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或者一份职业是否有吸引力,收入当然是最重要的标准。钱是很现实的东西,在任何面试时不要羞于谈钱,求职面试要学会对于Offer讨价还价,入学面试要有正确的金钱观。那么让我们先看数据,就是近期披露的C9大学联盟(从39所985中再选出9所top的)毕业生收入按专业的排行。其中我们选取清北复交来细看:
清华大学
建筑学排名第一,也是平均收入最高的专业,注意看后面列出的主要行业,即建筑学毕业生进入房地产行业,并且获得高薪的概率较高。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建筑毕业生工作繁忙的事实,一般来讲,收入高,自己的时间就少。清华的化工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比较独特的,也是比较出乎意料的。同时不难看到,基础学科的物理学,曾经的大热门自动化和电子工程,当下的大热门计算机,永不失业的会计学,清华老牌强专业土木和机械,都榜上有名。
北京大学
就业热门的经济学,基础通识教育的数学、物理学和化学,当下潮流的计算机和电子,职业范儿十足的国际政治和法学,都在榜上。例如学政治可以进智库,咨询公司,而学法律的不一定非要打官司,可以做商业律师,供职国际律师事务所,一般在30岁时也能达到年薪百万了。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毕业生薪酬的提升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并且说明教育行业本身的进步。
复旦大学
显然,复旦的数学一直广为沪上考生和家长们所知,奇葩的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进入的是IT行业,这说明行业本身的朝阳性,同时也说明未来数据科学家作为一种职业的重要性。通识教育的成功,正说明了对于资优学生,本科阶段教育的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弱关联性。其他专业的性质上,复旦与北大较类似,这与两校的综合性风格类似,并且基础理科、经管、文科见长有关。
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名校的基础学科毕业生综合能力强,有转向各种行业的可能性,一般学校如果还硬着头皮读基础学科,出来就业时可能就没那么有利了。存在专业学不会,平时混日子的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
不出所料,交大的老牌工科就业热门——电子工程、船舶、计算机的毕业生在成为工程师后前景良好。有趣的是,上交的英语专业也在榜上,一大因素就是上交的语言类毕业生也在工科环境的熏陶之下,接受了许多触类旁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了工科的思维方式,因而在就业时有了更多选择余地。
职业规划的逻辑
从上面的数据和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职业规划不仅仅是填个志愿,选个专业这么简单。市面上许多帮助填报志愿的服务机构经常普及各专业的学习情况,毕业生出路等等,但大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读了某个专业,学了些技能,但将来就业不一定就干这个,并且绝对不是只能干这个。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企业的高管,基本上什么专业出身的都有。
完全以专业知识来规划将来的职业发展,这是标准的资源型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造成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局限在既定的格局中,难以突破自身。因此,我们倡导的职业规划第一定律就是——走心,自己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我到底想干什么?”,而不是“我能干什么?”。
在综评面试当中,教授希望看到的是考生的未来,而绝不仅仅是当下所拥有的资源(各种获奖证书、成绩单、参加过的活动等等)。这些既定的东西可以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但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潜力。潜力是需要自己挖掘的,而挖掘的第一步就是明白自己要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物。因此,我们倡导的职业规划第二定律就是——通过一个梦想,一次接触来萌发职业的火种,回答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
有了火种,接下来就是自发寻找资源的过程。就读名牌大学,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获得,而不仅仅靠减负和快乐教育就能把所有人都送进去。盲目的减负只会造成整体公民素质的降低——沉溺在快乐中,不会思考,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孩子。因此,我们倡导的职业规划第三定律就是——通过选择名牌大学的相关专业,获得资源,增加未来选择的可能性。通识教育,获得从事某项职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校友,获得进入某个行业的入场券,这些都是资源。未来的路最好能够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哪怕是读了博士,成功的博士,路也是会越走越宽的。
有了上述逻辑,再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梦想、职业、行业,和自己将要报读的专业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将所有的线索串成一条主线逻辑,就像玩RPG游戏时的主线剧情,就能让每个面试官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想了解你的周边,了解你的经历,了解你的长处。
学生与学校的相互作用
学校能给予学生的多数是资源,是途径,是创造未来的跳板。而学生能回馈学校的,也正是面试官所看重的,考生对学校是否有强烈的归属感,毕业十年后,还能拍着胸脯说我是XX学校的毕业生。
归属感并不是简单表现在言语上的赞美,行动上的了解和意识上的向往,而是一种责任感。校友有难,大家支援;学校有负面消息,大家关注、分析、奔走;对学校的一些情况持批判意见,希望学校更好。只有在学校里有归属感,有担当,进入社会,进入公司,才会有相同的做派,使用精英模式来思考问题,来行动。
校友职业上的成功,本身也是一种回馈学校的方式。职场上的影响力,社会上的公信力,对校友的提携,捐款设立奖学金、教授职位、研究基金等等,都是对母校最好的回报。当母校以你为荣的时候,便是真正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时候。面试当中如果能结合自身的实际,说出上述几点中的一二,何愁面试官不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