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省由于推进新高考政策的进度不同,所以各省志愿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数量上的情况不同。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专科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部分省份的专科志愿填报学校数量情况:
a.新高考省份
辽宁省:高职(专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设置60个“专业+学校”志愿。
福建省:高职(专科)批设常规志愿和2次征求志愿。常规志愿设4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专业志愿,每次征求志愿均设2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专业志愿。
广西:高职高专普通批按首选科目实行平行志愿模式,设置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重庆市:高职专科批设置96个专业平行志愿。
海南省:专科批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湖北省:在高职高专普通批平行志愿中,考生可填报不超过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湖南省:高职专科批设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吉林省:高职(专科)批设4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江西省:高职(专科)批次设平行志愿,45个“院校专业组”。
b.传统高考省份
四川省:专科批设置9个平行的第一志愿,每个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调剂选项。
陕西省:高职(专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设置8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
青海省:普通专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设置12个院校志愿。
新疆:高职(专科)批次设置一个志愿组9个平行志愿。
云南省:高职(专科)批设置10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院校调剂”标志。
河南省:可填6个学校,每个学校可填5个专业。
黑龙江省:可填10个学校,每个学校可填6个专业。
西藏:可填10个学校,每个学校可填4个专业。
1.合理设置志愿梯度:在专科志愿填报里,合理设置志愿梯度极为关键。志愿梯度分 “冲”“稳”“保” 三层。“冲” 的志愿指选分数线略高于自身成绩的学校,填报时可大胆尝试但不能盲目,数量占总志愿数20%-30%。“稳” 的志愿是选分数线与成绩相当或略低的学校,录取概率较高,占比40%-50%。“保” 的志愿要选分数线明显低于成绩的学校,以防滑档,占比30%-40%。比如某考生能填9个专科志愿,按比例可安排2-3个 “冲”、3-4个 “稳”、3-4个 “保” 的志愿。如此设置志愿梯度,能让考生冲击理想院校,也能保证不同层次都有合适学校可选,提升录取成功率。
2.结合自身情况筛选学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最大动力,筛选专科学校时,考生应优先考虑自身兴趣爱好。如对计算机技术有热情,就选以计算机专业为特色的学校,这类学校在教学资源、师资等方面有优势,利于学习。
职业规划:明确职业规划是选专科学校的重要依据。若想从事护理行业,就要重点关注护理专业实力强、就业前景好的学校,了解其合作医院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判断是否符合自身职业发展需求。
成绩水平:考生成绩是选学校的关键。要依据高考成绩和位次,参考各学校历年录取分数线和位次筛选可被录取的学校。成绩好的考生可选择实力强、分数线高的专科学校;成绩较低的考生要注重选择录取概率大的学校,确保能顺利入学。
如果选择省内,在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上会比较适应,离家近也便于在节假日回家或者家人探望,而且省内院校在本地的认可度可能相对较高,就业时或许能利用本地的人脉资源。同时,对省内院校的了解可能会更多,包括学校的教学质量、专业特色等信息收集起来也更方便。当然,选择省外也有诸多好处。能够拓宽视野,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有助于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些省外的特定地区可能在专科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得很好,比如某些沿海城市的航海类专科专业或者制造业发达地区的机械制造相关专科专业,这些地区的院校可能会因为产业聚集效应而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总之,专科生报志愿省内省外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适应能力、职业规划、家庭因素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