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填写以下信息,免费邮寄招生简章!
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讲述如何用镜头思维
发布日期:2015-04-13 08:49:17
2015年4月9日下午2点,在第一教学楼1111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录片大师课——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应邀来我校进行作品展映及纪录片创作交流活动。
刘湘晨老师集探险家、作家、诗人、摄影家、影视导演、文化学者多种身份于一身,常年游走在中国地理的最边缘——帕米尔高原,透过镜头记录中国珍 贵的少数民族地理与文化资源,探讨各种地域文化的迥异与共生共融,挖掘作品内涵的深度和世界意义。在纪录片界,他被誉为视觉表达最华丽最精致的摄影师,有 人戏称他为“新疆的张艺谋”。
翻看其作品年表,让我们对这个纪录片界的“大腕”心生敬意。2004年承拍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申报片《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 术》;2009年纪录片《大河沿》提名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十六届联合大会,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百年诞辰”特邀展映,美国欧亚学会第 14届年会特邀展映,纪录片《阿希克:最后的游吟》第十一届四川“金熊猫”国际电视节亚洲制作奖;2010年中国影视人类学最佳视觉奖;2013年纪录片 《献牲》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十七届联合大会主题展映,美国欧亚学会第14届年会特邀展映,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特邀展映。
此次交流活动中,我们首先观看了刘湘晨老师的最新纪录片《开斋节》,在影片中刘湘晨老师用其丰富而独特的镜头语言及拍摄视角向观众呈现了在世界 “最高、最低、最冷、最热、荒凉极致又生机勃勃”的新疆境内,在海拔50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柯尔克孜族人的游牧生活状态,从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饮食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来展现,让我们耳目一新。
在观看完纪录片后,刘湘晨老师向我们解释一般意义的纪录片与人类学纪录片的差异,同时以自身的创作经历来鼓励我们进行纪录片的创作。说到拍摄纪 录片的创作方法,他认为:拍摄者和被拍摄对象之间不应该有距离,要尽量地贴近最自然的状态;拍摄不是把文化从生活中剥离出来,而是去真实地再现渗透了文化 的生活,等等。此外,刘湘晨老师还热情地与在场的同学门展开互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刘湘晨老师都一一耐心地给 予解答。这些以切身经历来引导我们纪录片创作的方法让我们大受启发,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映交流活动中,刘湘晨老师还把其老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当代世界十大探险家中唯一的中国人——刘雨田介绍给我们。 很难把眼前的这位已经73岁的老人和曾经六次穿越新疆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三次穿越死亡之地“罗布泊”、就在两个月前刚刚徒步穿越阿尔金山的人联系在一 起,可他真的就在我们眼前坐着,同我们一道静静地欣赏刘湘晨老师的新片。他送给我们的话是“只要认定目标就要坚持下去”。我想,在纪录片创作的路上,我们 是非常需要这样的执着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