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对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表示欢迎,鼓励他们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021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来华留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来华留学生的亲切关怀,为新时代来华留学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推动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各高校全面总结来华留学工作和推动新时代来华留学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契机。
坚持高标准高站位 服务国家战略
浙江大学的来华留学教育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与探索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有效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全过程持续提升国际学生教育质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和文化交流使者,他们活跃在世界各地,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持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的玻利维亚籍1998届校友埃尔贝托曾任玻利维亚驻华大使并于2018年5月访问母校,与在学期间的老师和同学见面,并与学校就开展玻利维亚茶叶领域人才培训事宜进行深入交流,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
巴基斯坦籍2006届作物学专业博士毕业生英兰,毕业后留校任教,2020年晋升教授。英兰2016年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8年又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西湖友谊奖”,2019年获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我最喜爱的外教”称号。
老挝籍2015届中国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赖荣康任老挝驻广州总领馆副总领事,积极推动中老交流合作。
阿根廷籍2017届中国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帕特里西奥任阿根廷天主教大学副教授、中阿战略合作观察站执行主席、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理事和阿根廷国会中国问题顾问,在中国、美国和拉美国家等多国媒体发表与中国相关文章和访谈120篇(次),是很活跃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他立场鲜明,观点正确,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典型代表,也是曾经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全球15位“中国通”专家之一。
也门籍2017届外科学专业博士毕业生阿马尔,曾获得第二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汉语之星”桂冠,现受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拍摄了多语种的抗疫视频,向全世界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宣传中国的抗疫经验,传递中国正能量,浙江日报海外版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在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高素质来华留学人才是重要资源。浙江大学结合“双一流”建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培养,展现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强决心。2018年学校成立“一带一路”学院,旨在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带一路”国际学生教育基地,培养高质量人才。学校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在2020年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精准发力,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学校的作物学科具有雄厚的学科队伍和国际学生培养基础及经验,在2018年成立了浙江大学首个“一带一路”国际研究生班,不仅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沟通的良好平台,也进一步发挥了国际学生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纽带作用。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业务发展需求,探索“校—企—校”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浙江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学生比例稳步上升。以2020年为例,共有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伊朗、印度等5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2832名国际学生在校就读,在国际学生中占比50.6%。
积极探索实践 创造育人实效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学生教育提升计划”,国际学生规模稳步增长,国别分布更广,结构层次更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国际学生招生、培养、管理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2020年共有来自149个国家和地区的5596名国际学生在校学习,其中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有4774人。
创新宣传模式,吸引优质生源。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设立了20多个海外招生点并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为吸引在我国境内高中就读的国际学生优质生源,先后建立了11个国际学生生源基地。2020年起学校开始实施国际本科生“英才计划”,目前国内外共有25所中学获得浙江大学国际本科生“英才计划”推荐资质。
提高培养质量,健全管理机制。将国际学生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培养全过程趋同管理。探索培养新载体和新模式,打造全球传播与管理本科项目、创新创业与全球领导力硕士项目、全球传播博士项目等一批国际学生特色项目,建设高质量的国际化培养课程体系。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确保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将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国际学生实际情况,从开展线上直播授课到线上线下同步授课,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立体化网络教学体系,积极应对疫情给国际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及时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座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掀起学习热潮,积极开展交流。统筹各方资源,建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文化体验育人基地,为国际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增强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第一、二、三课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立国际学生艺术团、创新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推动中外学生交流与融合,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国际学生获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亚军、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生朗诵比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级奖项近50人次。2019年,国际学生英语支教团荣获学校“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佳团队”称号;2021年暑期“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赴贵州遵义社会实践活动反响热烈,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对标世界一流 全面提质增效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鉴,这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也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解答时代命题的重要主张。浙江大学作为一所开放型大学,历来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已与30多个国家的20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建立了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与世界顶尖大学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合作。在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积极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善于发现、获得启迪,深入研究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短板和差距,从而进一步优化体系、完善制度、创新模式、提升能力、强化保障,全方位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借助学科国际影响力,提高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凭借顶尖学科吸引了最优秀的生源,向全球输出大量科技和管理人才,反过来又大大提升了其大学国际声誉。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在U.S.News 2021年10月发布的全球最佳院校排名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列第4名。在学科排名上,其化学、经济与商业、太空科学等诸多学科跻身全球大学学科排行榜前列。作为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强大的学科实力,吸引了众多国际学生,约占其学生总数的15%。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内生动力,结合学校各类学科发展计划,推进国际学生特色项目和全英文课程建设,在激烈的国际教育竞争中争取优质生源。同时,依托学校“世界顶尖大学合作计划”“海外一流学科伙伴提升计划2.0”和“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大力推动研究生双向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际学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制。建设高素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离不开机制体制保障和良好环境的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使之与世界的发展相适应。
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国际学生求学体验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教学环节,也取决于管理和服务环节。不仅如此,为了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优质生源,教育质量要求要向前延伸到招生录取环节;为了充分发挥留学生毕业后的作用,教育质量要求还要向后延伸到校友工作环节。
高校作为培养国际学生的主体,应做好国际学生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的质量保障工作。要充分发挥专业学院(系)的主体作用,参考国际标准化考核指标,健全生源考核评价体系,把好招生入口关,保障生源质量;要切实保障课程和教学质量,尤其是因疫情影响,部分国际学生目前仍需要参加线上学习,要完善教学技术并创新教学策略,增强跨文化教学技能,妥善处理线上教学质量问题;要强调部门协同,强化质量意识,明确发展方向,做好质量监督和管理,定期有序地开展自查自评,营造独立创新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要加强国际学生管理和育人队伍建设,形成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国际化岗位人员和研究生导师等共同参与的国际学生管理队伍体系,建立常态化工作交流机制,提供全方位、周到细致的管理和服务。
推进国际学生校友工作,丰富中外人文交流。要将国际学生校友工作纳入学校和学院的校友工作体系,完善应届毕业生的跟踪联络机制,加强与国际学生校友的联系,加强国际学生校友会建设,充分发挥国际学生校友在招生宣传、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另外,要创新工作模式,拓展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传播;加强与海外伙伴院校、国际组织等的合作关系,并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有效利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做好招生宣传和国际声誉,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及“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总要求,贯彻执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政治责任、强化全球担当,打造来华留学重点项目和精品工程,多措并举推动国际学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做强“留学中国”品牌,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一流专业素养的知华、友华国际人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作者沈杰系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朱晹系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综合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1期)
作者:沈杰 朱晹