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仅海淀检察院就受理高校招生诈骗案件39起,被害人多达79人,涉案金额更高达1680余万元。骗子之所以能顺利骗得如此高额,“中间人”起到了连接嫌疑人与被害人、并帮助嫌疑人取得被害人信任的重要作用,而中间人是否纳入打击范围,即是否应当入罪,本市检方表示已开始研究。这是记者在昨天市检察院召开的“高考诈骗类案件办理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名校招生特殊途径是骗子多用诱饵
在海淀检察院近期处理的一起诈骗案中,被害人李某的堂妹想到北京上大学,李某得知被告人付某能够办理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的五年本硕连读的统招生入学,李某将五年学费共计26万元一次交清。被告人付某伪造了一枚“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的公章,在收款后出具了盖有章印的收据。8月底,付某将被害人李某的堂妹安排至北京大学校园内某地下室的宿舍内,让她等通知。等了20多天后,李某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查,北京大学从未设立过地空学院,被告人付某虚构教学机构名称、伪造公章,并租用北京大学校园内宿舍,制造种种假象行骗。
以“学校”为名的公司成最新诈骗载体
海淀检察院公诉二处曾静音副处长介绍,通过成立名为“某某学校”的公司,其实是以公司行为来进行招生,是一种新的骗术。被害人于某的女儿高考成绩不甚理想,其辗转通过亲戚介绍得知“中国军地医学院”正在招生,便与对方取得联系。被告人蔡某谎称该校系中国第四军医大学与地方合办,被害人于某信以为真,在办理交费和入学手续后,得到了蔡某以“中国军地医学院”名义出具的承诺书。然而,被害人于某苦苦等待却一直未收到入学通知,只得报案。
经查,“中国军地医学院”系被告人蔡某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公司,该公司并无招生资质却进行宣传招生,从而诈骗多人,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被告人蔡某通过同样的方式共骗取被害人于某等9人人民币共计24万余元。
“中间人”定性尚存争议
根据海淀检察院的统计数据,仅2012年下半年发生的高考诈骗案就达11起,占到两年来受理该类案件总数的28%,近年来高校招生诈骗案件有持续增多的趋势。
曾静音副处长介绍,在高招诈骗案中,有些“中间人”起着很大作用,这些人有的是高校在职职工,有的以前是教职工或者家属。在海淀办理的案件中,曾发现数起案件,有的甚至是跨年度的案件中,都涉及一名为某高校教师的“中间人”,而这个人因为并没有直接参与实施诈骗,只不过是介绍嫌疑人与被害人相识,而司法机关又无法确认他在案件中是否拿过“好处费”。
曾副处长说,一些诈骗案中,受骗的学生家长并非没有怀疑过,只是因为有这些“中间人”的出现,使其瞬间打消了怀疑。是否应该将这些人纳入司法机关的打击范围,检察机关已开始研究,但尚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