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相比,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的推出提前了近半年,而语文学科的《考纲》却由于比较大的变化,引发了广大考生、家长、尤其是一线语文教师的热议与焦虑。通过认真阅读《考纲》和对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答记者问等相关重要文件的梳理,我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培部专家基于2017年《考试大纲》主要变化点及相关解读对语文学科复习备考提出了建议。
备考建议
首先,高考的核心立场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考纲》“总纲”),这是“为什么考”。
语文学科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是为了适应高校的人才选拔需求而进行的改变,是对大学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无论将来学什么专业,在他们的大学生涯中,都需要同时具备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素养。缺少文学类文本的浸润,则缺乏欣赏美的眼光和创造美的灵感;缺少实用类文本的大量阅读,则难以形成深刻的理性思考和逻辑思辨能力,缺一不可。这次《考纲》的变化可以说是顺应了高校和社会有识之士多年的呼声。
其次,高考具有“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考纲》“总纲”)四层考查目标,这就是“考什么”。
本次发布的《考纲》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明确要求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突出了中华民族语文教育的学科素养。由于《考纲》公布前古代文化常识实际上已经考两年了,所以老师和考生其实已经有所准备了。
第三,高考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纲》“总纲”)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这就是“怎么考”。
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高考试卷必然有一定的难度,才能提高它的区分度,才能选拔出好苗子;出题思路又必然有延续性,才能让本次《考纲》的变动既符合考生的实际能力,又能与顶层设计的高考改革路线图相符合。
总之,《考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依据,是理解高考的切入点。希望广大教师、考生和家长理性面对《考纲》的变化,增强自信心,保持平常心,高考复习必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