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女孩张雨晴
当《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大江南北,当一个满足当代人对古代才女所有幻想的女子武亦姝出现,不少人“诗心”被唤醒。殊不知,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这样的才子,她就是宜昌市一中高三学生张雨晴。对古诗词,她有种过目不忘的本领和天赋。2015年,她参加全国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国学达人挑战赛获得湖北省第一名,全国第四名。同年,参加宜昌市汉语言文化大赛获高中组冠军。《中国诗词大会》嘉宾蒙曼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怎样激活大家的“诗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了解宜昌校园诗词发展现状。
她的故事
对诗词过目不忘
一副眼镜,随性而落落大方,初见张雨晴,感觉她与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有几分神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张雨晴告诉记者,她的名字出自苏轼的《蝶恋花》。父母只是普通的工人,对文学诗词少有研究,取名时只因想要一个“雨”字,随意配了个“晴”字,不曾想这种误打误撞注定了她与诗词的缘分。
记得小时候被父母抱在怀里,父母随便念上几句诗,张雨晴听两遍就记住了。张雨晴说,她的童年,接触的第一本儿童读物是《史记》。小学时熟读《诗经》,一共看了六遍,每篇都能记住经典句,《国风》里面的诗词也能记住一半。
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阶段,张雨晴的记忆力达到顶峰,对古诗词、文言文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她印象最深的是,《岳阳楼记》只看了两遍就记住了。当时一个早自习,她能背两三篇诗词文章,成为同学们崇拜的偶像。张雨晴觉得自己在古典文学、诗词方面有种说不出的天赋和喜爱,只要看一眼总能记住一二。当前最热门的《中国诗词大会》张雨晴也看了一些,“那里面的题目至少80%的我都会”。
以诗为友静心养气
张雨晴告诉记者,诗词对于她而言,就像朋友。她说,高中学业紧任务重,总会有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她就会以诗相伴,用诗激励自己。
她用了一种特殊的高考倒计时法:九字九画,凑成一句诗。“庭前垂(繁体字9画)柳珍重待春风。”每天写一笔,写完九九八十一笔,也就去了81天。剩下的日子,再用一句诗,迎接人生高考。她告诉记者,她很喜欢玩这些小游戏,既能激发兴趣,还能学一些知识。
张雨晴表示,她学习诗词并不是为了考试,主要是喜欢,她认为古诗词不仅很美,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人的气质。
学诗词切勿“刻意”
对于在古诗词方面展现的天赋,张雨晴认为,那是她学习诗词的先天优势,但绝非绝对条件,学习诗词首先要感兴趣,然后要讲方法。
她说,任何诗词它的韵律和文字,都充满美感。一定要学会去发现这些美,然后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她认为,学习诗词切勿刻意去背。背前不妨先学着去了解谁写的,有何故事,为了表达什么等,理解透彻了自然就会背了。在她看来,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与诗词的共鸣之处。方法千万种,关键要看是否适合自己。
诗词现状
很多诗词被低俗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没带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双截棍。”
……
记者走进校园,随处能听到有学生一边跑,一边“吟诗”作乐。一同学告诉记者,这些有的是自己改编,有的是网上搜来的,他们觉得很好玩儿,很搞笑,还有更“低级”的诗词,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念出来。
诗词被低俗化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老师们纷纷表示,恶搞诗词,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很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
校园诗词文化被重视
为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些学校也在积极努力,寻求各种办法。
比如桃花岭小学以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闻名。该校每年会举行桃花诗词节、腊梅阅读节,角逐诗词小状元、展示千人诗会诗歌等活动;
东山小学每年都会开展阅读节活动,以营造国学气息,打造国学经典学校;
踏访国学文化,将课堂搬到塞北江南,一直是天问国学课堂的改革模式。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国学游学……记者调查宜昌市城区中小学发现,校园诗词文化日渐被重视,诗词氛围日渐浓厚。
社会“诗心”一触即发
今年春节,就读宜昌八中的苏同学主动将游戏时间让位给了《中国诗词大会》。看节目时,苏同学很紧张,题目一出,她的大脑也开始飞速运转,迅速做答,答对了欢呼鼓掌,答错了揪心苦恼,仿佛自己站在舞台一样。节目看完后,她列出了一些诗词,和父母一同背诵。
西陵区的张先生出生在教师世家。春节期间,祖孙三代一边看《中国诗词大会》一边互相切磋。为了激励孩子,他们搞起了小小的家庭诗词大赛,如孩子胜出,则可向父母、爷爷奶奶分别提出两个心愿。长辈胜出,则要求孩子将家长规定的诗词题背完。
记者调查发现,一场“诗心”激发大战已在普通民众中拉开大幕。为了迎合大众需求,网上诗词游戏近期格外火爆。微信公众号“小数据”和公众号“诗词世界”分别开发出朋友圈互动分享诗词游戏,阅读参加者也噌噌地增加。
为谁折服
诗词是一种精神回归
诗词,被大多数老师们称为是校园里的“冷门”。因为考,所以要背。很多学生对于诗词并不喜爱,所以学的痛苦,背了总忘。
樵湖岭小学资深教师奚海英表示,诗词不该是硬邦邦的死记硬背,而该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兴趣带着他们在诗词的世界里探索、感悟,功到自然成。
西陵区教育局胡璇曾教过多年的语文。她认为,诗词应从小学习,也许理解不会那样透彻,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会从诗词中发现许多妙趣之处:既有人生哲理,又有世间百态,让人感觉和千百年前的作者产生了心灵的交集。对于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尽可能地多接触诗词,不论是听、读、赏、作,都是有意义的。
宜昌市一中资深语文教师邱老师表示,诗词是一种精神的回归、文化的传承。现在人们生活丰富多彩,但多显浮躁,诗词能让人找到一点宁静,还能让你的人和文章透露出一种气质和美。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不过在校园推广,让人人都喜欢还是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