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高实施后,我省采用“学校+专业(组)”的模式填报志愿,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具体专业或专业组。
记者从近日我省发布的《黑龙江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获悉,
充分尊重考生专业选择权
在考生的选考科目与招生专业相符的前提下,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理想自主选择志愿,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得到充分尊重,其满意度相比传统模式会得到更大提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权。
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健康发展、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通过“学校+专业(组)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倒逼普通高中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取向和专业志向,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发展指导,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普通高中综合育人水平。
促进高校录取到更合适的学生
实施“学校+专业(组)”的招生录取方式
当前,高校按专业服从调剂录取的考生,有些考生存在不喜欢调剂专业的情况,缺少学习动力和兴趣。,学校录取的考生因其专业意愿表达明确、充分,选拔满意度和培养契合度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利于高校录取到具有明确专业志向的学生。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采取“学校+专业(组)”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
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对高中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既能够吸引更多考生选择自己擅长并心仪的专业,增加其学习动力,有利于人才成长,又使录取的考生专业基础扎实,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制度设计、考试科目、考核评价、录取模式
我省新高考将有这四个变化
制度设计、考试科目、考核评价、录取模式
记者从我省近日发布的《黑龙江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获悉,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涉及“教学、考试、招生、育人”的全链条的系统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后,黑龙江省高考在上均有变化。
制度设计:
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统筹衔接。科学制定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招生录取方式和监督管理机制,以考试和招生改革,倒逼高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考试和招生改革,撬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目的就是通过高考改革,强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考试科目: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取消文理分科,突出自主选择。在考试科目选择上给学生更多的机会,采用“3+1+2”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为必考;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首先选择一门参加考试;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科目中,再选择两门参加考试。这样,考生可以有12种选考模式,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同时也提升了高校选拔人才的针对性,实现了学生兴趣爱好、高校选材的有机统一。
考核评价: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分数至上,推进素质教育。组织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评价结果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组织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个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14门课程,学生要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全面均衡发展,考试成绩既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组考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目前高考的考试科目均为全国统考,改革后,必考的3科全国统考,选考的6科全省统考,体现地方特色。
录取模式:
采用“两依据一参考”,分类考试招生,科学选拨人才。高校招生录取时,依据考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录取学生;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选拔方式,实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教育春季高考等多元招生录取方式,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同类型的高校采用不同的招生考试方式科学选材、育才。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周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