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从师福楼拜的时候,两位文学大师之间的代际留下了一个非常有趣故事,可能有被后人夸大的嫌疑,但不可置否的是,对于一个初创者,启发意义非常的大。
当时福楼拜看到门前马车如云,便告诉莫泊桑,你把每天门前的情况详细的记录下来,并长此以往。可莫泊桑看了几天,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就再去问福楼拜。
福楼拜如下说道:
装饰华丽的马车和简陋的马车有何区别?
烈日炎炎下马车是如何走的?狂风暴雨中马车又是如何走的?
马匹下坡时是如何行驶的?马匹上坡时又是如何行驶的?
车夫的吆喝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能像画家一样,通过外在的行为和语言,传神的表达出他们的心里状态,你的写作便过关了。
过了几日,莫泊桑将写下来的习作交与福楼拜看。
福楼拜又说另一番话: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棵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家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时,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时,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就要学着用画家的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读者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当你能做到这些的时候,你才是真正有进步了!
后来莫泊桑到处听到几个故事,就讲给福楼拜听,然后问他根据这些素材写点短篇如何。
福楼拜说:
不要写别人的故事,你骑着马到处转悠,看到什么写什么。
王朔写了一辈子的军区大院,我们经常诟病他的想象空间,除了自身以外的东西,他写不出别的。
汪曾祺先生后期的作品,也都逃不开自身的生活圈子,没有涉及到更多地方。莫言的作品,虽然有绚烂的想象力,通读之下,除了那神乎其技的手法,还是绕着高密乡在兜转。
以上这些人,并没有刻意的向别人展现阅历吧,但你能感受到作者的阅历,只是它并没有体现在一个人的行走范围上。
你只有学会了细节上精工细笔,人物逻辑的自洽,想象力上的意蕴空间才会有扩张。对于创作而言,不是那么的直白的你缺少什么就补充什么,这是三流子作家才干的事。从一个作家出发,阅历不只是经历的广度,而是一件事情可挖掘的深度,他不需要告诉你他经过什么,走过那些地方,他只需要告诉你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同样一件事在两个人身上会有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见解,二者见解的差异,就是阅历的差异化表现。
所以,当你觉得阅历不足的时候,本质上我觉得你应该去学会深度挖掘一件事,去像福楼拜那样肢解事态,去做一个画家,带着思想去写生,去感受今天的树叶与昨天的树叶有什么区别,早上的树叶与晚上的树叶有什么区别,这一片树叶和另一片树叶有什么区别。也许你会觉得这特二,但写作就是一件非常较真的事情。
当然,你可以靠技巧,可以到处行走去涨见识,但我只会觉得你触及到问题的表层了,却没触及到实质。
小说家的责任与普罗大众是不一样的,我不喜欢卖弄经历的作家,因为这和郭敬明晒奢饰品没有任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