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567-088
通知公告:

我院2024招生已正式启动,名额有限,预报从速!

点击报名

免费获取简章

认真填写以下信息,免费邮寄招生简章!

申请人 *
联系电话 *
邮寄地址 *
身份证号 *
联系我们
在线报名

报名成功后,48小时内院校老师电话回访!点击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咨询专业老师为您解答疑问

校园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校园动态

万人招聘盛会:浙传上演浙江省毕业季精彩大戏

发布日期:2016-12-01 11:50:38

11月26日,浙江省2017届毕业生暨杭州市第五届文化创意人才专场招聘会在浙江传媒学院圆满落幕。我校发出的一万封邀请函,引来了全国16个省市区722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283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了全国70多所高校学生10000余名毕业生前来应聘。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共收到25000余份简历,4500余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和实习意向。此次招聘会规模无论用人单位还是应聘毕业生人数都创下了我校历史新高。

现场我所见

招聘会现场探路

本报记者 石梦慧

今年的冬天来的似乎格外的早,天空飘着微雨。11月26日的校园却不同往常那般平静。又是一年一度招聘大会,不同于往年,今年的招聘大会共来722家企业和用人单位。这也堪称是浙传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招聘。是给毕业生提供一个非常大的就业平台。??

两个场地:设有学院服务点

九点不到,不少毕业生已经拿着自己准备好的简历,早早聚集到体育馆门前,等着招聘会开始。招聘会分两个场地,由于场地有限,室内场只容纳一百多家用人单位。而室外则设在学校田径场上,有五百多家企业和单位。

当天气温较低,并且一直在下雨,但是不少同学依然热情饱满,十分积极的投递自己的简历,和招聘主管洽谈。

在体育馆内,还专门设了一块场地作为各个学院的服务点。各个学院的服务台都陈列出自己学院优秀毕业生的照片和简历,方便与向用人单位来推荐,并且设立服务台还可以更好,更直接的与某些单位联系和推荐。

除了各级学院服务点,学校还为大四毕业生准备师生咨询洽谈会,让毕业生和老师研究投放简历的方向,如何在招聘会上面对人事招聘等等,这样的一个做法让很多原本毫无头绪的毕业生有了方向。

学校还贴心的准备茶水点和医疗点,以备招聘会的不时之需。

四类招聘:企业各显神通

招聘会现场不少企业为吸引毕业生,都挂出自己单位精心设计的海报。有的严谨大气,有的搞怪活泼,都很有创意。而来浙传招聘的用人单位,大体上分四类。

第一类是各种省级市级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这类传统媒介往往比较受到传媒毕业生的青睐,而传媒学生也是按照电视台要求来教学的,招聘职位则是电视编导以及后期等等传统电视台岗位编制,而且河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和香港国际等等电视台早已大排长龙。

第二类是各种影视传媒公司。在来的诸多企业里,不乏有名气颇高的北京天娱传媒公司,横店影视有限公司,南派三叔电影公司等等,这类的影视公司也吸引不少毕业生去咨询和投递简历。传媒公司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愈发强大,随着数字化带来的技术变革,频道资源在增多,以及电视台的一些机制老化。不少传媒人才和毕业生开始转向各种传媒公司。而且不少传媒公司也呈现出专业化,细分化的趋势,观众对各类影视作品内容和质量的需求在无限增长,因而激发传媒公司的兴起。

第三类则是各种直播公司和艺人培训机构。直播随着互联网消费习惯以及粉丝经济的兴起,近几年,国内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涌现。互联网各大巨头也相继进入抢食蛋糕,比如网易BOBO、百度秀场、腾讯QT。可以说,直播公司发展潜力无限,很多毕业生也纷纷去了解和咨询。

第四类则是一些上市企业或私营单位等等,杭州娃哈哈集团等等,但和其他三类相比,选择这类的学生就少了不少。

应聘学生:预选目标做好准备

会场上的毕业生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厚厚的简历,穿梭在招聘会中,有人用手机记录某些企业的招聘要求,有些则和负责人聊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似乎充满了信心。

在室外田径场上排队的毕业生杨潇,她是管理学院新闻与媒体方向的研究生。她告诉记者尽管觉得这次招聘会竞争很激烈,但她还是很激动。准备20份简历,自己有心中定了几家公司,先将自己心仪的几家公司投上简历,然后再慢慢看看是否有其他不错的单位。当问及杨潇怎样看待研究生就业和本科生就业时,她羞涩的一笑,说很久前就考虑过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确定了自己想着去哪个城市发展。

作为本科生毕业出来,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强,而且浙传的学生出来会比其他学校出来更强一些。但是作为研究生,杨潇并不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学到很多知识和理论。看过很多书,学过很多东西,在思想层面上会比本科生高一些,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来找工作。

播音主持专业的顾少卿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对本次的招聘很有信心,希望能够得到自己心仪单位的青睐。他说:“针对目前的应聘情况和就业形势来看,自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同时也要做好最好的准备!”

现场小调查

就业方向和前景如何

本报记者张军

近年来,“史上最难毕业季”“史上更难毕业季”常常成为就业季的媒体热词,对此,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相关招聘负责人彭先生谈到:“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形势逐步升温。大学生总体数量每年都在增长,每一年的就业形势都很严峻,但是毕业生们自身有能力的话,有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话,不会找不到工作,不愁没有饭吃!

企业媒体单位对此次招聘会举办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山东卫视的一位招聘老师表示,自己第一次到传媒学院来招聘,虽然天公不作美,但传媒学院无论在招聘会现场的布置,整体组织和学生秩序都做的非常全面,非常到位。

中影华龙教育的负责人李学平先生赞叹道“浙江传媒学院的毕业生素质很高,他们打出来的作品案例达到我见过的相关专业学生水平的最高的高度了。”

山西省广电总台的老师表示,他已经第六次来我们传媒学院招聘了,但在这几年中,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思维变化了,原来他们这里投简历的很多,但现在同学们好像都不愿意往体制内去了,所以传统媒体招收人才更加困难。他表示,山西广电总台和我们学校是战略合作协议单位,高层来往很密切。他们会提供一些机会,也希望一些人才能到台里改善节目品质。

现在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毕业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中影华龙教育负责人李学平先生认为,中国影视就业前进很好,中国电影市场产量很高,而且高端的后期人员很少,所以说后期的人员的行业发展方向是好的,主要看学生自身的能力,和他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程度,企业关注毕业生一个是他个人能力,一个是他对行业的兴趣是否想要朝这个方向发展,还有一个学生的一个整体的职场礼仪,而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也是职场礼仪。

山东卫视的一位招聘老师谈到,目前的电视台,传统媒体应该添加更多互联网思维,所以他们在迫不及待的吸纳年轻的力量,冲破过去多年养成的思维习惯和作业模式。电视正在转型,这个转型一定是随着社会发展的。

而对于网络平台比较了解的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彭先生说道,针对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偏向后期制作,需要他有很好的后期制作能力,对于各种的软件比较了解能做出精品比较精彩的东西,自身要有很好的鉴赏审美能力做出的东西能让大家能够喜欢。

总的来说,各招聘单位的共同期望都是能够吸纳一些吃苦耐劳,敢想敢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他们会努力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让人才持续成长的空间。

毕业生如何应对目前的就业市场?

在招聘现场,新媒体专业的孙同学说,参加招聘会的前一天晚上,她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确定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希望在适合的工作里面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赵魏巍学长说,他们班的就业方向大多数还是新闻记者,文案编辑这一块,对于此次招聘会也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只有一份简历。

如何顺利迈出人生第一步?如何实现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的无缝转接?

招聘老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多看,多思考,多读书,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缺少的,如果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就再好不过了。

正好我们在展区遇到了电视艺术学院的院长陈少波老师,他也谈到这个问题,他告诉毕业生们,找工作时思路打开,要放低身段,如果有好的小公司,也是可以去试试的,毕竟会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千万不能眼光太高,好高骛远。摆正就业观念,多元就业、积极就业,要有良好的就业态度就业心态。

浙江传媒学院的老师对此次招聘会有哪些感受?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谢群老师觉得此次招聘会整体还是很好的,但是单位针对我校特殊专业还是需求比较多的一些普通的专业比如汉文专业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对于现场绝大多数都是电视台、电台、网络媒体,谢老师觉得像是专场的感觉。谢群老师对本专业的毕业生十分的关心,她冒着雨来到招聘现场,关注自己的学生的招聘就业的情况,既开心自己的学生长大了,成才了,又对于他们即将走出校园流露出不舍得感情。

陈少波说,这次招聘会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只要毕业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多去认真咨询,而不是走马观花的随意看看,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他们毕业了,大一大二大三的孩子今后需要做些什么?

甘肃省广电总台的老师表示,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更重要的是看清电视转型的趋势,电视发展到今天,面临一个拐点,发展二十年到今天,究竟这个拐点是向上还是向下呢,在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与互联网发展的更紧密。下一步不是谁替代谁,而是互相融合,现在广播也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影华龙教育负责人李学平先生谈到对于第一大二大三的期望,一方面要作出自己更多的作品出来一定要自己去想一些桥段,一些内容找寻属于自己的东西,后期软件能力要学的好一些,要学的比较用心,后期行业主要还是在软件的制作和操作上,一大部分还是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上,必须要有能力和创意,这样以后做影视行业的路会更顺利一些。

陈少波说,现在的孩子要学会做,要眼里有活,现在的企业单位不会白白养人,不会花个两年三年的时间去养你,要有自己的作品,理论方面也就那些,关键还是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要有自己的创新思维,现在的企业单位的领导都是要两三年换一次要经历考核,你要不会做迟早是被淘汰,当然也不会有任何一家企业接收你。

现场很多用人单位都对学生给予更多包容和关怀,耐心指导,替他们分析自身优缺点,也为他们做一个详细的未来规划。

现场小访谈

校友企业:我从浙传来,招聘浙传人

本报记者刘思琦刘畅齐明康潘仪

在分门别类的722家用人单位中,体育馆内一条“校友企业专场招聘”红色横幅吸引了浙传毕业生的目光。在这红色横幅下的26家用人单位,都是来自浙传的优秀校友们,那时,他们从这里毕业。如今,他们又带着400个岗位回到这里。

记者来到一家“浙江良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良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面向全国市场,客户群为中小型企业。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宗旨,以科学的管理手段,雄厚的技术力量,全面发展。而它的公司法人是浙传校友郎攀攀。

郎攀攀是在大四时候被学院老师推荐去参加了学校的创业大赛,机缘巧合获得了一等奖,于是学校资助了五万块钱且有两年的免利息的资助,随后入驻第一届校学生创业园,据他说到,那时自己一直都有创业的状态在,通过那次比赛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他创业之前,自己大学在校期间也一直有做一些培训,包括人物造型设计,办画室。因为在学校有过一些实战的经验,从老师那里也拿到了很好的成绩,也就更有利于他公司的创办。

创业之路艰辛而漫长。郎攀攀说创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很累,但是他们能收获的东西也很多,今年G20峰会国母的午宴就是由他的公司所设计。“当你能真正参与到这种项目里面的时候,你的那种成就就会让你觉得辛苦都不算什么了,在G20峰会之前我还一度发烧到39度多,在我印象里我好像已经有一两年没有发过烧,所以可能真的是压力很大。”当郎攀攀说出这段话时,记者能真切的感受到创业工作过程中的那份付出和收获的体验和感动。他说自己学艺术出生,可能在人事、管理等方面都会有所欠缺,但是在产品设计方面会比较擅长。因此哪里有短处,哪里就应该去学习,一路上自己需要不断的去摸索,不断地去和身边的前辈和朋友们探讨以及请教。反正每个阶段的烦恼都会有所不同,但要努力去克服。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浙传给郎攀攀带来了什么呢?

郎攀攀这样说到,第一是结实了很多很好的老师,第二是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校友,第三在校学生会给他带来一些工作经历。对于他而言浙传就好比是一个“大染缸”,初到浙传,可能大家起点都一样,又或许自己会比别人差很多,但是来到这里,想要染成一种什么颜色,这个颜色有多么的鲜艳明亮这都是要靠自己。浙传无论是平台还是实践,所带给学生的这些东西都跟理工类普通学校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与浙传一直都有保持联系,一直很感恩。

他在学校真的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当步入社会真正实践,才意识到在校会所从事的一些事情,包括那时候在小剧场里经常做一些话剧、晚会,很多实践的东西,都给步入社会的他带来了很多的帮助。

四年前,一群有理想、有激情、有技术、有灵感的校友成立了杭州冰梅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是由而成。他们由小单干起,秉承打造“人文、科技、灵感”的富于人文精神的影像公司这一理念,在中国动漫之都杭州开始创业。从最开始的动漫创作,渐渐地发展成为由后期剪辑工作室、影视调色工作室、游戏设置工作室组成的公司。不断地努力让他们渐渐得到别人的了解,每一本着为客户着想的单子让他们的信誉得到认可。他们现在已经与网易、安利、中国电网、银泰、杭州城建局、温州城投集团、UFO媒体工作室、温州电视台等单位进行过合作。在采访中,他们也给了毕业生一些建议:浙江传媒学院的专业知识都很扎实,动手实践能力也比其他学校好很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好自己的身份,毕业生应该把自己的身份定位成求职人员,一个已经步入社会的人,不要再把自己当作学生。

成立不久的校友企业杭州动次打次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葛学长作为招聘人员,他说:“在学专业的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当下形势改变。就业不好,可以尝试创业。”谈起了校园时光。回忆大学四年,葛学长感慨:“浙传让我感受到大学是这样的精彩。在大学时,从谈恋爱、学专业等一些生活中发现了自己该做些什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还是要好好学专业,这样才能学到一些东西,才能在走出校园之后,觉得自己在这个行业之中还生存着。”

现场   小宝典

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

本报记者方艾佳石梦慧

老板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员工,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广大就业者们,尤其是我们的应届毕业生们,时常会困惑于自己需要拥有哪些特质才会对用人企业更有吸引力。

当谈到对于招聘大四毕业生的要求时,杭州良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郎攀攀告诉记者他的择才标准,他说,现在大四毕业生两极分化很严重,优秀的学生很优秀,差劲的学生也很差劲。浙传的毕业生因都有专业技能,所以优于别的毕业生。“于我而言,我希望我的员工首先应该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第二从事工作要有最基本的一些责任。第三希望他们能有很强的创造力,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或是有好的审美,有较广阔的眼界。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们在这个行业所要带给客户的。”

“支撑于这种审美和创造力的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特别的是文案工作者。其次,责任心是最基本的品质。”自主创业成功并且公司年营业额超百万的郎攀攀认为眼界很重要,年轻人懂得多才能做到擅长和胜任。比如创意策划人需要懂音乐、懂戏剧,全方面涉及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主要以视频制作为主的杭州归零归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浙传电子信息学院的沈学长希望来应聘的人能够明确表达自己想要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并且一再表示,仅靠学校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的,希望应聘者能拿出实际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实践能力。

杭州时光坐标数字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由浙江传媒学院动画系主任、副教授陈奕于2004年创立,是一家从事电视栏目包装的专业制作公司,旗下有时光制作、时光教育、时光新媒体三大品牌机构,拥有丰富的影视创作和电脑动画制作经验,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了解及应聘。时光坐标的现场招聘人员表示,希望能招到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活跃且有团队意识的应届生。“一专多能、专业能力强、懂却又不太懂”,这样的学生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招聘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创始人以及公司里的许多组成人员都来自浙传,且传媒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能力较好,因此他们在招聘中对传媒的学生很有好感。

《西湖之声》电台主播徐可是0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学生,说着一口纯正的播音腔。当问及电台想要招募什么样的毕业生时,徐可老师笑答说,在现在媒体竞争的环境下,更多是想找有创新力和较强的个人业务能力的毕业生。这次他们主要招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更多的播音主持的技巧,还要有开阔的眼界。必须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现如今就业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徐可还说,浙江传媒学院的学生普遍在学校里业务能力不错,但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和一些浙工大、杭师院的学生相比,就弱了一点。浙传的学生有一点偏重于业务,但是这种业务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实践中,都是浮云。现在用人单位更多考量的是个人的综合水平,这是招人的关键。

而最后问到在当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毕业生应该如何选择时,徐可说自己当年毕业环境和如今差不多。并不是说就业环境严峻,而是用人单位的条件和毕业生的要求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如何去弥补,事实上应该把更多学生的学习和现在媒体需要的人才培养的机制可以结合在一起,而不是脱节。很多学校毕业的学生到就业单位用不了,所以还要重新花时间培养。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这样浪费时间,所以宁可到外面去挖人,也不愿意来学校招聘。

其实在招聘会中,不少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标准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人际交往的能力。河北电视台的人事部主任李峰先生也在采访中说作为一个现在大学生,各方面人际交往的关系要学会包容,这也是很关键。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和别人相处有时言谈举止都不是太恰当,和大家和睦相处。这是最基本。

正在以每年二十家电影院的速度向外扩展的东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的师姐表示很看好我校积极、活泼的学弟学妹们。“其实对于刚进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我们不会有很高的要求,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最主要的是看应聘者整体的素质和可塑性,以及应聘者对我们企业的意向。”

现场   小亮点

毕业书签“师友计划”和新媒体岗

本报记者辛佳修魏锦

这次招聘会上,亮点很多。

在学院的服务点,每个学院都为自己本届的毕业生进行了宣传。在电视艺术学院,毕业生们的简历被制作成一张张独具特色的卡片贴在简历展示墙上,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简历墙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毕业生,来进行进一步的洽谈。这样,既方便了用人单位的招聘,也使得本次招聘会更加具有特色。

为了更好的展示毕业生的风采,方便用人单位的选择,文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等纷纷作出了应届毕业生的应聘书签,该书签上明确标明毕业生的特长、性格爱好和就业方向,书签设计简单大方。来自文学院的潘红霞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尽管文学院的考研比例处于上升期,百位同学在毕业的时候选择考研或者出国,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就业。针对有就业意向的同学,为了积极应聘,方便点对点的信息传达,一定尽全力帮助应届毕业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所以就有了毕业书签的设计。

针对自己就业有困惑的同学,体育馆右侧有一间“师友计划”咨询室。“师友计划”全称“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是由我校和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以社会精英与在校生结对联谊的方式,鼓励社会导师站在学生身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深层次兴趣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助推大学生创业。在这间咨询室里,八位就业指导老师将会一对一进行就业问题解答,针对怎样的人才会更受用人单位欢迎,以及非应届毕业生应当如何培养自己,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更合适自己,有关这方面问题,这里的咨询老师将会结合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为你指明就业之路,给原本毫无头绪的毕业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次的招聘岗位新媒体算是一大热门。

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互联网手段,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许多单位都在招新媒体运营方面的人才,就业前景十分可观。

浙江大船文化的陈女士认为新媒体可以增加公司宣传的渠道,像是年轻人如今都很喜欢使用各种社交软件和APP,所以公司如果能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此外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让受众更加方便和及时的了解到公司的各种信息。杭州爱上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它的传播速度快,渠道多。然而,如今新媒体是一个很泛泛的阶段,人人都在做新媒体,人人都是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快,竞争也十分的激烈,如何在这其中脱颖而出呢?浙江良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郎攀攀认为从事新媒体的人才首先他的思维要与时俱进。其次他的综合素质要非常高,新媒体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领域,它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人才要读很多书,要了解很多方面的知识。

山西省广电总台的老师表示,他已经第六次来我们传媒学院招聘了,但在这几年中,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思维变化了,原来他们这里投简历的很多,但现在同学们好像都不愿意往体制内去了,所以传统媒体招收人才更加困难。他表示,山西广电总台和我们学校是战略合作协议单位,高层来往很密切。他们会提供一些机会,也希望一些人才能到台里改善节目品质。

现场   小建议

校友的经验之谈

本报记者方艾佳潘仪李丹怡

如何顺利迈出人生第一步?如何实现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的无缝转接?如果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又该怎么办呢?已经跨出大学校园、事业成功的校友返校招贤纳士,对于母校还是具有不一样的情怀的,对同门学弟学妹也怀着特有的期待与企盼他们对学弟学妹们有哪些建议和提醒,有益于大家的就业和创业。

“自主创业也不失为时下一种好的选择。”郎攀攀说,大学生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内容,而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就读的专业。与此同时,毕业后所找的第一家公司也很重要,与个人自身相契合的公司或者带有可学习之处的公司对于刚毕业的同学来说很有帮助。

“大学四年首先要规划好。”慈兆民亲切地提出了自己的经验教训,“大一先好好地夯实专业基础,大二期间拓展专业相关的活动从而不留遗憾,大三可以在本专业实习经验具备了的基础上拓展其他更感兴趣的领域。等到了大四就应该考虑选择是创业还是就业工作,此时因为前三年的常识与积累,你的选择就会更具有针对性。”

校友、《西湖之声》电台主播徐可说,作为一个毕业生,要踏踏实实,从实习生开始做。然后一步一步,通过自己努力,不要好高骛远。看准了有这样的机会就牢牢的把握住。

校友赵魏巍对学弟学妹们最想说的话,在大学期间要多去实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校友归零归零的创始人之一沈学长建议:“传媒行业并不只看在校的成绩。现在的学弟学妹有更多的机会,应该利用在校的期间,多做一些作品,多找一些实践的机会。”

时光坐标的招聘人员也给予了来应聘的学生一些建议:“作为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技术,更多的是要求态度和人品。这也是企业越来越关注的。因此应届生要保持空杯的心态多加学习。”

我校2012级配音专业毕业生、出云影视有限公司的慈兆民说:“渴望学习新知识、眼界较高、格局较大的应届毕业生肯定会更吃香。”

东海电影集团的师姐打趣地说道:“一定要多投简历!”师姐还建议浙传学子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将来的发展方向择业,对于地域的选择要考虑得长远一些。

央视国际网络无锡有限公司招聘主管所说,很多学生还没有很好的将自己的角色转换好,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学生了,来应聘就是一个成年人了,是来工作的。所以应聘的时候要对自己有自信,相信自己,在招聘人面前落落大方。在保证专业对口的前提下,心态就显得格外重要,很多大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直显得有点浮躁,一部分人还想着换不同的单位实习,这个其实是完全没必要的,还是要虚心一点。毕竟社会和大学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用一种“空杯心态”去面对环境的变化的话,就会更加好。

播音主持专业的顾少卿想对自己的学弟学妹们说,要珍惜大学四年的时光,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也毕业了,即将踏入社会工作,而当初他踏进浙传大门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面对即将离开的学校,他也是充满了感慨:“希望今天我以母校为荣,今后母校以我为傲!”在他看来,作为毕业生,自己最好的履历就是自己的实力,他也希望能够用自己在浙传四年大学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能找到自己心仪的用人单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评论

无差别化的圆满

陈昊昱

这次该招聘会是我校历史上最大的一届,有将近七百家企业共同参与,在面向广大大三大四学生的同时,也对部分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开放。

招聘会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除去午餐休息时间,会场始终都处于人潮涌动的饱满状态。这个庞大的平台与庞大的就业需求相碰撞产生的效应,是不容轻视的。在当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平台与机遇对于就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快捷的强效药。将市场需求与人力资源两者联通,使企业直面最新的工作人才,同时也使大学生在被选择的基础上有了广泛的选择权。这一次招聘会的庞大化和精细化无疑是校园招聘会一次新的完善与跨越。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招聘会对非应届毕业生“额外送票”的举措。因为还没有走到面向社会的最后关口,很多人对招聘会并不抱以关注。或者说,即使关注也往往因为年级问题而只能远远观望。额外送票的这个附加举措无疑给我们开了一个新窗口去感受现场,同样也提醒原来还没有就业意识的人,这件事情也与你们有关。而也许只是花上一个小时将会场走一遍,就有可能发现心仪的工作方向,发现社会就业的需求趋势,发现现在的我们还远远不够,甚至可能努力错了方向。

我想招聘会能以成功二字落幕,不应仅是在于它带来了良好的就业效应,而更应该在于,它无差别化地能够使我们每一个人受益,在工作前途,在未来规上,也在人生方向上。(本报新闻评论员)

记者手记

明天,若我也将毕业

本报记者石梦慧

曲终人散,体育馆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今天,当我在暖洋洋的太阳下,踱步到昨天还是寒冷风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现场,心态感慨万千。

作为大二学生,我原本是位旁观者,看着传媒大道上一个又一个公告牌排起来,看到牌上有我熟悉的名字和照片,会和小伙伴们彼此惊叹欢呼,然后被别的话题吸引,头也不回的离开,决绝的远离这个离自己还远的新闻。

我们冷漠的看待毕业,冷漠的看待招聘,私下里也曾自私的想过,我们和毕业还很远,求职对我们来说还很远,不需要考虑他们。然后就拿起电脑,看着电影,吃着零食,漠然的对待一切。

昨天,因以记者身份进入招聘会现场采访,看到六七百家来招聘的企业,看到上万拿着求职简历的大学毕业生,一脸紧张的面对招聘人员,既紧张又兴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好的用人单位面前自然是大排长龙,桌子上的简历摞了一大叠,也有不少企业面对无人问津的冷清场面。我很能理解师哥师姐的做法,毕竟,良禽择木而栖,谁不想去一个福利待遇和名气都响当当的单位呢?我沉默了,如果明年自己也现身于此,我又会做怎样的决定?

仔细思索起来,才发现自从步入大学校园,自己似乎从没有认真的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只是理所应当的享受着毫无忧虑的大学生活,上上课,旅旅游,对未来没有一丝担忧,并且十分自信的认为我的未来无所畏惧,毕业后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根本不需要担心工作问题。但是当真正触及招聘会时,看到了不少用人单位的条件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多幼稚,多天真。现如今的就业环境是如此到紧张和严峻。

明天,我若将毕业,突然发觉坐在教室里其实也是一种幸福。毕业后,我们找工作、投简历、托关系,在烈日的洗礼下,在冷空气的包围中,我们必须依然前行。被拒绝、被轻视,我们或许会望而却步,停下来歇口气。或许,此时我们开始怀念在教室里,吹着风扇、听着老师的谆谆教导、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大学的时光,可是,再美好的时光也已回不去了。

我始终记得有那么一句话,当你开始怀念过去的生活,那么就表示你现在过的不好。

这让我想起高三毕业照那几天,看着同班的他们拿着相机到处留念时,我冷冰冰的在草稿纸上写下的那句话,“相机是留不住青春的。”

只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热衷于留给自己一些契机,总有一天,跨越许多初夏,经历许多甜蜜辛酸,穿梭人山人海高楼大厦,终于意识到自己成为千亿蝼蚁之中的一只,然后拿出相片回味,试图重温丢失已久的心动。而如今,我突然不可停止的预想下下个毕业季,我穿上一身正装,面带微笑去参加毕业照,班上的每个人是不是就会变得温柔而真诚?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许多从未有过的感受和想法一下子全都涌现。我很愿意起个大早,去操场上跑几圈,如果运气好,能看到晨光慢慢驱逐露珠,看着为数不多的人晨跑,背单词,感觉早起是件很享受的事。再去一饭买几个包子,配上一杯豆浆,一定觉得很好吃。

我很愿意在晨跑以后回到宿舍,细心的打扫,把该收的衣服收了,叫上舍友或者同班的同学再去一起逛着学校周边的小服装店和饰品店,然后用美团点最后一份午餐,配白开水也一定能吃完它。

吃完午饭洗个脸,在阳台上站一会,辉这段时间抽过的烟渍,四个整齐的牙刷杯,一直神秘消失的衣架,都好像变得可爱,闭上眼让阳光在身上每个部分蔓延,再美美的午睡。下午自然醒,要是挺晚,洗把脸去市场买菜,走到校门口,会不会第一次期望红灯到来,站在路边张望,校门口好像一点也没有变,跟三年前一模一样。晚饭依旧是西红柿白菜面,排骨一定要熬上两个小时,一定很好吃。

晚上去一趟图书馆,还上次借的,狼图腾,顺便再借一本平凡的世界。下次有机会回来学校再还。

会不会想去逛逛校园呢?

走出图书馆,风一定很凉快,人工湖在昏暗的灯光的晕染下,一定别生味道。图书馆背后的路,没去过几次,曾经繁华还是花苞的花,现在会不会觉得学校里绿树成荫却缺少些花的点缀呢?

教学栋的夜景也蛮好看的,之前的最后一天上课,大家一定是全勤,并且很认真地在听吧?记得阳光透过窗口撒在课本上,突然感觉自己浑身都是文艺范,却再也写不出什么句子去描述。最后的时间,都匆忙的在怀念着什么吧。那种被时光狠狠拉扯出来的苍白感,理直气壮地穿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

临近半夜,一定会和几个处了这么久的姐妹痛快的醉一场,最近大家应该都在忙毕业所以一直没时间好好聚聚,现在在分开之前,大家是不是也有说不完也说不出的话憋着,只留一杯又一杯地畅饮?最后,多少人醉去多少人睡去多少人突然想起还有一堆事没有做?

惊醒。幸好这一切只是一个假如。我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去做那些我还没来得及做的事。突然感觉很幸运,突然感觉很开心。

突然,一切的一切又重新拥有了被定义的意义。无论是乏味无趣的课堂,亦或是周复一周的生活,都似乎预示了全新的感官。站在预想者的角度,似乎可以先知先觉地做到珍视。

所以,在人生这样难得闲适的时光,在我们这个一生中难得可以专横跋扈的时刻里,放肆不需要等待,努力不需要理由,爱就爱,不爱就滚。

明天,若我也将毕业。我还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毕业了,我21岁了。什么都没学会、什么级都还没来得及考、什么书也没来得及看。在那些我们浪费了的时间里,我们学会了偷懒、玩过了游戏的最高级、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爱情小说、看完了当时流行的所有电视剧。那些我们当时该做的事,都归属于明日,总想着明天还有好多的时间,总想着我们还没长大,总想着那些我们要负的责任还很远。想着想着我们就毕业了,才知道我们都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未来。

明天,若我也将毕业。我还没有一次真正的旅行。我曾经也很羡慕,那些去过很多地方旅游的同学们。当毕业来临时,他们各自说着属于自己的回忆。当你向他们投向羡慕的眼光时,心里是不是也很酸。你是否在心里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很努力的做兼职,却还是没资本去计划已久的地方。在毕业的那一刻,你就会明白,在你做兼职的时候,他们在努力学习。当你领到那微薄的工资时,他们考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在金额上它们是不平等的,在收获上只是一个停留着物质的表面,但你的经历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幸运。

前些天问起一个即将毕业的学姐毕业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她说有很多,以前也写过一些东西,然而现在忙工作,忙着规划未来,曾有的想法都一点点被消磨。我深深感觉到,“时光磨平每个人的棱角”这句话的实质。所以说起来,我还不需要对着校门口发呆,不需要对着足球场轻叹,不需要对着宿舍不舍,不需要对着朋友怀念。

一切的一切,便突然十分的明朗。大学太短,却拥有很多美好足够我们四年享用不尽。我们应当把心绪留给美人美景。

林探惜说,“继续活下去,继续去遇见,继续去闯荡和经历,一定会成为一件很快乐的事。当我们摈除了对未来未知的恐惧,下一秒可能出现的那些奇遇,不也成为一份有趣的期待了么?”

明天,若我也将毕业,就要阔别四年的大学生涯。

没有关系,在走之前,我已经把想做的都做了,勇敢地,坚定地走过了。剩下的,倘若在未来的某一天,想起某个曾让你怦然心跳的人,某件啼笑皆非的糗事,某句感动的话,然后情不自禁的笑着,那么我们的大学,也就算得上圆满了吧。

明天,若我也将毕业。幸好,只是一个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