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厅】
只要我们面对现实,面对我们不可能接受等级秩序的现代意识,就会发现,像《弟子规》这样的古典著作中的精神,不可能获得现代人的衷心接受。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然而无论它是什么,它不是一种古典的等级秩序。
近日中山大学新生开学,从今年开始,新生入学时被要求上交一份特别的入学前作业:阅读《弟子规》并写一份读后感。一部清人编给小孩子读的蒙学读物,成为当今高等学府的学生学习的经典,毫不奇怪引发了强烈的争议。赞赏者以为在当今礼仪之道尽失的情况下,倡导学生阅读古典意义匪浅,批评者则指斥《弟子规》所传达的精神与现代大学应有的意识完全背道而驰。
平心而论,中大此举绝非是一明智的举措。不妨让我们回到它想要解决或改善的问题来考察它可能的成效。从中大对争议的回应,以及各种评论种都可以看到,校方希望学生在学业有成之外,也能够不忘立身处世之道。诚然,这不可谓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尖锐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又何尝只是学生的问题。难道在相当范围的社会环境中,包括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中,这一问题就不是那么尖锐吗?如果教育者尚且不能普及和实践《弟子规》的教育,却又急切地试图去影响学生,或许得到的,是更多的反面的效果。
有论者乐观地以为,中大的举措实质上是在推动大学生接触经典教育,而这种教育必将会使未来一代的良序成长获益良多。有心者甚至还建议,不应选择《弟子规》,而应选择那些无可争议的经典著作为大学生的读物。毫无疑问,古典的文化可以带给人无可估量的滋养。然而,尝试一种普遍化的古典教育,试图解决现代所遭遇的社会问题,必然还是一种有害的空想。
我们知道,排除那些滥竽充数的人之外,今天可以担负古典教育职责的老师并不太多。我们虽然可以很容易接触到经典的书籍,然而翻阅上几遍,甚或写些感想,距离真正理解这些古典相距又何其遥远。
而且从历史的经验中,古典文化的繁荣可以和社会问题的剧烈并存,古典学识的丰富也可以和人格的低落相结合。因而,古典文化可以给一些人最美好的东西,却未必能解决社会遭遇的最基本的问题。
很多人对于古典的依恋,常常只是哀叹我们当下缺乏一种秩序,而在《弟子规》,乃至很多经典著作中所给出的社会的视野,却是一片井然。不必争论这种等级秩序是否曾经是好的,只要我们面对现实,面对我们不可能接受等级秩序的现代意识,就会发现,古典著作中的这种精神,也就是很多教育者试图传播的精神,不可能获得现代人的衷心接受,而我们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却在这种迂回中被延迟。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然而无论它是什么,它不是一种古典的等级秩序。
现代大学作为公民教育的前沿,它有责任,也有希望为我们找出改善道德秩序的良方。然而,求助于经典所带有的那种永恒的亮色,暗示我们遭遇的如此尖锐的问题可以有如此轻易的解决,正表明解决问题的路还有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