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规模学校还将增多
●随迁率逼近留守率,农村生源逐渐上移
城镇化发展中的教育问题不可忽视
12月26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已经形成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县城大规模学校的基本格局;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大幅提升;随迁率逼近留守率,将引发教育资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和困境。
乡村小规模学校将长期存在
这份中国农村教育的“年度体检报告”,综合使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全国12个省份的调研数据和国家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迅速,2015年,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5%,超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20年目标任务5%。
2015年,全国共有小学与教学点283560所,其中乡村地区有200199所,占全国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70.6%。乡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111420所,占全国小规模学校的87.9%,不足10人的乡村教学点达到3.39万个。
随着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农村寄宿制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农村地区(镇区+乡村)义务教育寄宿生达到2636.5万人,西部农村地区初中寄宿生比例高达67.1%。与此同时,城镇班级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小学平均班级规模由2011年38.49人下降到2015年的37.72人。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县城大规模学校的基本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了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孩子因为教育质量问题而送孩子到乡镇和县城就读。但是,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表示,城镇化是个渐进的过程,农村生源只可能“缓慢上移”至城镇,加之部分教学点交通情况难以迅速改变,“乡村小规模学校将长期存在,数量甚至还将扩大,乡村小规模学校仍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力量,研究100人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小班教学、多科教学、复式教学开展问题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
乡村教师仍呈弱势
调查显示,自2013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央财政已下达连片特困地区奖补资金73.7亿元,受益教师超过100万人。此外,免费师范生、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助力乡村教师的举措逐渐开展,有效缓解了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乡村教师整体素质改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且幅度快于城市,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
然而,一些问题依然突出。邬志辉指出,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学科教师占比大、专业对口率低,教学压力大,农村小学任教两门及以上学科的教师比例超过一半,小学和初中普遍缺乏“小科”教师,美术和音乐教师尤其紧缺。他进一步举例说,城市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的比例为81.3%,而农村教师只有62.23%,两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此外,在备受关注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中,乡村教师仍是弱势群体,高职称比例依然较低、收入较少、工作量大。
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加强对乡村教师的职业状况、个人待遇以及教学能力提高等的关注,将直接破解当前农村教育为什么弱的关键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表示,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的突破口。
随迁率与留守率此消彼长
针对此前有媒体根据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情况推算,我国留守儿童“锐减”超过5000万,只有902万人的说法。《报告》对此并不认同,《报告》认为,我国留守儿童占农村学生的比例相对稳定,保持在27%~30%之间,初中略高于小学。《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留守儿童数量为2019.34万人,比2011年减少了180.98万人,减少了8.23%。其中,小学阶段有留守儿童1383.66万人,比2011年减少了3.84%;初中阶段有635.57万人,比2011年减少20.13%。
与留守儿童存在此消彼长关系的随迁子女数量正在缓慢增加,在这“一增一减”之中,存在城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就在2015年,小学教育城镇化率近70%,初中教育更是高达83.71%。《报告》显示,2015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达1367.1万,比2011年增加了8.42%,占城市在校生比例达30.3%,其中小学阶段有1013.56万人,占城市在校生33.01%;初中阶段有353.54万人,占城市在校生24.53%。2015年,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为84.4%。
尽管2015年农民工随迁子女率只有40.37%,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随迁率逼近留守率,城乡压力日益增大和突出。邬志辉表示,城镇日益增加和乡村日益减少的学龄人口,会给城乡教育带来土地、资金和师资的多重压力,进而引发教育资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和困境,以及关爱和融入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