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录取季过后,会有一部分考生面临这样的困扰:明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内心却并不想踏入这所学校的大门。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面临该困扰时的建议以及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如果录取了不想去那个学校,首先要明确按规定每位考生只参加一次录取且不得换录,已被录取就不可再参加后续录取。但可以尝试与学校沟通,尽早联系学校招生办公室,礼貌诚恳地说明决定及原因,询问是否需填写放弃申请表格等手续,部分学校有相应程序处理学生放弃录取。如果省或学校不允许主动退档,或录取已结束,可选择不去报到,学校会自动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但这样会失去本年度上大学机会,只能复读后次年再填报志愿。不过要注意,有的省份对录取不报到考生有惩罚规定,如记入诚信档案,可能影响来年志愿填报数量、在同分数时的录取顺序或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等,所以需提前了解所在省相关政策。
1.部分省份已明确规定,将录取后放弃入学的行为记入考生诚信档案。一旦被记入诚信档案,考生来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范围将大幅缩小,极有可能因可填报学校数量的限制,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此外,在高校录取过程中,若遇到与其他考生分数相同、报考同一院校及专业的情况,有诚信档案记录的考生很可能会处于劣势,高校可能会优先录取无不良记录的考生。
2.高校学籍注册通常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但由于各种人为或系统原因,即便考生未去报到,仍存在被注册学籍的风险。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若考生选择复读并在次年考上另一所大学,可能陷入重复学籍的困境。拥有重复学籍的考生,在后续的学业进程中会遭遇诸多阻碍,如无法正常进行学籍管理、毕业时无法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等。
3.放弃入学还可能带来一些其他潜在的不利后果。如教育部规定从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此外,对于选择复读的考生,部分高校和专业在招生时会对复读生有所限制。一些军队类院校、医学类本硕博连读专业等,明确要求只招收应届毕业生,复读生即使分数达标,也会因身份限制而无法报考。
一般来说,首先要尽早联系录取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告知其放弃录取的意向,询问具体的办理流程和要求。部分学校可能要求考生下载并填写专门的放弃录取资格申请表,填写时需认真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如姓名、考生号、身份证号等,并明确写出放弃录取的原因,同时需要申请人(考生)和监护人(考生家长)签字并加盖指印。之后,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提交申请表,可能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扫描件或照片,也可能是线下直接送达指定地点。学校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核,有些学校还会与考生或家长联系核实情况,审核通过后会在学校官网等平台公示放弃录取资格的考生名单,同时上报相关教育考试院等部门进行处理。如果考生未按学校要求的流程和时间办理,而是直接选择不去报到,学校通常会在开学后一段时间内将其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作自动退学处理,但这种方式可能会有被记入诚信档案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