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已经落定,而家中考生的成绩、周围邻居亲戚的“晒分”,则开始影响许多福州家庭的气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福州考生目前主要呈现出六种心态。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让心情走出低谷,不少考生选择了“打暑期工”和“继续充电”等方式。
“孔雀派”——高分在手志得意满
孔雀派,取其开屏炫耀之意。在被亲朋好友问及分数时,较为高调的考生家长表面作自谦之态,却往往面露喜色掩不住自豪。此类考生大多发挥超常,取得颇为理想的成绩,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拥有更大余地。
林同学是省内艺术类考生,综合分560,约全省150名的成绩着实让她在“孔雀派”榜单上占领一席高地。她的母亲表示,“对孩子的成绩较为满意,现阶段会对通过校考的外省‘985’及‘211’学校进行筛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的学校和专业进行志愿填报。老师也提供了志愿填报的一些协助,希望志愿的填报和录取能够像高考一样令人满意。”
“乌龟派”——发挥失常心存不甘
面对“晒分”言辞闪烁,避而不答,是“乌龟派”考生家长的最大特征。此类考生大多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家长觉得“丢面子”,而对询问分数的关心方式感到畏手畏脚,孩子也对亲友的“刨根问底”的行为感到烦躁不安。
一位不愿具名的考生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高考中发挥失常,比预估成绩低30分左右。这下预计好的二本类院校也成泡影,但上专科类院校又心存不甘,现在正处于两难阶段。”据了解,该考生性格内向,原本就不善言辞,高考失利更是雪上加霜。“实在是被电话催得烦了,就干脆拔掉电话线蒙头睡觉”是近日她的生活状态。
“理性派”——志愿就业提前规划
“填志愿,我自己来。”是“理性派”考生的口头禅。此类考生大多有自己的想法,将父母老师的意见作为参考,在填报志愿前对分数作理性评估。部分考生甚至自主搜集理想学校所在城市的讯息,将学校“贴吧”作为自己的消息来源地。
复读考生李同学就是理性派的典型代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去年成绩不理想,没能上一本线,也是我自己做出复读的决定。今年的585分(理工类)虽然不是理想的分数,但还算满意。”她将重庆的某所“211高校”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选读软件工程专业。对于就业,她甚至有“希望将来在银行,或是公司开发软件、进行管理,或是检验软件”的初步规划。
“感性派”——寻梦不得宁愿重读
与“理性派”相对,“感性派”考生大多重视自身喜好,这种喜好囊括城市、学校、专业等种种方面。尽管分数参差不一,他们往往愿意为这种“感性的喜好”放弃一些次重要因素。对理想的坚持与不让步,是“感性派”的典型特色。
“太差的学校上不了档次,分数够不上喜欢的专业还不如复读。”这是“感性派”黄同学的原话。他喜欢学法学,但是531(文史类)的高考分数让他不那么自信。记者采访了黄同学的母亲,她表示:“儿子考后对于自身的预估不够准确,但是心态还不错。”对于儿子“上不了好学校就复读”的说法并不持支持态度,原因在于,“不必局限于大学专业的研究领域,读大学的过程,更多是在体验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愤青派——落差较大心态难平
“这真是太让人生气了!”是愤青派考生的口头禅,并不是他们太爱怨天尤人,而是现实令他们感到失望。此类考生大多对高考抱有较高期望值,但因为种种因素未能如愿,气急攻心便成了“愤怒青年”,更有甚者,下定决心准备来年再战。
“较之去年我的分数有所提高,但与多次质检相比,这样的分数与预期依旧相差太远。”复读考生许同学认为,自己的第二次高考没有发挥出全部实力。对于承担更大压力的复读生而言,文史类544的分数并不理想。许同学坦言,自己的“无名火”还影响到了家人朋友的心情。他表示自己确实要尽快调整,比如打一份零工自己赚钱,再拿着赚来的钱旅行等等。
达观派——不愁过去放眼将来
无论成绩好坏,介乎悲观与乐观之外的“达观派”考生都表现出一种较为平和的状态。他们不争不叹不惋惜亦不与他人作攀比,圈定最合适的学校与专业后,静静地等待录取结果。由于抱定“不过是高考而已”的心态,“达观派”考生往往被称“淡定哥/姐”。
就读与福州某重点学校的陈同学高考发挥并不理想,582(理工类)的高考成绩与她的预期相差20余分。但她表示,“听到高考成绩只难过了一小会儿,不到半天时间吧,就平静下来开始拿出纸笔研究填报哪所学校比较合适。”最终选定医科大,她表示:“高考考不好也没有办法,父母还劝我不要难过。其实我很喜欢生物这个学科,所以目前心态也不是太差。”陈同学的暑假安排是修习一门外语,充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