】去年沈阳市人大会议否决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有媒体认为,这在中国各级人大会议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沈阳市人大行使的是:

a.立法权 b.任免权 c.监督权 d.决定权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地方各级人大的决定权主要是通过审查和批准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计划执行的报告、审查和批准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决算报告等途径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监督权主要是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否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要其限期整改,是人大对由它选举产生的人民法院的监督。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7、把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的职能与国家机构履行国家职能混同起来

【例题】下列活动中,属于履行我国国家职能的有:

①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②中共中央就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做出重要决定③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④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应邀出访印度、尼泊尔等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与国家机构履行国家职能有联系也有区别,一切国家机构履行国家职能都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进行,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主要是通过国家机构履行国家职能予以实现的,但是党自身的活动,如就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做出重要决定,是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与国家机构所特有的国家职能活动有着严格区分,故②不选。在我国,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的性质决定了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以及其自身与国外的有关友好往来与国家机构履行国家职能是不同的,故④不选。另外,政治常识教材45页的“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简表”也明确指出中共中央、全国政协不属于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8、对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不明

【例题】某镇政府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镇政府对原告作出合理赔偿。这一事实表明:

a.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b.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受到保护 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人民法院监督

【剖析】此题易误选b项、漏选d项。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行使行政管理权(如行政审批权);司法机关是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分别行使审判权和检查权。不能说行政机关要公正司法,司法机关要依法行政。b项混淆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职权,故不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一府两院由人大选举产生,依法各自行使职权,并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尽管我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但一府两院之间也存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关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分别通过行使审判权、检查权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依法行政。故d项当选。此题正确答案为a、c、d三项。

9、把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和本质混同起来

【例题】依法治国的实质是:

a.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c.健全和完善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d.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有法可依

【剖析】此题易误选a项。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此题正确答案为b项。

10、对我国国家机构三大组织和活动原则的内在联系认识不足

【例题】2001年12月8日,广东省召开春运公路价格听证会,2002年1月12日,国家计委召开铁路部分旅客列车政府指导价方案听证会。这使价格听证成为举国关注的热点。

政府召开价格听证会,是如何坚持我国国家机构的有关活动原则的?

【剖析】解此题常见问题在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答案组织不完整。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治国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原则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精神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依法治国原则目的在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必然要求国家机构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此题参考答案为:①召开价格听政会,尊重、了解、反映消费者的意愿,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集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召开价格听政会,密切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召开价格听政会,制定公路和铁路春运票价公开透明、依法行政,坚持了依法治国原则。

11、认为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的权利

【例题】下列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②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④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说法不正确,应该是“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理解为绝对的平均主义,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如我国宪法规定,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一定的行为能力。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12、认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例题】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政协 ④人民法院 ⑤人民检察院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的自治权主要集中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自主发展地方经济、自主安排使用地方财政收入、自主管理地方事务、执行职务时使用民族语言等方面。虽然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但是按照国家法制统一的要求,审判权和检查权不能属于民族自治权利范围,否则,就违背了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方面都一律平等的原则。因此,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13、对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

【例题】有人认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你怎么看?

【剖析】解此题常见问题在于虽能指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但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往往认识不够,容易造成得分不全。

此题参考答案为: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全部信仰宗教,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

②但在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4、认为我国民族矛盾的根源已经消失

【例题】当前,尽管世界上有的国家民族矛盾突出,甚至酿成流血冲突,而我国政治和社会却比较稳定,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同心同德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a.剥削制度在我国已不复存在 b.民族矛盾的根源在我国已被消除

c.民族平等原则已贯彻到我国各个领域

d.我国制定和实行了适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剖析】此题易误选b项。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由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但是由于各民族在心理素质、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等方面客观上还存在着差异,国际上各种反华势力和国内的民族分裂分子还会勾结起来,制造民族矛盾,破坏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的民族矛盾依然存在。此题正确答案为a、c、d项。

15、认为我国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例题】在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所以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因为:

①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宗教已经从本质上得到改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在我国,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宗教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宗教已经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教徒的爱国组织,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的。但是,宗教在本质上依然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故④不选。对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所以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①的解释不符逻辑且不够全面,故不选。此题正确答案为b项。

16、把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基本立足点、基本目标和首要目标混同起来

【例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评论美国可能将“反恐战争”扩大到其他国家时指出,中国支持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但我们主张打击行动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有关国际法准则,要证据确凿。我们反对任意扩大打击范围。章启月的发言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外政策:

a.以独立自主为基本立足点 b.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首要目标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 d.以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故a项说法错误,不选。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而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故b项说法错误,不选。d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不切题,不选。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二、经济常识

1、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例题】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a.越大 越大 b.越小 越大 c.越小不变 d.越大 不变

【剖析】此题容易误选b项,即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事实上,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那么,如何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原理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劳动生产率理解为“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件数”,把单位商品价值量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单件商品的价值量”,把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的价值总量”,必然能推导出这样一个公式:

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

(1)当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时,公式可演变为:

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 ………… ①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因此,从公式①可以看出,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2)当劳动生产率为个别劳动生产率时,公式可演变为:

个别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 ………… ②

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非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不管商品生产者各自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商品交换都要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公式②中,单位商品价值量并不改变,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

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越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越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2、认为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例题】从1999年10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开始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关于人民币的发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人民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b.人民币的面值(如10员、2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c.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d.每种人民币代表多大的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剖析】此题易误选a、b、c三个选项,而这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我们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客观上取决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人民币、人民币的面值大小、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发行多少必须由掌握着纸币发行权的国家做出决定。然而,每种人民币代表多大的价值(购买力)是国家无法规定也决定不了的。购买力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供求关系、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因素关系密切。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3、把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混同起来

【例题】某公司王经理在进货时货款未带足,还差5000元,由于和供货方李经理比较熟悉,便让他把货提走了。第二天,王经理就把5000元交到了李经理处。这5000元行使的是货币的_____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剖析】此题易误选b项。流通手段也叫购买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货币出现以后,人们买东西,都是用现金购买。但是有时并不具备足够的现金,在商品交换中便出现了延期付款、赊销等行为,支付手段也就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此时,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为了与流通手段区分开来,这一职能被称作支付手段。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4、对等价交换原则中的“等价”内涵认识不清

【例题】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等价交换” :

a.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b.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c.是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的交换 d.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剖析】此题易误选c项。有两个因素决定了这个选项不选:①货币出现以前,用非货币商品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时,产生了交换价值这一概念。在货币出现以后被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时,为了以示区别,产生了价格这一概念。仅仅把“等价”理解为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是不全面的。教材说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以货币的使用为前提的。②如果假定c项的说法也是以货币的使用为前提的,还是不能选,这是因为,供求平衡只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经常性的,价格和价值不符合也是经常性的,而这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这一原则的否定,却恰恰是其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相一致的。这说明价值规律在起作用,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的。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5、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国家的宏观调控为基础

【例题】2000年夏季,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的销售协议。对此,我国政府部门明确指出,此举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必须予以纠正。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

b.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法制的引导和规范

c.降价销售不可能成为企业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

d.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让利给消费者

【剖析】此题易误选a项。a项的说法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题干的确指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而非让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手段。这和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计划而非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是不同的。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6、把居民储蓄存款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混同起来

【例题】有人认为,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你怎么看?

【剖析】解此题常见问题在于认为降息会使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减少。如果能分清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通俗的说,名义收益指的是存款能带回多少数目的利息收入,显然,国家8次降息、开征利息税使居民储蓄存款的名义收益减少了。实际收益指的是存款的利息收入能买到多少商品,或者说是购买力大小。这就要跟物价水平作比较了。如果降息的幅度没有物价的跌幅快,实际收益并不会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

此题参考答案为:①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增强其活力。②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③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

7、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的应用不灵活甚至颠倒二者关系

【例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消费促进生产 b.消费决定生产 c.生产创造消费 d.生产决定消费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或b项。选择d项,没能正确领会题干“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城乡居民对家电产品旺盛的消费需求推动了我国家电工业的迅猛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当中的促进作用。选择b项,颠倒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夸大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进而误认为消费决定生产。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8、认为借钱消费优于攒钱消费

【例题】甲说:“谢天谢地,我的购房贷款申请被批准了。”乙说:“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够买一套房子了。”对话说明: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剖析】此题易误选a项。实际上,甲借钱买房和乙攒钱买房这两种消费方式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并不能得出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或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的结论。甲借钱买房固然可以使消费需求提前得到满足,但债务是要还的,生活压力也是有的。乙攒钱买房消费需求固然不能提前得到满足,但却没有还债的苦恼。应该说,乙攒钱买房这种中国人传统消费方式还是有相当的代表性的,但是,在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加剧的情况下,如果都倡导乙的消费方式,是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9、认为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例题】有人认为,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就得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就能扩大内需。你怎么看?

【剖析】此题第二、第三两个层次比较好分析一些,第一层次的错误之处,即认为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容易被忽略,这也是对扩大内需内涵常见的认识误区。

此题参考答案为:①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不仅包括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还包括扩大国内投资需求。②在我国城市商品需求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农民人均收入过低制约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③扩大内需仅靠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是不够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扩大投资需求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10、把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措施混同起来

【例题】从1998年至今,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连续实行了四年,累计发行国债5100亿元。这是:

①解决财政赤字的重要途径 ②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措施③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 ④扩大国内需求的重大举措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剖析】此题易误选a项或c项。近年来,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物价持续走低,企业开工不足,市场消费疲软,通货紧缩加剧。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扩建公共工程,扩大国内投资需求,有效抑制通货紧缩,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解此题如必须明确以下两点,否则很难做出正确选择:

①扩大内需不仅包括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还包括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也称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②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价不断上涨,投资和消费旺盛,会使经济发展过热,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治理通货膨胀不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要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来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三、哲学常识

1、把经济术语、政治术语和哲学术语混同起来

【例题】200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五周年纪念日。这五年里,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香港经济保持了高度繁荣和稳定。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说明:

a.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b.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

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剖析】此题易误选a、c两项。而事实上,这两项的表述均非题干要求的哲学术语,而是政治术语和经济术语,但由于各自的表述本身具有准确性,因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与政治术语、经济术语不同的是,哲学术语是对具体问题的哲学反思,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2、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混同起来

【例题】“人类要不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剖析】解此题最易错误在于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来评析这一观点,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却不符合答题要求,即“张冠李戴”,用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代替了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

我们所学的唯物论,也称辩证唯物论,是结合了辩证法思想的唯物主义,侧重于对“世界是什么”的认识,主要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知识点。

我们所学的辩证法,也称唯物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辩证法,侧重于对“世界怎么样”的认识,主要有联系和发展、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矛盾及其特点、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等知识点。

此题参考答案为: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人类又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②上述观点只看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性,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3、把哲学道理和哲学原理混同起来

【例题】“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一说法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剖析】此题学生容易误选c、d两项,主要原因在于分不清哲学道理和哲学原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道理,也可以简称哲理,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原理,指的是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此题c、d两项“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指出依据哲学原理的限定性,故要排除。b项虽是哲学原理,但不能作为从国情出发的哲学依据。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4、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两个方面表现混同起来

【例题】号称“生命登月”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1年8月26日率先在中国取得突破:尽管参与时间最晚,但是我国科学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所承担的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在参与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正确的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d.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主要原因在于对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两个方面表现认识上发生偏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相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显然,我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只能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一方面的表现。a项说法否认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b项说法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5、认为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例题】尽管技术、经济上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复杂的多,但是我国科学家争分夺秒,迎难而上,胜利完成了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在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不可分割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的规律已经存在并发生作用,不能认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不可分割,故a项说法错误,不选;d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否认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始终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犯了主观唯心主义(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口号)的错误,不选。b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目本意,不选;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6、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混同起来

【例题】“入世”对我国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这一结论蕴含的主要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任何事物都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认识事物的性质

【剖析】此题易误选c项,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两个哲学原理的应用思维模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矛盾群体之间关系的划分,强调在解决面临的多种矛盾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把握中心和关键,防止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防止“单打一”。这样才能做好工作。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基于矛盾内部的两个侧面之间关系的划分,强调在分析任一具体矛盾时,要把矛盾的两个侧面都能分析到,更要分清和把握主流。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事物。

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既要看到对我国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对我国不利的一面,这是一分为二,分清利弊;利弊权衡,利大于弊,则分清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然利大于弊,可以说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因此,应抓住入世的有利机遇,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挑战,争取更大的胜利。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7、把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根本目的混同起来

【例题】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测续和顺序的基本完成,基因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基因制药、基因克隆、转基因玉米、大豆等转基因生物将迅速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b.科学技术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将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剖析】此题易误选a项。实际上,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此题正确答案为b项。

8、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

【例题】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做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从题干“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做莫能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两句话来看,其中蕴含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两个哲理。题枝“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这一说法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仔细琢磨,其言下之意是除了实践,还有其它的认识来源。事实上,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此题正确答案为b项。(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高考分数低老师帮你选学校

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意向专业 为您查找适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时内短信电话发送给你!
  • 距离2023
    高考还有
  • 100

用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移动客户端访问本站!

免费参观院校申请
  • 参观学校
  • 姓名
  • 邮寄地址
  • 联系电话

版权所有:中教未来(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4 rights reserved www.5ugaokao.cn 京ICP备14025495号-5

高校特色专业招生咨询热线:4007-567-088

高考200分 高考100分 高考落榜 专科学校

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意向专业 为您查找适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时内短信电话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