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顾名思义就是相对英语这些应用面很广用者甚众的外语而言,只在少数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30种。
小语种专业在中国大约有以下:
西方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乌克兰语、瑞士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等。
亚非
波斯语、泰语、朝鲜语、韩语、越南语、阿拉伯语、日语、印度语、马来语、缅甸语、僧伽罗语、豪萨语、斯瓦西里语等
据分析,小语种国家留学人数的剧增与其就业小语种学习吃香密切相关。在北京,经常有重大的外事活动、体育赛事,如举办世界妇女大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每当此时,广州玛斯特小语种,北外等校的西班牙语学生便全体出动当志愿者,并被主办单位全部分配给来华的外国官员、重要人士当翻译,经受外事纪律、语言翻译能力的锻炼。而更多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尽管英语、日语成绩甚好,也只是在基层做一般事务性工作。
由于需要何种小语种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取决于当地引资的对象国。因此,各小语种的需求量伴随着各地合作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拿意大利语来说,这几年在市场上一直很吃香,学生一毕业就被一抢而空,同样,西班牙语也反响不错。而虽说阿拉伯语种市场情况相对稳定,但因其有20多个对象国,它的市场前景理应更好。日本由于经济上的强势,使学日语热一直“高烧不退”。
主要就业方向;
1、政府机关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尤其是中央机关,每年都要大量选拨小语种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由于小语种人才的稀缺性,在每年的“国考”中,小语种专业考生的录取率可以说是最高的。和动辄几千个考生抢一个饭碗相比,小语种的考生往往是几个人考一个职位。我国驻世界各地的大使馆、驻外机构、国际性组织和外交部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因此小语种的毕业生们做公务员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2、大型央企的外派机构。有报道称中国在这次利比亚内战中的损失或超千亿,虽然听起来有夸张之嫌,但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企业近些年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军步伐。以中石油、中石化、中建、中铁等为代表的央企大额已将业务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小语种人才的迫切需求。央企的待遇自不必说,假期长,福利高,压力小,无失业之忧,就连公务员也要羡慕三分啊。
3、大型外国跨国公司驻中国的办事机构。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将业务扩展至中国,世界500强企业几乎全部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具有国人身份而又掌握外语的人才往往能够帮助外国公司在中国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益,自然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外企工资高,发展的空间大,能够接触到世界顶级企业家,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国内的各种外贸进出口公司。2010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贸易涉及世界各地。东盟、东北亚、欧盟、独联体等经济体与我国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和语言的人才对各种外贸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的。
以上几种只是小语种人才就业比较集中的领域,随着国家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的不断加大,小语种人才的舞台将会越来越宽广,成为受人羡慕的“金领”一层。
不过总的来说,全国对于小语种的需求并不匀称。东北地区对俄语的需求量很大。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由于地域因素边境贸易发达,对越南语、泰国语需求量很大。北京由于有新华社、外交部、国家安全部、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等政府机构,需要的语种很全,基本上吸纳各个语种。如东欧语系就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则没有设立。沿海大城市对日语、法语、德语等热门小语种需求量仍然相当大,这类人才储备告急。而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陕西等,急需阿拉伯语人才,这些地区已开设出了教授阿拉伯语的民办学校,以满足民间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